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元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诗歌不仅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学界较为系统地对元代蒙古族诗人及其汉文诗歌的考证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学人从多个理论角度认识蒙古族诗人及其汉文诗作、蒙汉诗歌关系,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点与见解,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相继涌现,使得蒙古族诗人及其作品、蒙汉诗歌关系的研究展示出新的面貌,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业已成为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网络文学是蒙古族文学的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蒙古族网络文学有着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因此,关注蒙古族网络文学对于蒙古族文学的发展,乃至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叙事表现为启蒙与革命的双重变奏。鲁迅创作的现代性追求体现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中启蒙与革命之间的亲和性与整合性。鲁迅创作现代性问题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近代启蒙与革命思潮的现代性整合;二,对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追求的整体性思考;三,对后五四时代启蒙与革命、左翼与右翼的现代性整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起步和发展,是以现代性、自觉自信意识为特征的史学进程,虽然期间有过五四和新时期两次欧美文化中国潮的侵入和激发,使得本时期百年文学出现了诸多新机,但是由此也导致了诸多文学意识的偏颇和深层文学理念隐患的存在。这个过程概之为五四文学新机的自觉与偏执;文革文学荒漠的自省与寻求;新时期文学自强的西化与狂热;新世纪文学自信的寻找与回归这样一个曲折路径。因此,寻找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自信心和自信力,便成为当下学界的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文学中的现代性问题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众多参与讨论的文章中,一个常见的思维模式是从"有"与"无"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十七年文学具备现代性品质,或十七年文学并不具备现代性品质.而实际上,这个时期的文学应当兼有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探讨这个问题最终只能导致一种"不见"与"遮蔽".十七年文学中健康的颂歌文学可以纳入社会主义现代性的范畴;而对作家个性的压抑和对人物主体性的排斥则具有明显反现代性的特点.在后者身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封建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由蒙古族当代文论史家巴·格日勒图教授主编,国内外近90名专家学者参加编撰的蒙古学大型辞书《蒙古学百科全书·文学卷》2002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被蒙古学界誉为中国蒙古学研究标志性成果的《蒙古学百科全书》(该大型学术辞书由20个分卷组成)的分卷之一。150多万字的文学分卷汇总了历代中外蒙古文学研究成果的精华,完整地汇集了蒙古文学百科知识。它的出版添补了国际蒙古学的一大空白,并将对国内外蒙古文学研究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学术性、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编撰队伍阵容强大。国内蒙古学著名专家特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能够互通,主要的理论根据是趋同的人道原则、创作主体自觉、文化的承传性和审美文本的永恒因素;古今文学在审美现代性上的根本的、决定的互通点则是人本主义思潮铸就的作家主体的以人为本的艺术思维范式,它为中国文学史营造了先秦、魏晋、明代、“五四”、“新时期”等五个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相互并举的艺术时代;人本艺术思维范式之所以卓有成效地创构了具有审美现代性的文学作品,就在于它从创作选材、美学发现、艺术构思、形象塑造上所体现出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学与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9月 2 2日至 9月 2 4日在广州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传统文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传统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见解 ,为传统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是指蒙古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传统伦理思想在蒙古族的历史典籍、史著、史诗及格言、谚语、礼仪礼节等诸多方面均有广泛的反映,千百年来在蒙古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起着规范与准则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认真发掘、整理、继承和弘扬蒙古族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及其文化,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蒙古国学者巴·索特那木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翻译文学"的概念,对翻译文学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之后出版的策·达木丁苏荣等主编的文学史著作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蒙古文学在接受异文化过程中发展、演进的大致轨迹,为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蒙古族文学史》及少数著作较深刻地论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及在蒙古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历史演义小说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海日寒先生《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一文中关于蒙古族电影发展与现状的不同见解,重在表现笔者对蒙古族电影的基本概念进行的思考,并通过《天上草原》、《嘎达梅林》、《黑骏马》等经典电影对此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同时针对蒙古族文化中作者和作品的"民族身份"进行重新阐释,意在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性与中国文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再思考——对杰姆逊 2 0 0 2年沪上演讲的讨论”(见本刊 2 0 0 3年第 6期 )之后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朱立元 2 0 0 3年 1 2月 ,主持召开了一次关于现代性与中国文学问题的讨论会 ,参加者有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高燕、谢勇、李明、刘凯 ,硕士生丁、杨云、董佳丽等。与会者在发言中指出 ,现代性提供了重新审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视角和理论预设 ,并对一直困惑理论界的关于文学的自律和他律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主张文学应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现将座谈会记录 (由谢勇、董佳丽根据录音整理 )在本刊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蒙古秘史》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部草原文学巨著,它采用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形式,成为记述蒙古族历史最早的典籍。而其中所涉及到的蒙古族民俗文化,如表现人与动物的依存关系;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等等,都成为了至今还在北方草原传承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的编选以现代性为线索,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现代性的历史任务。同时,追求现代性意味着文学必须对时代作出回应。尽管这样会使文学及其研究难逃实用目的,但以现代性的核心——理性精神来回应时代不同于以往政治实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以回应时代为灵魂,以现代性为线索,在论文集的编选上达到了形神兼备,成为论文集编选的学术规范典范。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学革命推动并实现了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性的转型,从而开辟了中国文学创获现代性的道路.新文学现代性体现在文学观念的现代性、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以及表现技法的现代性等诸方面。“五·四”文学革命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短歌无论是旋律发展的对称性句法关系,还是以四五度为主和二三度级进为主的两种音程旋律进行规律,充分体现了情感发展和旋律运动相互关联的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旋律运动的逻辑关系,表明了蒙古族人民自己民族审美及其尺度,并创造出符合本民族历史、宗教、传统生活习俗的自由完美的艺术形式。蒙古族短歌在蒙古族音乐史上,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价值。它的这种艺术形式不但对蒙古族人民的音乐艺术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蒙古秘史》不仅是一部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学和军事学遗产,同时还是一部光辉的教育史诗。本文对《蒙古秘史》中所体现的育人思想作了概括、归纳和研究,并指出了这些育人思想在蒙古族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于以后蒙古族教育思想的发展乃至蒙古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作为一种越来越重要、充满内在张力的学术范型.研究者对现代性认识日益深化,更多研究者开始探索中国现代性特殊地呈现、描述方式、文学现代性的本土化形态及其独特规律,并在若干具体的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耳目一新的成果.现代性与文学研究范型开始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19.
传播思想是人们对"传播"这一行为的认知、解释或见解,是研究我国传播学问题的新角度,这种研究方法融汇了历史、社会等因素,可以全面体察中国社会特殊的传播问题。蒙古族的传播思想限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之同时期汉民族的传播思想发展较晚。虽然蒙古族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口头传播家族系谱与关于成吉思汗声望事迹的活动,但这些都是掺杂于其他社会活动之中的自发性传播活动;而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自觉的传播活动是以个人的自觉为发端的,并以服务于新帝国的行政统治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文学现代性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价值论意义上的概念。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自觉追求,同时铸造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商业化浪潮的风涌而至,现代性话语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消解,“渴望堕落”“躲避崇高”“玩弄文学”等创作心理的凸现,使中国新时期文学又一次陷入迷失而不得不在漂泊的途中行走,中国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基点。但它的基点在哪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