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闲情偶寄》一书带有李渔对艺术实践的总结。李渔将毕生的戏曲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结果集中在《闲情偶寄》一书"曲话"这一章节之中。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充分表达了他对戏曲的写剧和编剧、演剧理论的见解。在当下的戏剧环境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剧本。  相似文献   

2.
韩丽杰 《成才之路》2012,(6):13-I0008
《闲情偶寄》是清代戏曲家、小说家李渔所撰写的作品。全书从戏曲器玩到衣食住行,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生活闲适悠乐精美细腻的浮世绘。这部作品集中论述了华夏民族对居住环境唯美适用的追求,反映出了作者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文章以《闲情偶寄·居室部》为线索,对李渔的美学思想加以分析,以期对现代文艺理论创新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写给市民大众的生活美学著作。作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闲情偶寄》涵盖大量文化负载词。本文以深度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该著作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晚明清初文人李渔没有像很多遗民诗人那样去缅怀故朝,他以平民身份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代表作之一《闲情偶寄》就是李渔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突出表达了其生活情趣——闲情。闲情是紧张生活下的舒缓,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人生自我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芙蕖     
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著有《闲情偶寄》一书。《闲情偶寄》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相似文献   

6.
芙蕖     
背景链接 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著有《闲情偶寄》一书。《闲情偶寄》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相似文献   

7.
芙蕖     
背景链接 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著有《闲情偶寄》一书。《闲情偶寄》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相似文献   

8.
李渔的《闲情偶寄》堪称生活艺术大全。《闲情偶寄》中的设计,作者始终将功能作为第一考量,追求艺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注重别出心裁的装饰所带来的情调和趣味,并且设计创新"好为矫异",不喜雷同,反映了作者独特的设计眼光和一些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思想理念,其思维观念对现代设计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艾斯泓 《新读写》2009,(3):23-23
读《闲情偶寄》,颇有感慨。李渔为我们展示的那份悠然自得,是我所追求l’的。真正的生活,应像《闲情偶寄》中说的那样,即使在平淡中,也能寻觅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然而,这样的人,往往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李渔所处的时代虽然还没有"接受美学"的诞生,但李渔凭借对戏曲这种特殊文艺形式的独特理解以及对戏曲创作的切身体会,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300年后接受美学中所谓的"隐在读者"、"期待视野"、"审美距离"等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渔的《闲情偶寄》从现实生活出发,综合阐述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生活中不同层次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精神)审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独树一帜的生活美学观点。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这一以人为本的美学思想特征奠定了李渔在中国生活美学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渔《闲情偶寄》之"饮馔部",真实地展现了李渔独到的饮食文化观,也可称作清代难得的饮食理论与实践之作。从李渔的饮食文化观、饮食哲学观以及海鲜饮食观等方面看出,李渔的饮食之道,是基于他所崇尚的"自然、本色、天成"之思想。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李渔的《闲情偶寄》与西方的戏剧理论进行比较 :1 李渔的结构论不同于阿里斯多德的新思维、新方法。尤其是“一事”论与西方的不同 ,澄清国内沿袭了十几年的误比。 2 李渔的“科诨”论是西方戏剧理论弱点的一面镜子。西方戏剧理论不重视研究科诨艺术 ,李渔的科诨理论可以补西方戏剧理论之不足。 3 李渔的“体验”论先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 5 0年 ,而且自成体系。 4 指出布瓦洛《诗的艺术》 (16 74)与李渔的《闲情偶寄》 (16 71)都是 17世纪东西方戏剧理论名著 ,二人都是“歌功颂德”派 ,都顺应了历史进步潮流 ,但国内有人对李渔贬之甚低 (包括鲁迅先生 ) ,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4.
一、初识经典 1.经典概貌 《闲情偶寄》是明清之际的戏曲理论家李渔的著作,全书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李渔《闲情偶寄》之《居室部》、《器玩部》中有关室内设计观点为线索,论述了李渔"欲其相称"、"取景在借"、"错综有致"和"皆当活变"等居室设计理念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李渔居室设计中体现出的自然之美、创新之美和实用之美的审美思想,指出李渔居室设计中彰显的平民意识、道德立场和精神追求对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渔的人体美学思想丰富了中国古典人体美学,也为现代人体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闲情偶寄》中,他从肌肤、眉眼、手足和态度四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他的人体美学思想.本文结合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生活、思想和审美趣味,阐述了他的人体美学思想,并对其现实意义和个人时代的局限性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7.
石昭 《文教资料》2012,(25):14-15
李渔生活在明末清初,学识渊博,颇有才华和个性。在《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等文本中,他论述了文艺的"雅"与"俗"的关系,在"尚俗"的基色之上表露出"求雅"的情趣,从而展现了一种"俗中带雅"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闲情偶寄》为主要依据,结合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生活、思想和审美创造特点,阐述了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三个重要特质:一、以人为本的生活审美观;二、在简朴实用中求雅;三、顺时而变,创新为美。并对其现实意义和个人的时代的局限性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李渔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和《连城璧》,结合其创作的十种曲、《闲情偶寄》以及其他相关诗文对其小说创作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小说中李笠翁逐步将个人精神与时代要求巧妙地糅合于一体,从而赋予笠翁之小说"新"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拜读了大师李渔的《闲情偶寄》,感受颇深,特别是重点研读了《居室部》和《器玩部》,深深体会、理解了李渔先生关于室内设计的美学思想。我认为李渔先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和谐,环境空间、装饰陈设、人,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