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党对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解读。如何理解“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丰富内涵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它,就无法树立科学的工作学习观,在工作中也很难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是时代的诉求.同时也是解决学用脱节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李静 《成人教育》2008,(7):28-29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重视学习、倡导学习的新型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组织以学习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叫“学习型教师队伍”“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本质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具体来说,一是强调“全程学习”,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不仅善于学习,而且学以致用,学习成为一种新的生活工作方式;二是强调“团体学习”,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强调团体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因此,对于“学习型教师队伍”可以理解为:为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学习、追求超越自我的教学梯队;有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学习与研究氛围;诚恳沟通、互相协作、分亨合作,是一支不断增强学习力和创造力的队伍。二、建设学习型高职教师队伍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认识学习型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是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能量的组织。它有六大构成要素:拥有终身学习的理论;建立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学习共享和互助的组织氛围;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建学习型机关,就是创新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机制,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业务文化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从而使机关建设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事务主义、疏于学习。有少数同志走不出“工学矛盾”的误区,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迎来送往等各类应酬上,整日里忙得不见人影并乐此不疲,不能养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习惯。二是浅尝辄止、骄傲自满。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学论坛》2006,(12B):57-59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学习,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什么是能够吸引广大干部、教师积极参与、有效学习的方式?”学习型组织提出“真正出色的组织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投入并不断学习的组织”,对策在于“组织起来学习,培养学习化人格”。我们明确接受这样的观念:个人学习需要有环境的支持,良好的环境能够使个人的学习更有效和更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职工教育》2007,(4):18-18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是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之一,指的是学习和工作相互融合,不可分离。学习和工作一样,都是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工作处处是学习,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组织成员在学习和工作中彼此借鉴,共同合作,共同成长,促成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我国开始进入全民持续学习的新时代。学习型社会由一个个学习型组织联结而成,学校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部分。其基本特征:一是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形成整个团队的持续学习.实现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统一:二是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普遍把学习作为参与社会生活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9.
论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笔者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界定、特征、形成条件等方面阐述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重要性。并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对创建学习化社会的断想:①立足于学习化社区的建设。②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③重视学校内部的改革。④实施“全民教育”战略。⑤加强实施开放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进程。⑥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0.
谢一风在《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2期撰文指出,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对教师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上海参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提出,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六大要素拥有终身学习的理论机制.建有多元反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具有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动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既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既要致力于把自身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还要在培育学习型个人,建设学习型学校,发展学习型小区、学习型城市中发挥作用,确立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化社会中的文化中心、学术中心、学习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学习化社会”理念自1968年首次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是指个体终身学习和学习机会开放的社会。现代社会必须发展成为学习化社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只能优先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学习型城市,必须围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同时改革学校教育,并建立起学习型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试论学习型城市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化社会”理念自1968年首次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是指个体终身学习和学习机会开放的社会。现代社会必然发展成为学习化社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只能优先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学习型城市,必须围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同时改革学校教育,并建立起学习型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学习型城市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习化社会”理念自1968年次首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是指个体终身学习和学习机会开放的社会。现代社会必然发展成为学习化社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只能优先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学习型城市,必须围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同时改革学校教育,并建立起学习型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学习型组织与终身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学习、有行动的团队组织 ,自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彼得·圣吉 (PeterSenge)的《第五项修炼》一书问世后 ,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对于终身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习型组织在现实社会各个层面中得以充分利用 ,促进各类团队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 ,以最终实现学习化社会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笔者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界定、特征、形成条件等方面阐述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重要性。并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对创建学习化社会的断想:①立足于学习化社区的建设。②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③重视学校内部的改革。④实施“全民教育”战略。⑤加速实施开放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进程。⑥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学习型学校组织的中心.让校本研究机制真正走进校园 培育学习型学校,要求学校组织中:(1)有学习型校长。校长要有这样的意识:学习力是发展之源,创新力是成长之基,竞争力是致胜之本。学习型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思考、交流和写作,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理论依据,也是学校的灵魂。(2)有学习型教师队伍。新型的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从“一碗水”、“一桶水”、“长流水”到“带领学生自己找水”,走永无止境的学习之路、终身教育之路。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3)有学习交流的平台。这平台有硬件因素,如必要的学习务件、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也有软件因素,如制度激励、经费支持、学习结果评价和学习结果的展示交流等学习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学习化社会“理念自1968年首次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是指个体终身学习和学习机会开放的社会.现代社会必然发展成为学习化社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只能优先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实践探索.构建学习型城市,必须围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同时改革学校教育,并建立起学习型城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和锡盟党委、行署《关于实施全民素质工程的决定》精神,为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内蒙古锡盟工会积极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了工会工作,促进了企业的改进与发展。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经过学习,工会认识到实施全民素质工程、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及要求。“学习型组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了适应时代的挑战,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强调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做到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即“学习工作化…  相似文献   

20.
一、较普遍存在的一些障碍障碍之一:因为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使创建活动从出发点上就开始偏离创建学习型企业,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学习型企业。有些人一讲创建学习型企业,就讲怎样组织抓好员工学习,怎样强化技术培训。这就是对学习型企业理论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是望文生义。学习与培训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必不可少的内容,但绝不是唯一的和本质的内容。学习型企业的“学习”与以往所讲的“学习”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学习与工作不分离。即要把工作的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在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学习、提高,把工作学习化;又要把学习看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