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较高教育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础。把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全面…  相似文献   

2.
新闻快递     
1.教育被列为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将教育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认识发展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分深刻地阐述了世纪初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及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战略地位。其中“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又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手段,把它摆在了十分突出重要的位置。对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全面把握。第一,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推进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为教育尤其是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令人鼓舞、振奋的新的方向,使基础教育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面对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基础教育只有走创新之路。 基础教育创新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是指个  相似文献   

5.
漆权 《江西教育》2002,(24):5-6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筹划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大业时,高度重视并突出强调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报告把“科教更加进步”,教育更大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求“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指出科教进步、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条件,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赋予教育以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湖南教育》2002,(24):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精辟地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的教育奋斗目标与前景,成为今后20年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从而“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既是其目标之一,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而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因此,实现成人教育的创新对我国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人民为之振奋。教育的目标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发展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如何才能实现教育的发展目标,完成教育的任务,发挥教育在全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对全党全社会提出了高要求和高目标,更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对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和部署,因而我们对于“十六大”精神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要用较多时间联系工作实际来思考问题。下面,我想从几方面谈谈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创新问题。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考虑这个阶段的教育发展目标呢?这里,我先根据“十六大”报告中提到的教育内容,将2020年前教育发展的目标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1)全面实现“普九”义务教育。(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3)…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发展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报告还明确提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其有益经验,为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提供人才支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要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将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997年,成都市就制订了“奋斗八年,在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战略,实践中再次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高中教育 ,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解决教育发展的“瓶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日趋成熟的背景下 ,随着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日益明晰 ,目前当务之急便是创新与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努力开创高中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一、进一步领会十六大精神 ,明确高中教育发展目标 ,增强发展高中教育的紧迫感1.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六大为我国本世纪前 2 0年的社会发展提出明确发展主题 ,即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将教育发展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一项具体指标是“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今后五年,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要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地区的农村要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我省“十五”规划对高中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是:“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省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0%以上;积极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  相似文献   

17.
深入领会十六大提出的教育奋斗目标,对我们正在开展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教育作为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写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中,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学习型社会”都是第…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在十六大精神的  相似文献   

19.
《湖北教育》2004,(2):1-1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一项具体指标是“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今后五年,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要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地区的农村要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我省“十五”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只有走基础教育创新建设之路,新的教育思想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诞生,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基础教育如何体现教育创新,应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研究的重点课题。我们在基础教育创新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