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晓云 《课外阅读》2012,(12):28-29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并把朋友作为"五伦"之一(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与今  相似文献   

2.
朝阳 《初中生之友》2013,(Z1):52-5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并把朋友作为"五伦"之一(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与今天不同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朋友"一词,古人有诸多不同的别称。盘点这些别称的出处,挖掘其中蕴含的故事,对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贾谊,西汉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八年),卒于公元前169年(汉文帝十三年)。《史记》本传说他:“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贾谊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贾谊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相似文献   

6.
门可罗雀     
翟公做“廷尉”这一大官时,上他家的宾客络绎不绝。乖乖,我家的门槛都快踏破了!后来,翟公因故被罢了官。削了他的官职!唉,再也看不到昔日那些上门来的宾客了!可不是,咱家门前空旷得都可以张网捕雀了。咦,看来不该罢免翟公……责编李依桐精精彩彩典典故故门可罗雀:形容来客稀少,  相似文献   

7.
张释之执法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令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且方其时,上使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几条注释值得商榷.1."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引文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这句中的"遍赞宾客"课本注为"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这原是历来的通说,但从文句的前后连贯来看,此说似不合情理.因为上句写到侯生已经"坐上坐",作为主人的信陵君面对着满堂宾客,怎么能"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  相似文献   

9.
春秋"私徒属"与战国"宾客"同属依附于各级贵族的社会群体,但又有着显著的差异:私徒属讲求忠诚,至死不二,宾客则以势取舍,择木而栖;私徒属仕于主人,奉职尽责,宾客则有事差遣,无事闲处;私徒属视主人为衣食之本,以尽忠为其人生目标,宾客则视主人为进身之阶,出将入相,欲显身扬名于国.这种差异的形成是与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君主集权制的转变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 《阅读与鉴赏》2009,(5):32-32,54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慰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庙意也”.  相似文献   

11.
王敦①既下,住船石头②,欲有废明帝③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④所说.温尝为东宫率⑤,后为吾司马⑥,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日:"皇太子作人何似⑦?"温日:"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日:"钩深致远⑧,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相似文献   

12.
《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云:"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0月第1版)注释道:"[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上述注释很不妥当,"遍赞宾客"应理解为"遍赞(侯生)(于)宾客",即"向周围客人一一介绍侯生"或"把侯生一一介绍给周围的客人",如韦家定《"遍赞宾客"辩证》(《语文知识》1998  相似文献   

13.
《圭塘矣欠乃集》在棹歌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圭塘矣欠乃集》是许氏父子在一个人造池塘内外唱和的棹歌集,是许氏父子一家人及其宾客的唱和集,多种诗体并存,诗词并存。《圭塘矣欠乃集》承继宋代山水诗棹歌的写法,洋溢着作者志得意满,追求闲适的情调,洋溢着棹歌者和协亲情。  相似文献   

14.
鸡鸣狗盗     
<正>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  相似文献   

15.
盂浩然诗中曾有多处提及张明府,其诗有<秋登张明府海亭>、<和张明府登鹿门山>、<同张明府碧溪赠答>、<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集>、<张明府宅宴>、<同张明府清镜叹>等."明府"乃唐时对县令的称谓."张明府"亦为以官代名,其人为谁,尚有异议.现有两说较盛:一认为"张明府"乃张子容,一则认为乃张柬之之孙张愿.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自新"门周处一段文字中,有"乃入吴寻二陆"(晏殊本)和"乃自吴寻二陆"(王先谦本)的分歧.认为晏殊本合理可取.  相似文献   

17.
王济卒,年四十六,及其且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我为卿作之。"体似声真,宾客皆笑。楚顾曰:"诸君不死,而令王济死乎!"  相似文献   

18.
一、积累与运用. 1.默写<卜算子·咏梅>. 2."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青春"意思是﹎﹎."我乃李天王三太子哪吒"与"家祭无忘告乃翁"两个"乃"的意思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合作1     
去年六月某日,欢欣达旦.作此篇乃回顾为老妈庆生日之情景,此乃吾与老爸之"天作之合"也  相似文献   

20.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722-842),字梦得,洛阳人.曾任主客郎中,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世称刘宾客.他是中唐诗坛独树一帜的重要诗人,曾被称为"诗豪".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