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的文体表述调整,为写作教学和中考作文命题指明了方向.中考作文命题文体表述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代替具体文体,必然使新课标追求的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成为一句空话.中考作文命题记叙文概念被窄化,推崇叙事抒情散文,忽视其他写作形式及应用文考查,缺失文学性写作,直接影响着中考作文命题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中考作文命题要全面考查新课标规定的具体文体,细化文体考查,创新考查形式,真正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结合具体命题,详细阐释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在课程导向、表意方式、形式变化、作文类型、写作内容等方面的特点与创新,重点指出2016年中考作文命题,体现了写作内容、写作文体、写作方法等三个方面的课程要求,表意方式包含题目含意和命题表意两个维度,凸显了题意上“主旨作文”出现、写作时“联系实际”扩展、构篇上“对话诉说”增加等三种悄然变化,并详细分析了四种类型的材料作文及五个方面的写作内容,对研究中考作文命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落实这三点要求,2000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都大胆探索,出现了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4.
常言说得好:“写作无模式,文章有体裁。”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大都是“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但这只是对具体文体不作强制性要求,并非是“取消文体”;考场作文如果文体特点不鲜明、作文形式不规范,是很难得到阅卷老师认同的。只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才能写出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的高质量作文来。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写作是中考和高考必考的文体之一,而且许多考生习惯于写记叙文,尤其是中考考生。有鉴于此,掌握好记叙文得高分的技法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通过评判考场作文,结合学生平时记叙文写作的实际,认为写好记叙文须做到“五美”。  相似文献   

6.
一近年来的中考作文要求中,关于文体要求已经越来越淡化,如2011年宁波市中考作文《——,不普通》写作要求其中一条关于文体的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重庆市中考作文关于文体的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又如2011福州中考作文题: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相似文献   

7.
语文中考改革是全面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突破口 ,其形式与内容的每一次出新都引起很大反响。改革至今 ,作文已占语文考试命题的半壁江山 ,故而人们更加关注中考作文今后的走向。以下就中考作文的改革趋势做一些展望。大量信息和有关资料表明 ,目前国外母语考试大多以“自由反应式”为主 ,近年全国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为主 ,受此影响 ,几年来全国中考作文以“话题”为命题的占大多数 ,即使没有采用“话题”作文的省市 ,其中作文考题内容文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 :1、“不限文体”或“文体不限”的作文命题方式已经…  相似文献   

8.
中考作文命题中的文体称呼存在着如下问题:以教学文体代替具体文体;记叙文概念窄化。中考作文命题文体考查存在偏向:极力推崇叙事抒情散文;其他写作形式及应用文考查失落;文学性写作的缺失。所以,中考作文命题在文体选择上的建议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让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得到"基本"落实,因为这个"基本"里包含着基础和本分,只有全面的、面向学生生活的语文写作能力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是以某个话题为谈话中心的自拟题目作文。其特点不仅是题目自拟 ,而且选材宽泛 ,写法灵活 ,因此 ,备受命题者的青睐。综观 2 0 0 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 ,话题作文已形成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股强大趋势 ,不仅数量大 ,而且创新题型越来越多。  一、限制文体的话题作文示例 :请你以“我和体育”或“我和艺术”为话题 ,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自拟 ,把自拟的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 ,字数6 0 0以上。( 2 0 0 2 ,北京市中考题 )注 :北京市中考作文题是选题作文 ,另一个是供材料作文 ,要求结合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文段 ,写《〈我和鸟儿…  相似文献   

10.
考场真题请以师生之间为题,写一篇作文,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不少于600字。写作指导2009年安徽省的中考作文师生之间这个命题获得了普遍的好评,因为考生每天都与老师打交道,这个命题贴近考生生活,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受高考“话题作文”的启示,中考“话题作文”悄然入试。尤其是近两年,全国各地中考“话题作文”急剧上升,大有取代其他作文题型的趋势。所谓“话题作文”,就是以某个话题为淡话中心的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内容的自由作文,它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2000年开始,一些地方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3.
从 2 0 0 0年开始 ,中考作文进入了“话题作文”阶段。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 ,启发学生思考 ,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 ,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 ,或联系实际 ,或发挥想像 ,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熟悉的事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 :“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 ,淡化文体 ,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 ,深受广…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似乎已成定律。2006年高考全国17套语文试卷,除湖南卷明确要求写“议论文”外,其余各卷一律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不仅高考如此,不少地方的中考作文也是“文体不限”。“指挥棒”年年如此,中学作文教学自然紧紧跟上,年复一年地“文体不限”。相沿  相似文献   

15.
纵观恢复高考以来的全国卷作文试题,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几个阶段。在此指挥棒下,中考作文也经历了相应的几个阶段。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大致可分为“限定文体”和“文体不限”两大类型。近年来的考试作文题大多“文体不限”,有少数作文题增加了“除诗歌外”的补充限制。  相似文献   

16.
郑群 《广东教育》2004,(11):26-27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中考作文的考查重点是考查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近几年的作文题在开拓学生写作空间、降低审题难度、放宽文体与材料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充分调动和发挥考生的写作能力等方面不断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假如说,中考作文是一首歌,那么作文语言就是它的歌词,所选的写作素材就是它的乐谱,情节的推进、思路的展开就是它的旋律。如何使中考作文这一首歌“唱”得优美动听,高潮迭起,且和声阵阵,余音袅袅?现结合2009年全国中考佳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文体单一,不善于选择并发展适合自我个性的文体,是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较突出问题,尤其是高一的学生,在经历了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模式化较严重的中考应试训练后,写作更是多以记叙文、散文为主,写作中很少进行其他文体的尝试.更不用说发展自己的文体风格了、针对这一问题,我确立了此次作文讲评课的主题:根据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更好地表现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文题揭示:请以“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写作指导:2010年南通市中考作文继续延续近年来的命题风格:一是命题作文,二是以“我”为重点写作对象。细细推敲一下,这篇命题作文,我觉得必须严格把好以下几关:  相似文献   

20.
张淑艳 《现代语文》2006,(8):127-12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