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旻  吴古会  刘波 《科技风》2012,(9):39+41
本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2007~2011年在贵州地区监测到的2631725次闪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贵州雷电流强度、雷电流最大陡度及平均陡度运用到贵州雷电流的热效应、机械效应、静电感应及雷电反击能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境内无论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闪电定位实测资料(中国防雷网),对马钢制氧厂雷灾事故进行调查,采用GPS定位技术,在GIS信息图上,计算雷闪点与受损设备的距离,通过受损设备的磁场强度和闪电感应电压的计算,分析雷灾事故的原因,提出防雷技术方案。通过整改并经实践检验,雷电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2013年8月23日西宁市南凉虎台遗址公园"西平王"雕像受损事件,利用探空、闪电和雷达资料对事发当天天气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发当天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事发点遭雷击时雷电活动较频繁。从雷电活动、铁磁体剩余磁场和雷电流释放路径三个方面监测资料对雷灾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最大雷电流强度为-63.7kA,出现在19:30分,距离雷灾事发点约2.5km;剩余磁场最大值6.2mT,位于雕像底座西北角,与现场调查询问记录资料一致,得出该雕像为直击雷所致。并就此雕像遭雷击提出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3)
本文基于传输线理论,利用傅里叶变换推导出了电缆上雷电电压、电流的频域表达式,再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时域中电缆上雷电流的变化规律,由结果得出:雷击电缆连接端时,雷电电压波形同雷电流波形相似,在电缆的每个位置上都有一个相应的雷电流、电压波形,且都是先上升到最大值后,再下降到最小值;在电缆上不同位置,雷电流幅值、电压幅值和衰减速度均不同;不同终端负载阻抗的电缆,随着终端负载阻抗的增大,雷电流衰减加快。  相似文献   

5.
雷电的回闪速度具有高多变性的特征,使用遥感测量电或磁场确定一次雷击的闪电电流大小是较困难的,本文中介绍了基于一个假定的回闪模型,运用平均值和标准差统计的方法来估算雷电峰值。分析了传输线(TL)模型与电流远场的关系,并依此来推出回闪电流平均值、电或磁场的平均值、速度的平均值的方程式。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用来估算雷电峰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7~2018年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获取资料,从闪电的季节变化、月变化、日变化、雷电流幅值特征、主要闪电方向等方面分析研究了日照万平口海滨浴场的闪电气候分布特征规律,划分了雷电易发区域防范等级,结合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日照万平口海滨浴场所在区域范围内2007~2018年地闪次数795次,其中负地闪777次,正地闪18次,地闪电流强度平均值为17.32kA,正地闪电流强度平均值明显大于负地闪电流强度平均值,每年3月和4月有少量闪电活动,5月逐渐增加,8月闪电活动最为强烈,11月到次年2月基本没有地闪发生。夏季为地闪活动的高发期,春季和秋季地闪活动较少,冬季基本没有雷暴天气。每天0~24时都有闪电活动,16时~3时为高峰时段,下半夜和上午发生闪电活动较少。雷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5~35kA,约占地闪总数的95.22%,其中雷电流强度在10~15kA的地闪占地闪总数的比例最大。区域闪电的主导方向为西北,次主导方向为西南。依据地闪密度标准将山东省雷电易发区域划分为三级,日照区域范围属于二级,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设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综合防雷措施。防雷装置应包括接闪器、引下线等综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2)
本文基于贵州省闪电监测网监测数据,选取贵阳市近9年(2006~2014年)雷电流幅值分别为50k A、75k A、100k A的地闪资料,分析了不同强度的地闪(CG)、正地闪(PCG)的月、时的活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安徽雷电监测网系统探测的2005年8月~2010年10月铜陵市逐日地闪资料,采用Excel、Origin、Sufer等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对全市闪电数据进行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铜陵市主要以负闪为主;闪电月频次变化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型特征,主要发生在7、8月份,约占总闪频次的70.32%;13:00~21:00为闪电日高发时段,约占日总闪的65.11%,正、负闪峰值主要出现在17:00前后,即16:00~18:00为一日之中对流性天气最活跃时段;全市闪电平均强度约为46.51 KA,主要集中于30KA以下,正闪在10~30 KA区间段发生最为频繁,负闪主要集中发生在0~20 KA;空间上,铜陵市年平均地闪电密度为5.95次/Km~2/a,闪电高密集区及强度中心均主要"依山傍水"分布,峰值分别位于菜子湖、三公山、白湖、枫沙湖、大铜官山景区、市区天井湖以及凤凰山附近;全市闪电平均陡度为28.49KA/μs,主要分布在0~30 KA/μs区间范围,峰值集中于0~10 KA/μs区间。同时,结合铜陵市1998年~2014年实际雷击事故实例,简析了全市雷电灾害的基本特征,并提出相应防御措施思路。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6-2015年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资料,从闪电的地闪密度、季节变化、月变化、日变化、雷电流幅值特征、主要闪电方向等方面研究了日照危化品集中区的闪电气候特征规律。结果表明:日照危化品集中区中莒县的地闪密度最大,岚山区最小,呈现内陆明显高于沿海的特征,和地闪次数的变化规律特征一样。日照危化品集中区地闪活动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各地均从2月份开始进入闪电活动季节并逐渐发展旺盛,8月份达到最大,7、8两月发生的地闪次数之和占全年的85.2%。一天中有两个时段容易发生地闪,分别为凌晨2-6时和下午14-18时,上午7-10时和晚上20-1时发生的次数较少。沿海地区的雷电流强度明显大于内陆地区,东港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强度最大。闪电主导方向主要为西北和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由于RSSI值随机变化较大,使得直接利用RSSI值作为依据来计算信标节点的权值的加权质心定位算法在定位过程中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RSSI差值加权的定位算法,利用网络中信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和相应的RSSI值作为参考,并将测得的RSSI值与信标节点之间的RSSI值作为差值,根据差值的大小判断所测距离与信标节点之间距离的接近程度,以此来减小实际环境对加权质心定位算法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RSSI校验的定位算法相比,该方法进一步减小了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雷电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1999-2013年雷电监测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全省雷电密度、电流强度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广东省雷电活动特征明显,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分布则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值为13.91次/(km2?a);电流强度则以珠三角沿海一带稍微高些,全省平均雷电流为25.29k A;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集中性特征,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数的89.5%,时段分布则在午后至傍晚13∶00-19∶00,占总数的62.0%。通过研究发现,雷电风险与地形地貌、雷暴日、雷电密度、雷电流强度、雷电灾害、城市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因素,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形成相关评价指标,建立雷电风险计算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雷电风险区域等级划分,得出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湛江北部为高风险区,广州、东莞南部、佛山东部为次高风险区,深圳、惠州、中山、清远南部为中风险区,粤东、粤北为低风险区,其它地区为低风险和次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15)
由于计量测试工作属于一项精细工作,它要求得到的各项数据要尽可能准确,因此在通过计量测量得到大量数据后,还应科学,合理的整理数据。为尽可能准确、高效地剔除异常数据,保证测得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在阐述了计量测试工作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计量仪器产生误差的原因,研究了测量数据异常值判断准则,并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剔除方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1、GPS定位中出现的各种误差 1.1 GPS定位中出现的各种误差从误差来源讲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类: 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有广播星历或其它轨道信息所给出的卫星位置与卫星的实际位置之差称为误差。在一个观测时间段中它主要呈现系统误差特性。星历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卫星跟踪系数的质量,发射跟踪站的数量有空间分布;观测值的数量及精度;轨道计算时所用的轨道模型及定轨软件的完善程度等。此外和星历的预报间隔(实测星历预报间隔可视为零)也有直接关系。由于美国政府的SA技术,星历误差中还引入了大量和由人为原因而造成的误差,它们主要也呈系统误差特性。卫星星历误差对相距不太远的两个测站的定位结果产生的影响大体相同,各个卫星的星历误差一般看成是互相独立的。然而由于SA技术的实施,这一特性很  相似文献   

14.
Th-U-Pb系统数据不协调是独居石电子探针化学定年(EPMA CHIME Daring)中一种很常见的问题.独居石矿物产生数据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包括:1)蚀变或重结晶造成的铅丢失;2)不同年龄域在空间上的重叠或者存在于很小颗粒上的小年龄域.独居石EPMA年龄必大于U等于0时的极端情况给出的值,即当U为0时,EPMA CHIME年龄给出的是^208Pb/^232Th年龄,这是测量区域内最老年龄的下限.当Th为0时,EPMA CHIME年龄值介于^206Pb/^238U和^207Pb/^235U年龄值之间,这是EPMA法所能得到的最老年龄的上限.分析表明,当独居石EPMA数据出现不协调时,传统等时线方法计算的年龄值误差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数据不协调情况下的优化算法.该算法考虑了测量误差,并根据剩余铀的总量剔出大的离散数据.利用已公开的数据进行算法对比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小江和红河断裂带以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69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水准量"反褶积法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叠加技术,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比。叠加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呈现出从南向北增厚的趋势,纵横波速比在该区域的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分块特征。川滇菱形块体地壳厚度较厚,地壳厚度在50~69.7km,该区域以高原地形为主,波速比分布呈现局部分块特征;华南地块西南部地壳较薄,最薄处为30km。澜沧江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高波速比,波速比较高,表明地壳中镁铁成分居多,可能是印度板块向东俯冲造成幔源的基性和超基性物质侵入地壳有关;小江和红河断裂带交汇区的纵横波速比超过1.81,Vp/Vs值较大,说明下地壳为基性-超基性岩石,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波成像结果,推测下方存在地壳流,并且可能来自青藏高原;攀枝花附近形成的低速区可能与断裂交汇区的热流传输通道并在此进行热交换有关;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之间呈现低波速比,推测板块的运动、挤压形成的上地幔热物质上涌,侵蚀下地壳,导致地壳变薄以及长英质和中性岩石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