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改”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形成了热潮。《语文课程标准》不单单在语文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方面有彻底性的变革,而且在语文知识观、训练观、实践观、整合观、创新观、生活观等方面也有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5.七着力点:管理观、教师观、课程观、课堂观、文化观、学生观、质量观。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观是指教师思考数学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认识.从数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分析,数学观对由教学价值取向、教学本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组成的教学观有直接影响.同样,基于不同心理学理论建构的认知观,数学观对教学观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制约作用.数学教学观由教学观、数学观和认知观组成,数学观和认知观是数学教学观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学观以数学观和认知观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基本看法、见解与信念,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从内部结构看,教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包括知识的本质观、知识的价值观、知识的获得观等.从外部结构看,知识观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乃至教师观、学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知识观具有潜隐性、反思性、时代性、联动性等特征.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知识观具有先导、定向、选择、激励、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5.
市属高校教师通过树立学生观、改革观、学习观、教学观、科研观、服务观、健康观和师德观八个方面的教育观,以确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提高市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市属高校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知识论视野中的教学改革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新的教学观发端于对知识观的反思和创构,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全面付诸实践离不开教师知识观的革故鼎新。基于该教育逻辑,本文认为知识观的革命是"新课改"持续深化的重要着力点。打破本位论的知识观、唯真的知识确证观,自觉抵制自然科学知识观、单向度学习观的侵蚀,重建教学的价值观、生态观、生成观和传媒观是教学改革的应然路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由3项调查组成.其一,调查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主流价值观.以1285名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为对象的开放式调查研究表明,主流价值观有14项,即自我观、法制观、审美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健康观、群体观、财富观、生态观、人权观、集体观、关爱观.其二,调查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基于文献研究结合专家研讨、征询后形成了表达14项主流价值观含义的命题句,并在以570名中学生为对象的匹配反应作业中获得确认,表明命题句能反映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其三,调查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取向.以334名年龄22~25岁的大学研究生和公司职员为对象的两项作业表明,国家观、法制观、集体观、群体观、生态观5项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取向,健康观、自我观、财富观、亲情观、审美观5项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取向,人权观、友情观、公正观、关爱观4项则兼具个体/社会两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教师》2011,(21):1
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本书详细介绍了作者的教育目标观、教育矛盾观、教育差距观、教育潜能观、教育心理观、教育方法观、教育评价观、教育艺术观,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可借鉴性。本书介绍的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徐特立教育思想的精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办好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的全民教育。具体表现在教育功能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发展观与结构观、师道观、育人观、教材选编观、教学运作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本书详细介绍了作者的教育目标观、教育矛盾观、教育差距观、教育潜能观、教育心理观、教育方法观、教育评价观、教育艺术观,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可借鉴性。本书介绍的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通过中学生物的教学,学生要树立以哲学为指导的生态学观点,并提出了“天人合一”观、中度干扰观、边缘观、开放观、多态观、竞争观、协同观、限性观、适度观、时空观、主次观、双刃观、双赢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平衡观、可持续发展观,共16种生态哲学观在生物教学中,构建学生生态哲学观,寓德于教,克服了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德育的倾向,坚持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态度观念与认知能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三个核心理念权力大转移、焦点大转变、角色大转变,及由此启示中学化学教育应在教材观、教师观、人才观、认识观、知识观、过程观、课堂观、评价观等八方面实现转变.  相似文献   

13.
唐立中 《教师》2008,(6):57-59
新课程改革不啻是教育内容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革新。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评价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三个核心理念:权力大转移、焦点大转变、角色大转变,及由此启示中学化学教育应在教材观、教师观、人才观、认识观、知识观、过程观、课堂观、评价观等八方面实现转变。  相似文献   

15.
桐城派作家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心理学思想,挖掘这些德育观有利于提升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观。桐城派德育观主要包括重德观、融德观、俭德观、鉴德观、养德观和恕德观,深入学习这些德育观可以提高公民道德,更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另外,通过深刻理解桐城派德育观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当今社会的德育方法,完善学校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受现代主体价值追求的引导,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认识和教育理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包括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观、教育功能观、教育制度观、学校观、师生观等方面的根本性转换.  相似文献   

17.
物质观分为科学物质观和哲学物质观两种形态。近代科学物质观分为原子论和以太论两大派别 ,近代哲学物质观主要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时空等方面进行论述。现代科学物质观在物质可分性、物质与时空、物质的自组织特性与真空的物质性等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哲学物质观可分为实践论物质观、有机论物质观与整体论物质观。近代物质观具有明显的预设主义特点 ,而现代物质观具有一定的相对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学生课程观的偏差已经成为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严重阻碍中学生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制约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中学生课程观的偏差主要表现为:被动、接受的课程学习观;狭窄、封闭的课程资源观和终结、片面的课程评价观。新课程实施需要中学生树立主动生成的课程学习观、开放多元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全面的课程内容观和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观。应当从教师改变传统的课程观、学校坚持正确的评价观、父母转变落后的成才观和利用班级社团活动等方面着手对中学生进行新课程观培训。  相似文献   

19.
修辞教学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修辞观,获得较好的语用能力。修辞观包括系统观、选择观、立诚观、辞达观、辩证观和动态观;语用能力表现为能正确评判修辞现象,能得体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代战略实践的理论结晶,《孙子兵法》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战略思维观念,挖掘和研究其客体观、目标观、方法观、决策观、境界观、品质观等战略思维观遗产,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