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产业集群网络:长株潭经济圈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一种空间组合型式,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效率和创新效应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正在迅速发展,产业集群的程度越来越高,具有构建产业集群网络的基础。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表明:以交通运输、专用设备、新材料等制造业为依托,加快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建设集群网络的载体与软环境,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长株潭经济圈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使其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2.
国家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贯穿经济战略与政策始终,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组织的代表.区域产业集群产业要素的集聚、集约、创新与专业化,是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果,要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的高等职业院校资源也要走协同创新之路,集聚、集约,创新服务方式与组织模式.区域高职院校专业集群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组织模式的战略创新,必须从专业集群建设的理念创新开始,全面推进区域高职专业集群贴近产业集群服务的体制机制与模式的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3.
适应区域产业集群要求的高职专业集群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既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领域,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与之高度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其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树立专业集群战略发展新理念,创新战略管理新体制、集群化建设新机制、空间集聚新模式,确定建设新目标及效益导向的评价标准,以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既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领域,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与之高度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其新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树立专业集群战略发展新理念,创新战略管理新体制、集群化建设新机制、空间集聚新模式,确定建设新目标及效益导向的评价标准,以更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曹雪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17-19,37
葫芦岛市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思路令人振奋,葫芦岛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需求旺盛。针对产业集群的产业特性,采取相关措施,利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地域、技术和实验室等优势,服务于特色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优化产业集群与高校合作模式,采取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优势带动产业集群向高技术高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明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内涵,分析了福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创新缺失原因,并基于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理论,从政府、集群、企业3个层面提出了培育福建产业集群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鹏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3):120-122
产业集群是构建节约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必选路径,它具有经济性,能够发挥集群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基于产业集群的节约型区域发展模式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重视环境建设,努力构建节约型产业集群平台;着力打造基于学习与竞合的集群文化,增强产业集群内部的科技创新活力;强制性地培育特定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节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模式及区域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是空间载体与产业内容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与依存,具有推动经济要素集聚、促进农村市场发育、加速区域现代化进程的协同发展效应和以龙头企业模式、市场网络模式、专业区域模式为主导的协同发展类型。以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三大策略是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专业城镇和推动区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推动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考察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产业集群视角下,通过集群内部企业的横向联合形成集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建成稳定的协作关系,构建一个联动创新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的动态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承担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使命,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分析特色专业群建设内涵与产业集群发展诉求,提出"三层治理、八链对应"特色专业群建设模式,为促进特色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在"教学研用"方面的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提供了方法与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和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安徽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低碳经济下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最终从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4个方面给出安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县域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从辽宁高校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存在着功能定位偏差、科研管理体制及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进一步服务好县域产业集群发展,高校应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梳理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四种主导集群模式和一种辅导集群模式,并就其模式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然后再结合桂林高新技术集群模式发展现状,对桂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4.
王雁 《中国教师》2013,(Z2):6-6
<正>兰白都市经济圈的推进以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为导向,一方面增强经济圈竞争和辐射带动力,另一方面实现兰白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集群培育、集群创新和集群生态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兰白基础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兰白都市经济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即通过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助推甘肃生态文明大省的建设。一、兰白都市经济圈概况  相似文献   

15.
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但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集群内企业同样遇到了空前的困难。甚至破产。原因在于我国产业集群还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专业化服务不健全、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该突出区域优势,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升级。金华火腿产业发展的事实表明,产业集群升级有利于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道路,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协作配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走"专业对接产业、学业连接就业、创业衔接职业"的专业集群建设之路。从专业集群建设的层次模式、路径模式和内外动力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专业集群建设的导向、抓手和需要协调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提出了学校专业集群与地方产业集群互动互促、融合协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内陆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城市群与沿海地区相比,在自然资源和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且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育层级.内陆城市群产业集群的三种模式即传统产业型集群、新兴产业型集群、产学研衍生型集群,目前都面临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导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困境.其区域创新需要从学习型组织到溢出效应保护、从模仿合作到多重创新、从软环境营造到硬件建设等方面,构建创新网络,优化创新模式,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8.
解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内涵和优势,剖析北部湾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出要重视构建广西北部湾港口间协同发展模式,重视构建北部湾港口物流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发展模式,整合北部湾物流资源以构建物流联盟,鼓励政府建设公共物流系统以实现港口物流跨越式发展,发展第三方物流以提升北部湾物流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产业集群的地理性和和植根性特点,各地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各不相同.研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各地区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实现地区产业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新的动力的关键.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在剖析江西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基础上,依据国内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总结了江西发展产业集群的几个模式,提出了促进江西省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哲 《教育探索》2013,(1):11-15
大学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经历了从游离分散到整合协同、从偶然联系到必然结合、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三个阶段。进一步推动大学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应采取汇聚大学科技与智力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与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依托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立大学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多元模式,拓宽产业人才培养渠道、积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要素,整合大学学科资源、构建全面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立体服务网络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