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上巧妙设置"空白",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不仅可使学生消除心理疲劳,提高注意力,同时能给学生留下自主思维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机会。事实上,"空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空白"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使教与学双边活动有机的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空白"即布白,是一种艺术手法,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的"空白",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素质,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法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在文学创作中,留有适当的空白,让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文学形象和意境进行再创造。在教学中,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适当留下不完全或  相似文献   

3.
正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从而来充实作品的内容,丰富作品的内涵,发展自己的思想。也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写文章由于某种需要往往略去一些情节,因此往往留给学生一段"空白",而我们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段空白,让学生展开联想补充"空白",并且思考作者为什么留下"空白",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了解文本。一、揭题空白,引领入文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它与文章内容大体有如下三种关系:一是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题  相似文献   

4.
曹忠华 《广西教育》2014,(41):78-78
正"留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艺术,更能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留白"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留白"艺术,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与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留白"处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一、借助插图"留白",强化语言表达课文插图是文本的有效组成部分之  相似文献   

5.
教材中的"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教材"空白",引导学生补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空白"类型多样,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师也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补白策略,巧妙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6.
留白一词原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通过留白艺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在发展中学习,学生积极思索,踊跃质疑,大胆探究,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飞扬、个性彰显、生命涌动的场所。留白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究舞台,给学生表述思维、发展思维的机会,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利用阅读中的想象“空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文学作品的语言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这就形成了阅读中的想象“空白…  相似文献   

8.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在许多的艺术领域里都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语文课堂教学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并以此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他们的思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从中质疑、探究、释疑的活动。让空白艺术积极参与语文教学,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主要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运用教学空白艺术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书画艺术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协调精美,创作者会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从而拓展想象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技巧,巧妙"留白",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思考环境,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提升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讲究精练、含蓄、委婉,常常留下一些艺术空白。所谓艺术空白,是指作者未尽之笔和在文章中故意留给读者想象和联想的地方。语文教师教学一篇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填补艺术空白。 一、如何确定文章中要填补的艺术空白 填补艺术空白是一种处理教材的手段。一篇文章,未尽之笔很多,应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不能让学生全都填补出来,应该填补的地方,要确定得恰如其分。 第一,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确定。如《手术台就是阵地》的两处艺术空白:①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让白求恩马上撤离阵地时对白求恩的担心和想法;  相似文献   

11.
赵恒青 《中学文科》2009,(16):43-43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它通过“空间感”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空白艺术的运用,目的都是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内涵留给观众和读者,给他们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有意设置的空白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考的余地。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思索,主动探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农人无意的发掘中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维纳斯给人们留下断臂遗憾的同时也留下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保留残缺,让欣赏者想象、创造,使残缺的艺术品走向欣赏者想象中的完美;留下空白,反而使古老的维纳斯具有现代艺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华 《时代教育》2012,(22):81-82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则在于思考、联想和想象。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和联想的时空,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借用"空白"这一艺术手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则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思维,又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无"比"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所谓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语文课堂中,充分开发空白处这块"黄金地段",有意识地在教材空白处设立"对话场",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道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析,对文本的情境进行适当的表演,乃是放飞学生想象,开启学生思维的良药,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空白"本是绘图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绘画作品中一些或多或少的空白不仅没有束缚住欣赏者的思维,反而带给人们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达到"恰似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包含着种种"不确定"与"空白",这就留给了师生无限想象的可能,犹如插上了多姿多彩的翅膀,让人们在语言文字的天空自由翱翔。因此,无论是课堂时间的留白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人类思考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源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作者为了突出中心,突出写作的意图,而在文章中巧妙地留下"空白",这些"空白"正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现成的"想象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去探究这些"空白"艺术,就能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法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诗歌语言的跳跃,电影艺术的空镜头,也都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学英语课  相似文献   

18.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所谓"空白",在接受美学中,指的是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艺术,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空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空白艺术的运用,目的都是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内涵留给观众和读者,给他们留下退想和创造的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去主动探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留白"是国画中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语文教材中,"留白"俯拾皆是,老师们应经常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巧妙地将课文"留白"填补起来,让学生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对话,拓展文本空间,将阅读和作文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