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广雅书院张之洞一生都重视教育,他认为"智以救亡,学以益智,士以导农工商兵;士不智,农工商兵不得而智也。"①"大抵国之智者,势虽弱,敌不能灭其国,民之智者,国虽危,人不能残其种。"②"国家之兴亡,亦存乎士而已矣。'③"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④"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⑤他在川、粤、鄂,都创建过书院.广东的广雅书院,是其中之一。创建广雅书院的具体原因他在广州办广雅书院的具体动机,是:"查两广总督旧治肇庆,设有端溪书院、为总督课土之所,两省人士得肄业其中,自总督移…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是近代教育改革中最突出人物之一,他在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也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了改革.通过考察张之洞创办的经心、尊经、令德堂、广雅、两湖书院和存古学堂,可以清楚其书院改革思想嬗变,同时可以了解其学术思想、政治思想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后期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张之洞是从传统派转化而来的洋务派,其人才教育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思想方面,表现为由"通经致用"到"中体西用";实践方面,则从创办传统书院到传统书院、新式学堂并举。其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传统派时并不排斥西学;以"致用"作为有用之学的标准;抚晋期间的实践;中法战争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清朝光绪十年,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因为张之洞在社会上颇有名气,两广人士对他来任总督都感到高兴。张之洞新官上任,也烧了几把火,例如禁烟啦,禁赌啦,建广雅书院啦……然而,由于当时社会风气已经败坏,官场腐败之风蔓延,张之洞一人怎有回天之力呢?所以他上任不到一年,便民怨四起,人们对张之洞满腹牢骚,大失所望。当时有人编了一首歌:  相似文献   

7.
由于宋初朝廷鼓励书院发展以解决文教不振、官学不力的局面,使得书院的教育功能强化,但一些大的书院走向半官学化。北宋三次兴学过程也是官学再度成为国家教育主体的过程,书院在发挥继续教育功能的同时,学术传播、学术交流的功能也得到强化。北宋中后期,书院继续发展,不但促进了宋代的文化繁荣,并且成为理学传播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教育》2010,(7):F0002-F0002,I0001,I0002
广东广雅中学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广雅书院,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百年广雅,历尽沧桑,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  相似文献   

9.
广东广雅中学的前身为广雅书院,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建于1888年,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广雅定名,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之义.其旨意是要培养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广雅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广雅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大批仁人志士和革命者,1937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同志到校演讲,称广雅是“一间制造民族革命战士的大工厂”.  相似文献   

10.
邢宽广 《培训与研究》2005,22(3):100-101
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人才问题同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师和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作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导刊》2013,(11):67-70
“博雅”,“博”,既指知识之广博,亦指胸怀之宽广:“雅”,既指品行之雅正,亦指言语之高雅。因此,“博雅”即广博雅正,与“广雅”一脉相承,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早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广雅之初,就提倡在注重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积极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进而培养既有深厚人文素养,又有开阔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百余年来,广稚一直秉承并践行着这一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并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广雅教育模式。开发并建设博雅课程,既符合广雅办学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理想,也是时代进步、教育发展使然。  相似文献   

12.
《教育导刊》2010,(10):F0002-F0002,I0001
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她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13.
吴汝纶是清末著名学者,他在任冀州知州期间,筹经费、聘名师、重实学,大力发展地方文教事业。吴汝纶以经史有用之学进行讲授,超出了应试的范围,使冀州书院的官学化倾向有所转变。其后任莲池书院院长,创办西文学堂,招收的学生也以冀州人为多。吴汝纶的兴学重教,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冀州的早期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广雅中学创建于1888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活的见证”。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广雅,定名取义为“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即要培养知识广博、品行雅正之人才。面对新世纪挑战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广雅人深切地意识到,必须大力推进和深化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广雅中学对  相似文献   

15.
<正>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高甸(现属枞阳)人。他是桐城派后期的古文学家,被时人推崇为“海内文宗”,同时,又是我国近代一位积极兴学育才的教育家。吴汝纶于1865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曾补深州直隶州知州和冀州直隶州知州。为官治政,他不忘教育。在深州,他把已废学田千余亩没入书院,置书迎师,亲自授课;在冀州,他锐意兴学,尽心整顿书院,故“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桐城耆旧传》)。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1837——1909)是清末的大官僚、洋务派的后期首领,但他在从政四十余年中,不论早期任职学政,还是后期厉任督抚封疆大吏,直到最后任职中枢兼管学部,都非常重视兴学育才;还撰著了《劝学篇》等教育论著以及就有关变科举、兴学校、书院改制等问题写成很多奏章。因此,他不但是一位忠心为清廷效劳的封疆大吏,还是一位重视改革清末封建传统教育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7.
广雅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院,该书院招录广东、广西两省优秀士子,对学生要求严格,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注重传统文化和西学等知识教育。为两广培养了许多新式人才。毕业于该书院的广西学生大多成为对广西有用的人才,他们促进了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掀起了广西早期的革命活动。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史(含书院史)研究有许多新成果、新见解。文章仅以若干个“三”为例:如书院教学是三体现象的典型模式;中国学校发展有三个阶段;具有学校性质书院有三个要件;教育史可划分为思想、制度、实际活动三个方面;中国古代的三种教育;唐末书院产生的三个原因;书院讲会有三种活动方式;历史上出现讲会式,宣讲式,聚徒式三种类型的书院;对北宋四大书院三类不同的概括;有北宋三大书院的说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书院的关系密切……等十余项,以供学者一笑。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后起人物。他积极主张改革科举、兴学育才、振兴教育,对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确立,起了奠基作用。一、积极改革,力废科举科举制自隋、唐兴起延至明清,早已弊病丛生,成为文教事业进步的桎梏。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还是清流派的张之洞,对科考场中“弊窦日巧,盘结日深,士子以舞弊为常谈,廪保视渔利为本分,以致寒士短气,匪徒生心”,的局面就十分不满。1875年,他任四川学政时奏陈八条禁律  相似文献   

20.
清末大官僚、洋务派的最后首领张之洞重视兴学育才。从政40余年中,他不但是一位忠心为朝廷效劳的官吏,而且还是一位能够坚持改革清末封建传统教育的教育家。张之洞之所以重视兴学育人,是因为他在长期的洋务活动中,深感缺乏人才的严重性。他深切体会到:要想在军事上“自强”,在经济上“求富”,办洋务是重要的,但洋务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人才培养。他认为,如果有船而无驾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