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香,王安忆著,台湾麦田出版社,2011风从海上来,海上一阵阵"天香"。在上海,今年几乎是《天香》年,《收获》一二期连载,《东方早报》打头的采访,《上海文学》第三期的访谈录《访问〈天香〉》,是王安忆与钟红明的对话。4月份,《天香》台湾麦田版甫出,《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一气编发了两篇重量级的书评,王德威的《〈天香〉:王安忆的上海"考古学"》和张新颖的《一物之通处处生机》。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7):96-97
<正>本系列分为《明清饮食:艺术食器·庖厨智慧》《明清饮食:御膳·宴饮·日常食俗》《明清饮食:厨师·食贩·美食家》《明清饮食:从食自然到知风味》,作者在小说、笔记、诗词、曲艺等通俗文学样式中发掘线索,与明清社会历史文献相互参证,在字里行间再现明清饮食历史现场。  相似文献   

3.
节点时段的新闻策划在春节7天休刊期结束之后,兔年初七,《武汉晨报》在复刊第一天以《微博春节·新闻故事片》的超常规操作面对广大读者。当天  相似文献   

4.
3月8日是星期日,我从鸟笼般的校园里钻出来,本想做些农活松松紧张了几天的神经,谁知,这时竟收到了第2期《新闻爱好者》。我喜出望外,急忙打开,粗粗翻阅,顿感惊奇。《文字病院》又叮嘱我“为学严谨”;《达意·准确·精练·顺畅》再传给我写作秘方;《大笔写正义》令人反思;《出奇制胜做记者》让  相似文献   

5.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颜色和香气不同寻常(国色:冠绝全国的美色;天香:天然的芳香).语本唐·李正封《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例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物产不常》:“又如牡丹,自唐以前未有闻,至武后时,樵夫探山乃得之.国色天香,高掩群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  相似文献   

6.
截至7月26日晚8点,“7·23甬温线(宁波一温州)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结果仍然没有公布。铁道部宣传部新闻处处长王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接下来的两天也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计划。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6,(33):65-65
“响遏行云”意思是声音直上云霄,连浮动的云彩也被阻止住了(遏:阻止)。形容歌声乐声高亢嘹亮。语出《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例如唐·赵嘏《闻笛》诗:“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八回:“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李劼人《大波》四部二章:“这时节,号音既嘹亮,又威武……真个是高则响遏行云,低则声震屋瓦。”  相似文献   

8.
屈原与儒家     
雷鸣 《新闻爱好者》2008,(12):142-143
屈原思想归属哪一流派在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把屈原归人儒家、墨家、法家者皆有,但更多的是将之归人儒家。《史记·屈原列传》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王逸说:“《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离骚序》)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说:“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清戴东原也说:“其心至纯,其学至纯,其立言指要归于至纯,二十五篇之书,盖经之亚。”(《屈原赋注·序》)陈澧《东塾读书记》更明确指出:“屈子之文虽为辞赋家,其学则为儒家。”  相似文献   

9.
《诗经·大雅·大明》曰:"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传曰"纣居天位,而殷之正适也。挟,达也"。失之。今案"挟"当训"持"。《说文·手部》曰:"挟,俾持也。"《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王逸注曰"言身虽死,犹带剑持弓,示不舍武也"。持,谓保有之。《吕氏春秋·慎大》"持之其难者也",高诱注曰"持,守也"。守即保有。"位"当读"立","适"当读"敌"。上古位属物部,立属辑部,物辑通转,二字音近相通。《逸周书·允文》"位之宗子",朱右曾校  相似文献   

10.
“大快人心”指行事顺乎民意,使人们感到非常痛快。多用于坏人坏事受到惩处的场合。语出明·许三阶《节侠记·诛佞》:“李秦授这厮,今日圣旨杀他,大快人心。”例如清·褚人获《坚瓠九集》卷四:“〔王子介〕巡方东莱,李公谦得其状,捕而杖之……械毙于闾门,号令三日,大快人心。”巴金《探索与回忆·关于〈火〉》:“后来孤岛也几次出现爱国者惩罚汉奸的大快人心的壮举。”郭沫若《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  相似文献   

11.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27):58-59
“行云流水”意思是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毫不拘束。语出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例如明·韩昂《图绘宝鉴·皇明》:“(史廷直)性荦荦不羁,以诗酒为乐,画山水得行云流水之趣。”巴金《文学回忆录·同志》:“广田的文笔好似行云流水,极其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思。”梁实秋《雅舍小品·书法》:“在故宫博物院,看到名家书法,例如王羲之父子的真迹,如行云流水一般的萧散。”老舍《我的经验》:“一出好戏,人物出来进去正如行云流水,极其自然,使观众感到舒服。”也形容事物漂浮不定、易于消逝。例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今日被老子点破了前生,如梦初醒……把世情荣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一丝不挂。”冰心《超人》:“这样,岂不又太把自己和世界都看重了。不如行云流水似的,随他去就完了。”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媒体经营的类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媒体经营的类型1.经营与媒体经营管理的概念“经营”一词,就其含义来看,内容相当广泛,《辞海》从三个方面考证经营的含义:(1)本谓经度营造.语出《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引伸为筹划营谋,如惨淡经营.《史记·项羽本纪赞》:“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丰亡其国”.(2)犹往来。“《楚辞·九叹·怨思》:“经营原野,杳冥冥兮。”王逸注;“南北为经,东西为营.言以放行山野之中,但见草冥冥,无有人民也.”《后汉书·冯衍传下》:“疆里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经营,犹往来。”(3)…  相似文献   

13.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抄写在一幅高约48厘米的帛块上,出土时已经断裂为16大块及一些小的碎块,经过帛书整理小组的拼缀,现已大致复原②.《五星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书,整理小组的释文一经发表③,就引起了中外天文史研究者的重视.由于帛书残损得比较严重,整理小组曾据《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唐开元占经》、《乙巳占》等一些相关传世文献,对帛书残缺的文字做了一些拟补.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定名,成三十三篇,《汉书·艺文志》亦著录如是。然此书至唐时似已有所缺佚,《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通说韩信自立的一大段文字,司马贞《索隐》云:“案:《汉书》及《战国策》皆有此文。”①而今本《战国策》无载。至宋初,此书残缺益甚,在政府的藏  相似文献   

15.
“栉风沐雨”语本《庄子·天下》:“〔禹〕沐甚雨,栉疾风。”这句话是说大禹治水不辞辛劳,以骤雨洗头,用疾风梳发。后以“栉风沐雨”四字成文,形容人奔波劳碌,不避风雨。例如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栉风沐雨,犯露乘星。”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初,高祖太宗之栉风沐雨,劳身焦思,用黄钺白旗者,五年而天下始一。”《三国演义》六十一回:“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柯灵《香雪梅·序一》:“农民终年栉风沐雨,胼手胝足,是根本没有休沐日的,我这点轻松的案头劳作,算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7-57
“风流云散”意思是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比喻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语出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十八回:“自从虞博士去了,这些贤人君子,风流云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一〇六回“: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汪曾祺《落魄》:“开饭馆的江西人、湖南人、山东人、河北人全都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柯灵《鱼书》:“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相似文献   

17.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9,(19):88-88
奥利维亚·维尔德被评为世界最性感女人 美国女演员奥利维亚·维尔德日前荣登男性时尚杂志《马克西姆》评选的2009年“世:界最性感女人”榜首。奥利维亚曾参演过《豪斯医生》等电视剧。《变形金刚》女主演梅根·福克斯说:”如果是我,我也会选奥利维亚·维尔德。她实在太性感了。”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有旧注,清代以来学者作训诂、校勘工作,剩义仍多。《韩非子·主道》:"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老子》:"善行者无辙迹。"《韩非子·主道》:"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往谓意志所向往之目的。"往指王道,《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韩非子·扬权》:"若天若地,故谓是帝之累解。"累解如悬解,《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故谓是帝之悬解。"  相似文献   

19.
《册府元龟·将帅部》认为,天复十九年,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考诸史籍,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的时间应为天祐十八年。  相似文献   

2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8-58
“繁文缛节”原作“繁文缛礼”。意思是烦琐而不必要的礼仪(繁:烦琐。文:仪式。缛:繁多。礼:礼节)。也比喻烦琐而不必要的办事程序、手续等。语出唐·元稹《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于南郊,谒清宫,朝太庙,繁文缛礼,予心懵然。”后多作“繁文缛节”。例如明·薛应旂《薛子庸语·神农》:“古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繁文缛节非所尚也。”梁实秋《雅舍小品·礼貌》:“饮宴之礼,无论中西都有一套繁文缛节。我们现行的礼节之最令人厌烦的莫过于敬酒。”马识途《夜谭十记》第十记:“吃早饭也要经历一套繁文缛节,虽说你不过是去喝两碗稀饭,礼仪却要求和吃干饭的午晚餐一样。”张贤亮《习惯死亡》:“机关里的繁文缛节和对繁文缛节的尊重是在血液里活动的遗传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