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众多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课能够听懂,但自己一做就错、一做不会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一学情不仅令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时也一直困扰着我们很多教师.因为当教师看到学生错误连篇的作业时,就意识到学生没有真正听懂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不  相似文献   

2.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较差,上课听得很明白,课后却不会做题,久而久之,他们会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学生并不是不会听课,而是不会学习,学习习惯较差,课前不预习,课后不主动复习与做题,只做教师布置的作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总结学生的坏习惯,通过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生普遍认为数学难,不好学,归根结底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教法不能适应学生的认知思维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找到能够巧妙掌握数学又能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诸多,其中学生小组学习方法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方式中比较重要又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有的学生在初中学习是成功者,到高中却成为失败者,他们很不适应高中学习又听不懂,学不会,考试成绩不及格。那么如何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呢?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分析造成学生学习成绩滑坡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学生数学成绩滑坡主要原因1、被动的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还有初中,因为有一个强烈的心理依赖,依靠教师,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定计划,一般就是在等待老师上课,课前没有预习,不去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把讲解知识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工具,使学生从课上到课下都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用积极的状态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一、反复揣摩,精益求精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教学中"循序渐进"与"打好基础"教学观,课上课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学生课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四道题,随着章节学习越来越多,他们自己会主动转换题型,如每章做两道或三道题,学习中只要轻松就好。  相似文献   

6.
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句话看似是对学生说的,可如果教师对学生说的自己都没有毅力,没有养成始终如一地坚持训练的习惯,学生的习惯又从何养起?所以,这里我们仍然谈的是教师的习惯问题。一、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离开语文课堂,进入数学课,许多学生就不会读了,其实并不是他们不会读,而是数学教师不重视这一点。其实,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数学水平,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年级学生在做题目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字不认识,然而认识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往往学生作业上的题目都是由教师和家  相似文献   

7.
王爱芳 《成才之路》2012,(22):42-43
正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初中数学更是小学和高中连接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然而,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及课后辅导的过程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能听懂课,就是不会做题。"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现就根据本人从教多年的感受,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谈谈学生"能听懂课却不会做题"的原因。一、教师方面(1)备课不灵活变通,死扣教材和教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实施之际,初一新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又加上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脱离教师“哺乳”期,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习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从初一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王新红 《考试周刊》2012,(50):62-63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准确性特点,学生常常会出现厌学现象。所谓厌学,就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或违背正常的教学活动要求.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不会做,不能按时完成又不复习巩固,也就是不想学习、不会学习,对学习失去信心。这种现象导致不少学生从不听不做到不会听不会做,从而形成数学偏科。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从课上的提问到课后的作业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尽力而又轻松地去完成,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数形结合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也就产生了学习动力.形成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同一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班级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学困生。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大部分数学学困生学习意志薄弱,缺乏学习毅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学习没有动力,不求甚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应迟缓,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懒得动脑筋,不愿弄明白所学内容;遇到不会做的习题,既不敢向教师请教,又不好意思向同学求助,干脆抄袭了事。有的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互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是一大要点’抓住了这个要点’就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学习质量。但实际 上,现代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都是采用讲解式的方法,老师讲 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弊端显著。 很多学生只会像做题机器一样沉迷题海,但是却无法表达自己 的思路,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完善。我国现代的教育改 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坚决抵制哑巴式教学’最重要的就 是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流畅地表达出来。但是传统式的教 学让学生很少有机会可以展示自己所长,越到高年级越不会主 动回答问题,那么这种情况往往让老师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状 况,而学生自己也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为了提高学生 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应该在语言表达这一方面多下功夫’给 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彻底掌握运 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本文也会针对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 一些策略,解决师生之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严重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五大原因:学生不擅于纠错反思,没有养成归纳记录易错题、典型题的好习惯;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训练;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不系统,掌握的解题方法不全面;教师课堂上就题讲题,缺乏相应的变式训练.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是开发思维的课程,也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催化剂.一般来说,数学学习好的学生,物理、化学等学科应该不会太差.但是,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成绩很好,而进入高一阶段,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是怎么回事?对此,笔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方法.案例一:课前不做好准备.进入了高中阶段,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到了上课的时候才拿出课本来,与教师"同进步、同发展",根本没有超前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案教学已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普遍使用。所谓学案教学是指学生在课前(课上)解答教师编制的学案上的问题,教师课堂上以学案为蓝本进行课堂教学。学案教学有很多优点,主要是解决学生提前学习(预习)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前让学生预习更多的是一项“空头”任务:一是预习情况教师不好检测,没有抓手;二是学生不知如何预习,不会思考,把预习简单地等同于看教材,基本看不出数学概念的本质;三是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做不到和谐统一。现在使用学案,学生提前学习就减少了盲目性,更有针对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理论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提供学习情境与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探索、交流,掌握方法,发展潜能。而现实中的数学课堂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启发式教学也被不少教师演绎为“填空式回答”,满堂问一些没有思维价值的“回应式”问题。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观望等待,被动应付,缺少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课堂高耗低效,学生课上熬时间,课下忙作业,心理逆反,课业繁重,难以实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伍蜀雄 《学子》2013,(12):49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这是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事实,但是要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总是觉得千难万难,教师觉得苦恼,学生困惑。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或偏远地方的中学,教师在面对数学底子薄的学生,不知该如何教学,若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听和思考为辅,那么学生会听的昏昏欲睡,就算是能跟上教师讲解的学生,只不过多一个教师的模仿者,没有自己的思路,对于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上课能听懂,下课不会做题,没有自己的解题思路,而少部分学生会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不强,没有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乏缺学生团结协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每个个体培养,只偏重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培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复习课不仅是数学总复习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检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但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上,始终存在着"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教师讲得热烈、学生听得认真,但效果不高的现象。这显然与新课标中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元学习能力和提高数学素养的要求不相符。而巧用评价量规显然是突破复习课瓶颈的一个可行方法。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巧用评价量规,活化数学复习课,激发师生之间新的共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  相似文献   

18.
陆菲 《教书育人》2014,(3):55-55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预习就让学生提前知道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上课时就没有悬念,学生就没有好奇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并非如此,数学的课前预习很有必要。通过课前学生自己的先预习,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明白之处,在新授学习时就可以带着疑惑、带着想法去听讲,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吴金根 《广西教育》2006,(5A):45-45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都不一样。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达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把它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才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怎么上才更有效呢?不少教师都感到疑惑。他们认为复习就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往往采用“炒旧饭”的练习方法,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由教师讲评学生反复练习。由于内容不新鲜,练习形式单调,再加上中年级学生还没有从低年级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所以在适应上出现了断层,导致很多学生复习课上兴趣不高,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枯燥、乏味。这些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