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心智还不是完全成熟,很多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缺乏心理独立能力。同时他们又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由于逆反心理,很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网瘾、自闭等心理障碍。再加上中学生具有的巨大升学压力,让很多学生出现了抑郁情绪。这些心理问题或者负面情绪,对中学生的成长发育造成了很大阻碍。因此,对于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 ,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 ,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学生在复课后心理问题频发。天津市瑞景中学面向初、高中六个年级近1000名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理问题多集中于情绪管理、亲子关系、学业适应等方面。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预防极端事件发生,学校建立了以学科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为主要责任人,覆盖全体学生的“三级谈话机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排,做到全员育人。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达到智能发育正常、人际关系调适、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同一、具有统一协调的行为、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等目标而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原则、切实解决日趋严重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就“学校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一、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形成心理教育的群体力量   在对学生的心理调查或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教师…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等,可将之归类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学习类问题。通常情况下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分析了山区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包括循环式自卑心理、扭曲式补偿心理和"破罐式"的自弃心理,然后提出了应对山区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策略,包括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需建立必要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12.
董彩霞 《学周刊C版》2019,(23):152-152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伴随他们而来的是意志力的动摇、情感的敏感、思想上的成长矛盾等,因此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足球运动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当减轻学习压力,排除消极的情绪,达到放松与减压的意义。此外,足球运动还能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教师就足球运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旨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殿君 《考试周刊》2012,(73):135-135
一、在高中哲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教育。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国内外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3%-20%,有的研究得到的比例高达49.59%,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和谐、自卑等。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迫切需要加强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让家长和教师费心、伤神,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学阶段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学生由于发育期的迅速成长而带来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负担,使他们经受着极大的压力。因此,教师要及时总结中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探讨矫正他们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尽快从各种心理问题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当今学校教育体制下的中学生其主要压力源是考试。考试引起的心理问题既影响其考试成绩,又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考试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包括学生个人因素。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心理、正确面对考试。  相似文献   

17.
当今学校教育体制下的中学生其主要压力源是考试.考试引起的心理问题既影响其考试成绩,又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考试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包括学生个人因素.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心理、正确面对考试.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兰州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8.33%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有44.77%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有15.36%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注重对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职业学校的扩张使得高素质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教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不满情绪以及成就感较低的情绪,而高职学生进入到新的学习环境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对高职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变化进行研究,提出能够改善他们的心理需求的策略,以保证高职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