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对大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使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都具有积极意义.首先,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的需要.由于职业或行业的分工,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同,这就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目标的确立和生活道路的选择,形成不同的职业理想,以至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大学教育是就业前的终结性教育,大学生作为个体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道德品质的可塑性很大.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自尊进取、勤劳正直、求实创新、忠于职守、谦虚谨慎的品德,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时代使命感,使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扎根在他们的思想中,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础护理学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护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及护理模式的改变,实现这个目标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认为,重视护生的职业情感教育是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关键。现就这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职业情感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所谓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首先,它是人们接受道德信息的心理基础。其次,人对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3.
道德不只适用于个体或群体,也适用于政治、市场、教育等社会系统。就教育领域而言,不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行为需要进行道德规范,教育系统自身亦需要进行道德规范。然而,人们通常更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鉴于此,需要就后者尤其是教育的道德目的、道德价值及其实践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为实现教育育人的本真价值,应将促进幸福作为教育最终的道德目的,将完善人性作为教育最终的道德价值,将增进每个学生的利益总量作为衡量教育道德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伦理,是指发生在教学活动中,以师生互动为基础,指向个体生命成长的道德意蕴和价值取向。教学公平、教学幸福及教学成效等是当下教学伦理的关键话题。构建并彰显教学伦理,需要厘清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以评价引领教学发展,将伦理内化为课堂教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成长过程中,个体道德价值与社会道德价值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处理好个体道德价值和社会道德价值的关系,至关重要。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个体道德价值的取向和实现,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道德价值的总体方向和任务的目标。看一个教师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就应该是看其是否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他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师德规范。教师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  相似文献   

6.
神圣的职业需要优良的道德———学习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思考高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没有教育,不能没有教师。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它是永恒的、神圣的。神圣的职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优良的道德,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师...  相似文献   

7.
反思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改革,德育需要更明晰地探讨"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回归生活"的德育不能笼统地反对知识,应将对知识学习的认识与对知性德育的批判相区分,德育中的知识学习包括道德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有助于道德的知识三种类型,并以主体性的道德知识的获得为根本。德育以生活为基础最终要落脚到个体生活经验,个体生活经验是个体道德成长的基础,德育过程需要关注并引导个体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扩展。由此,道德知识的获得需要个体生活经验的带入,个体生活经验的扩展需要道德价值的引导。德育正是基于"知识"与"生活"的这种关联才可能触碰到个体的内在生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8.
<正> 所谓职业的道德价值,是指职业关系主体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或品质在道德意义上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程度的表现。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理论探讨的时候。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对职业的道德价值的研究。职业道德建设的对象是职业活动关系中的客观主体即实际履行职业任务的个人或群体。加强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及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强调职业主体的劳动积极性和道德积极性,以促进社会生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应当成为广大教师的"为己之学"。"德福一致"是伦理学的一大公理。虽然生活中不乏好人没有好报的事例,但大概率是"好人有好报"——除非规范本身有问题。若认真定义幸福与道德,德福一致的概率应是100%。这昭示了一个真理:修养道德是个体获得幸福人生最重要的主观条件。教师要有幸福的职业生命,就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梦"和事业心,就必须具有实现教育梦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职业道德是以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为载体,为实现一定的职业价值服务,以协调个人、集体、社会关系为核心的高度社会化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双重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经济建设、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切实要求,而且是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途径,更是弘扬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现实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职业道德是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是在特定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对教师而言,职业道德是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的目标指向与个体的职业效率和职业成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起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大学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指职前职业道德教育,即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表现在将来的从业…  相似文献   

13.
教育怎样关涉幸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幸福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价值,幸福也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这是毋庸质疑的,关键在于,我们期待教育关涉何种幸福.作为精神成人的活动,个体德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满乃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正因为如此,教育乃是经由德性的引导与人格的卓越来通达个体人生的幸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就应该贬抑当下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但我们需要警惕在当下教育回归生活的语境中把幸福问题庸俗化,教育不仅需要回到生活,更需要引导生活,超越生活.  相似文献   

14.
教师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专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它是教师个体在专业追求中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一种感受,它是制定教师专业道德的过程中必须为教师考虑的专业项目。教师幸福不同于社会其他行业,它具有获取报酬、外在性和广延性的特点,实现成人教育教师幸福需要教师不断在思想上增进自己的职业信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加强师德教育,是当今时代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师德教育,先要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及教师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特点与作用。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时.从思想、感情到行动都应当自觉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人类的社会生活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家庭婚姻生活、职业劳动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三大领域,因此,指导和调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规范大体上也可以划分为家庭婚姻道德、职业迈德和社会公德三大部分。职业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源自于对职业意义、理想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德性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7.
教师道德是随教师身份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职业道德,在本质上是教师掌握职业生活的一种方式。教师道德自主发展就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品质和职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道德自主发展是教师工作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能力和职业道德能力是伦理学中全新的概念。道德能力是道德品质的内在动因,职业道德能力,就是从业者时于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力、执行力以及对这一道德价值目标的实现力。它受职业特点的界定和强制,与职业活动的特殊规律以及利益关系相联系。它是从业者优秀职业道德品质的表现,是实现职业价值目标的保证,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职业道德教育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两者之间有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关键,价值取向的"过滤"作用必须得到重视。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教育的定位,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三方面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关系,传统道德与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关系,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关系。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职业道德的内在联系,强化价值取向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以及就业观、创业观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与和谐社会构建一致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问题概述(一)概念的界定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2.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在中国,高尚师德源远流长,从孔子那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