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因,即由结果寻求原因的过程.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期望水平和情感体验.调查发现,初二学生已具有良好归因习惯、正确归因方式,且对数学学习具有较积极情感体验.但也存在不良归因的隐患,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归因,即由结果寻求原因的过程。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期望水平和情感体验。调查发现,初二学生已具有良好归因习惯、正确归因方式,且对数学学习具有较积极情感体验。但也存在不良归因的隐患,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归因理论认为,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可以改变其情感、期望、后继学习行为.调查发现,初中生已具有良好归因习惯、正确归因方式,且对数学学习具有较积极情感体验,但也存在不良归因的隐患,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情感障碍是学习者对学习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它直接影响外语学习的成效。不良归因倾向会造成外语学习者的情感障碍,而积极归因倾向则能引起学习者肯定的情感体验,并对后继学习行为起动力作用。引导积极归因,消除情感障碍,教师要调控难度适中的学业任务,适当的期待与评价,建立适当的自我归因参照系,强化学生的努力归因。  相似文献   

5.
情感障碍是学习对学习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它直接影响外语学习的成效。不良归因倾向会造成外语学习的情感障碍,而积极归国倾向则能引起学习肯定的情感体验,并对后继学习行为起动力作用。引导积极归因,消除情感障碍,教师要调控难度适中的学业任务,适当的期待与评价,建立适当的自我归因参照系,强化学生的努力归因。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对交往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倾向存在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其归因倾向的特点各异。其影响因素有前提信息的影响、归因中的"自我防御性归因"、对突显刺激的过度反应、期望是个体对自己将来活动结果的预先性认知、伴随归因过程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等。针对中小学生交往归因的特点,特别是中小学生错误的归因方式,进行归因训练的方式有集体训练和个别训练两种形式。归因训练对提高中小学生的交往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在分析学困生学习动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困生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策略: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引导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形成期望的归因模式;合理满足学困生各种基本需要,激发其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归因风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倾向于体验到较高水平的积极情感、较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但在生活满意度上有待提高。大学生的归因风格多倾向于做内部归因,年级和性别差异不显著,从而总体上内控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外控组。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2021,(8):60-63
<正>【设计理念】随着学业压力的日益增加,初中生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厌学等情绪。正确合理的归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学习动力。当归因于内在的稳定因素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当归因于外在的不稳定因素时,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本课聚焦期中考试后归因方式的探讨,借助心理剧和表达性心理治疗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归因方式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归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相似文献   

10.
从烟台随机抽取大学生1219人,探讨了大学生对交往成败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交往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大学生交往归因中成败因素的作用非常显著,年级因素只在IUC、ESU两项原因上存在差异,性别因素只在ESU一项原因上存在差异;大四学生在愿意邀请的主动性上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女生更愿意邀请他人,交往成功后的期望明显高于失败后的期望;大学生在交往成功后更多地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失败后更多地产生了消极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面众恐惧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普遍,过度的面众恐惧会影响个人的情绪情感、行为方式、人际关系、职业选择、成功和受教育程度的机会等,增进面众成功对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必要.文章试从积极社交动机、积极社交认知、积极社交体验、积极社交归因、积极社交品质以及有效社交沟通等六方面来探讨其对面众成功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从思维认知、人格信念、情感体验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与积极社交能力的培养,以此实现对面众恐惧的防范,从而增进面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活动理念] 积极心理学认为,乐观的核心品质包括个体对事件做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对不可控因素的掌控力以及对未来的正向预期.本节"乐观"主题的活动以"受害者心理"为切入点,原因在于受害者心理消极的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使他们丧失了对自我的掌控力.而自我掌控力对积极情感体验、自我改变与成长有重要影响.从"受害者"转变为"掌控者",个体需要有乐观品质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英小环 《教师》2013,(34):67-67
体验教学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同的主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语文课要在教学情境中进行体验教学,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充实,在充实中成长,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语文的积极情感,以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归因理论认为,不同的归因信念,会对学生的成就期望和情绪情感反应等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成绩。该文简要回顾了归因理论,讨论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归因,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活动理念】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对事情采用不同的归因方式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动方式。如果高中生能掌握合理的归因方式,正确认识自己,往往能提高心理弹性,更好地适应环境,乐观地面对生活。反之,不合理的归因方式会损害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人际交往的能力,最终损害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活动目标】1.了解归因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学会合理归因的方式;2.体验合理归因带来的积极情绪和行动方式,学会合理归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倾向,本文对511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学业成败的努力归因倾向得分最高,不同归因倾向的性别之间、年级之间、住宿方式之间、成绩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业归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效果。正视农村学生的成败归因倾向,鼓励学生积极归因;因材施教,增强各群体的自信心;替代强化,优化学生的归因方式;矫正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归因能力,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自尊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实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途径,对控制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和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格、归因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健康自尊的重要因素,通过培养乐观的人格、积极的归因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度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自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体育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情感平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考察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和情感平衡的关系,并比较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在归因方式和情感平衡上不存在差异,但是二者的情感平衡均低于一般水平;所有大学生在进行归因时多做内在的、整体的和可控的归因;体育大学生在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和情感平衡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自我效能对体育大学生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情感平衡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情感是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体验,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高级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情感特征的调查分析,试图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情感的发展水平,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对策。本课题通过对两个不同时间入学班次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学学生的调查,着重了解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特征,以及他们对数学学习情感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动机、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学习成败归因方式、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程度、课堂参…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是小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自我效能感低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师爱,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归因,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如何增强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