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手机“读屏”蔚然成风,数字化出版成为了新的产业增长点.本文通过对手机出版呈现出的微阅读、娱乐化主导、个性化服务、全媒体平台特点的详细解析,试图为手机出版的数字化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手机阅读是近几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新兴阅读形态,是典型的产业融合的产物.通讯运营商、网络巨头、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商、内容提供商和加工商纷纷介入其中.在手机阅读产业方兴未艾的背后,其内容服务定位、盈利模式以及产品生命周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理论,对影响手机阅读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数字化内容的“阅读分享”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大众视野,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以数字化“阅读分享”内容为研究对象,结合与其相关的互联网、出版行业、服务终端等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数字化“阅读分享”之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出版行业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手机出版与阅读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出版社和用户的关注。但是,随着我国手机出版行业不断壮大、手机阅读市场迅速发展,这一还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兴行业、市场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制约其自身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我国手机出版产业链和手机阅读市场的分析研究,并与国外手机出版与阅读较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尝试探讨我国手机出版与阅读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该文为2009年第四期“数字时代的阅读专题”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四大事件——百度“版权门”、电子书阅读器“遇冷”、电子商务巨头上线电子书平台、手机阅读井喷发展,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点评和分析,揭示出其可能对未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孟晖  黄瑚 《编辑之友》2018,(1):25-3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加深,近年移动出版产业发展迅猛,移动阅读类APP成为人们青睐的阅读方式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瓶颈.文章对目前移动阅读APP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重点就其在内容和设计等方面同质化严重、存在“浅阅读”现象、社交互动和阅读体验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手机出版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均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瓶颈.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日韩手机出版发展趋势与实现路径,探索其产业发展历程与机制特征,并结合我国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吸收与借鉴其相关成功经验,无疑对完善与壮大我国手机出版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阅读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图书馆阅读研究的目的有三:一是研究“馆内阅读”现象;二是研究“社会阅读”现象;三是研究“阅读推广”现象.图书馆阅读研究的任务有三:一是整理与分析传统阅读理论,提供“经典阅读”的最佳场所;二是学习与借鉴国外图书馆阅读理论,供给图书馆学新鲜血液;三是关注与重视图书馆阅读实践,提升图书馆阅读研究的学术水准.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手机杂志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可充分实现手机电视、手机阅读、流媒体音频视频播放等多种功能。本文对手机阅读业务中手机杂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提出手机杂志发展策略建议,以推动手机杂志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葛娟 《中国出版》2012,(4):54-57
文学阅读从纸本阅读发展到手机阅读不仅是阅读载体及阅读方式的改变,实际上是文学形态在信息化时代产生重大变革的外在呈现。从出版产业发展来说,伴随手机阅读用户的迅速增长,手机出版已形成规模性的产业结构和效益。由移动通信运营商为主导建立的手机出版产业链,对整个手机出版的产业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正在引起整个数字出版业的产业格局调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种群生态学理论视角对我国数字阅读产业发展进行尝试性分析,在研究与分析数字阅读生态系统特征及发展动力基础上,阐释了“物种”成员在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的演进及成员之间关系变化,指出成员角色呈现叠加态势,并从财政支持、科技推动、生态环境创造等多重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增强系统的抗压力,实现系统的生态平衡,推动数字阅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苏南地区的常州市武进区、昆山市和江阴市手机移动阅读的公众使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手机移动阅读的公众使用行为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广手机移动阅读、提升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移动阅读正在成为主要阅读方式,目前有关界定大多是从现象层面进行总结描述。文章从阅读史中对“移动阅读”的追求入手,通过分析熹平石经、宋诗用典与明朝“撮辑”三次典型事件,将古代“移动阅读”与数字化背景下的移动阅读进行对接辨析,从而理解后者对人类知识建构、知识获取的影响,以及技术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郭思敏  贺蕾 《今传媒》2015,(4):85-86
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手机体育客户端“虎扑看球”Andriod版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主要探析其报道内容、版式设置、编排手段等方面.手机体育APP作为新兴事物,近年来迅速发展扩大,笔者以“虎扑看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编辑特点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为其它手机体育APP的发展策略提供相关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手机阅读作为手机上网的主要功能之一,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触媒行为。手机阅读在现阶段的整体发展情况如何?在不同地域呈现怎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将会带动手机阅读怎样的发展趋势?传统出版产业在机遇面前要怎样调整?探讨这些问题,对推动出版产业发展以及国民阅读行为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蒋佶成 《新闻界》2012,(8):50-54
本文分析了IT行业正在试行的“四屏一云”战略,提出手机媒体产业“先横向融合,后纵向发展”的理念,通过将各个移动媒体数据终端同步化和兼容化,将移动媒体终端真正捆绑在一起,进行纵向产业发展,让手机媒体作为“四屏一云”战略的突破口,使移动媒体产业能够全面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探究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从阅读需求、阅读寻求、阅读处理与使用三个阶段,以及干扰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信息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探讨大学生手机阅读的特征,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如 《青年记者》2016,(17):27-28
问题提出及理论框架 2015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有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从新兴媒介来看,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①从“厚报时代”“电视频道专业化”到网络海量信息传播,人们既享受着资讯的发达与便捷,又常常受累于信息超载与碎片化.而微信考虑了先前新闻传播中的不足,以其内容精炼、交互式传播、精准推送、易于保存与检索等优势迅速成为各路媒体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9.
刘圣红 《传媒》2016,(12):93-96
近年来,随着手机媒体的高速发展,手机为人们的社交提供了便捷服务.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机媒体社交功能虽带来了便利,但人们的社交仍然存在“情感交流贫乏”“更感孤独”等现象.本文通过聚焦手机媒体各发展阶段对社交的促进与限制、对媒体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实例研究,提出“建立回归本源需求的社交模式、建构手机媒体科学发展机制”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  相似文献   

20.
界动态业5月16日,由北大方正集团主办的“2006中国电子书产业年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图书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包括出版社、图书馆、传统书店、网上书店的代表以“转型——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服务战略”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研讨。一、图书产业开始探索转型之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纸质图书、去书店买书、去图书馆借书已不再是人们阅读的惟一选择,电子书、去网上书店买书、通过数字图书馆借书、手机上看书等新兴事物为人们的阅读打开了更多的方便之门、快捷之门。“电子阅读”的大量出现,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的转变正在引发图书产业加速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