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话语和观念转型,第一次是从家族主义、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观念的转型,以及由“非人的文学”向“人的文学”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第二次是从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向左翼的革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逐渐为集体主体吞噬并走向消亡的过程,也是文学成就逐渐滑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人的知识分不开的。正是在这一逻辑基点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成了自己家族叙事及关于家族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代河南作家的小说表现出以权力崇拜、家族意识和恋土情结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根性。这是由河南的文化传统、乡土特征决定的。从建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这种乡村文化根性应予以否定,但河南作家对此表现出复杂暧昧的态度。新世纪的河南文学要想寻求更大的超越与突破,作家们必须认真反思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7,(6):39-43
赵树理在成长过程中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强烈的儒家思想价值姿态。尽管民间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等在其人格与创作中显著地表现出来,但儒家文化却在事实上以潜在的方式参与和影响着赵树理命运的起伏:从"文坛文学"到"文摊文学"是其入世思想的话语建构;从"方向"到"边缘"的过程亦是儒家士人思想精神与意识形态的一场角力。赵树理表现出的儒家思想并非是在凭吊古典儒家传统,其文化向度是指向现实与未来的,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说过:"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他指出曹丕的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期,据此,本文指出了建安时期文学自觉的一些表现,希望能够找到文学自觉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愈来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即:文学是审美意识的表现。文学的内核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可以分为感性直觉的与理性抽象的。感性直觉的审美意识,它的传达需要通过形象的中介而与语言符号相沟通,产生的是文学作品;理性抽象的审美意识,其传达则直接与语言符号相联结,产生的是文学论著。文学研究说到底,是研究人的审美意识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意识也人皆有之,只是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罢了。然而文学审美意识的产生,不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始于对文学的爱好。有了文学爱好,才有文学创作,才有文学鉴赏,才有文学研究,文学审美意识也就随之逐渐形成。按照文坛一种流行的观点,第一流的文  相似文献   

7.
邺下时期"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文学理论观点的提出是文学自觉的标志,而专业文人创作队伍的形成与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学作品中个体意识的张扬是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文学观念的自觉和文学批评的自觉是文学自觉的又一重要体现.因此,邺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相似文献   

8.
汉魏之际的家族文学,无论是家族形态,还是家族创作都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东汉家族文学主要表现为赋和奏疏章表等政治应用性文体。但至建安时期,由于文学观念的增强,诗歌精神的复归,以及文学审美认识的提高,文学家族的创作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仅文体上诗歌等纯文学形式的题材得到大量创作,而且其它形式文学的艺术成就也趋于成熟和个性化。蔡氏父女和曹氏父子是这个过渡阶段的典型代表,他们直启颇具现代文学意义的家族文学。  相似文献   

9.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基点在于学科定位,由一般的文学地理现象研究到文学地理学学科意识的自觉再到明确的学科定位,对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具有奠基性和导向性意义.在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走向学科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在理论、方法与体系建构三大核心环节同步推进,系统整合.根据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要求,今后应重点在文学地理学理论、断代文学地理、区域文学地理、城市文学地理、文人群体活动空间以及文学地理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国家建构作为一种宏大叙事,制约着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影响着现代家族人伦关系,包括婚恋关系。现代家族小说作者通过对婚恋关系的书写,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思想交锋和道路选择,为历史留下了文学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党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革命、建设、改革三大范式。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三大范式,大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对于坚定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嘉道之际,寓居南京的袁氏词人及其姻亲群体打破此前的沉寂局面,一跃而成为金陵词坛的主体。袁氏词人强烈的家族文化传承意识不仅使家族成为历百年不替的文化世家,而且以他们的创作反映了时世的变迁和家族文化的起落兴衰。随园不仅成为金陵词坛群集互动的中心,联系着金陵内外的词人,而且见证着金陵词坛的兴衰。事实上,它已然成为金陵文化的标志。袁枚现象所透发并扩展构成的"性灵"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来自金陵内外的文化精英,使性灵说迅速地渗透到词学领域。它不仅成为这一时期金陵词学的主要特色,同时也给处于萎靡状态的嘉道词坛,尤其是浙派后期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它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自觉的河北儿童文学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并在特定的时代风潮、地域文化中确立了其基本审美品质。在当代,河北儿童文学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建构了富有现代品种的基本审美格局,在不同的领域均做出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伴随着社会生活的转型,新的文化时代对河北儿童文学的发展也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是一位有着农民、知识分子、革命者三重身份的作家,其创作历程呈现出作家本人对自我身份认同叉矛盾的复杂情感。在这种情感的反复纠结中,以知识分子身份为主导进行创作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赵树理由此也完成了一名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自塑。  相似文献   

15.
汉赋渊源于具有娱乐性质的隐语.带有先天性的文字游戏基因。它得以驰骋文坛.关键在于其内在的审美娱乐功能。随着儒家功利文艺观影响的扩大.汉赋的娱乐功能逐渐弱化.其自身优势日渐丧失,最后以诗赋合流的形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6.
论专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文化是专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的重要体现。加强专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现阶段专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文化选择的盲目性、文化形态的低层性、文化内涵的贫乏性、人文精神的缺失性和文化主体的片面性等缺陷,因此,在专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导向性、职业性、系统性、高雅性和自觉性,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论”逐渐取得共识。这种文学审美论的建立经历“破”和“立”的过程:“破”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即以“共同美”反拨阶级斗争工具论,以形象思维反拨认识功利论;“立”的过程包含一种途径,即以审美论替代机械反映论。“破”为“立”做好铺垫,“立”最终实现“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宋代晁氏家族"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对文化的重视使其逐渐形成了"博"与"异"的整体特质。在诗歌特色方面则表现出"尚奇求奇"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好用奇字僻词,好作奇诗,诗中有奇气,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50年来对创作方法理论的研究总的说经历了一个由哲学化、政治化的模式到逐渐贴近创作实际,逐步走向学理化的过程。新时妇以来,人们逐步摆脱了哲学化、政治化的影响,能够从学理的层面来思考问题,从而对创作方法的内涵、创作方法的层次结构及创作方法的基本类型提出新的观点,使创作方法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综观现代女性散文三十年的创作实践 ,其文体意识和表现技法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发展进程。“五四”时期的女性散文重在宣泄暂时性的个人情绪、实录个体的生活经历 ,艺术上缺少自觉的建构和锤炼 ,往往任心而写 ,使得作品在保持了“原始之美”的同时又显露出女作家对文体认识的淡薄和偏颇。进入三十年代以后 ,随着文坛整体创作风格的变化 ,女作家的写作视野逐步开阔 ,她们认识到散文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并有意识建构一定的艺术价值尺度 ,对散文创作中的题材选取、文本结构、语言方式等文体诸方面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从而使散文写作进入了较为自觉的艺术创作阶段。本文通过考察现代女性散文创作中文体意识和表现方式的变化 ,揭示这一自觉进程的发展脉络 ,并探讨其间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