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图书馆一方面大量引进人才,一方面却是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阐述了图书馆应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人才管理工作,辩证地认识与处理好人才的“留”与“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南宁市青秀山区凤岭园艺场”征地移民留地概况,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留地安置。  相似文献   

3.
肖黎明 《未来与发展》2012,(4):113-116,112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对非农建设用地需求的迅速上升,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而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安排的选择上,应采取一种非均衡发展的思路。而在具体模式的选择上,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模式创新,都必须将土地出让过程中的收益尽可能返还给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4.
紫坪铺水库移民安置土地调整的利益冲突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紫坪铺水库移民安置坚持开发性移民的方针,遵循以农为主,以土为本,采取适度集中、分户安插、自谋职业和投亲靠友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实现移民相对集中到县(市)、分散安置到村组,达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移民的承包地、自留地和宅基地,主要通过在安置区政府主导下的土地调整模式来解决,安置区村组调出土地获得的补偿费用则根据各村组接纳的移民人数拨付。在实际操作中,安置区村组获得的补偿费用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业收入,以及个别村组将剩余经费按村组总人数平均发放到户等。土地调整不仅与现在的农村土地政策相违背,而且土地调整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分配混乱和各方支出和收益不均衡等问题,导致移民安置过程中权利各方之间形成潜在的利益冲突,影响到未来水库移民生产安置的顺利进行。文章最后针对移民安置过程中各方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鄂尔多斯市建设征用土地的实际出发,分析总结了建设征用土地补偿安置的经验和办法,同时提出了补偿安置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的建议,为全市在开发建设中实现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校在进行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过程当中,改制企业富余人员的管理和安置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高校及其企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本文就高校校办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妥善管理其富余人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富余人员的安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城乡差距日益加大,"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国家耕地受到损害,土地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用作建设,被征地农民无法得到良好的安置。在这些问题上,突显了土地管理制度巨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作用。本文简要分析我国新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用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概念、特征谈起,对土地征用制度应遵循的原则、补偿安置问题及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和相应立法建议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是人口基数大,所以人与地的矛盾在当今社会日益突出,节约用地,集中用地,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建设用地过于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下,可用资源过少,土地的后续成长空间不足,征用农业用地当作房屋用地等等一系列问题。经过有效的规划、调控,让闲置土地尽其所用,建设制度规范化,相关部门着力督促,落实用地责任,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深入人心,保持我买过拥有18亿亩耕地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资源科学》2011,33(6):1178-1185
本文以四川、湖南和湖北三省四个水库移民安置区共318份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安置区居民土地流转意愿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类型、安置区距离省会城市的距离、家庭人口、劳动力人数等13个因素为自变量,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居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随着农民教育年限的增加,其土地转出有增强倾向。因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外出打工就业的几率就越高,有较为稳定的非农收入,土地已不再是生活的主要保障,他们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而获取一定的补偿;②家庭劳动力人数对土地转出有反向作用,劳动力人数越多,越不愿意转出土地。而家庭总人数和农业人口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家庭的土地需求,对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并不显著;③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比重越大,说明对农业依赖程度越高,越不愿意转出土地;④家庭总人数和农业人口数并不能准确反映农户对土地的真实需求,因而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为了实现移民安置区土地的主动流转,建议采取5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雍新琴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2,34(4):749-757
基于耕地保护的粮食安全目标与机会成本,分析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提出补偿标准及额度测算的技术思路与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是补偿的最低价值标准;区域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等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出让的纯收益;区域内农户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等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出让纯收益,扣除耕地粮食生产纯收益的余额;2008年,区域补偿平均价值标准为1.31万元/hm2,全国耕地赤字的省份17个,需要支付补偿金的额度共计为2567.67亿元人民币;江苏省65个县(市)中,耕地赤字的县(市)14个,需要支付补偿金的额度共计为157.01亿元;江苏省小张家村农户补偿标准为:水田0.72万元/hm2,旱地0.87万元/hm2。  相似文献   

12.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分析及其政策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海鹏  张杰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4,36(3):427-437
文章从耕地保护外部性出发,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界定分析。分析认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耕地保护外部性类型划分、供体与受体界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补偿机制构建的基础;耕地保护外部效益的内部化是解决目前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测度能够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提供依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弹性区间及其动态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实施的渐进性。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①应尽快构建区内和区际补偿一体化的动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补偿体系;②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和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③应将耕地外部效益统一纳入到耕地非农化成本核算体系;④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融资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⑤提高公众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参与意识,加强耕地外部效益和补偿机制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牛叔文  李景满  李升红  张修芳  沈义 《资源科学》2014,36(10):2092-2102
地形条件是评价城乡建设用地必需考虑的主要因素。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应用ArcGIS和DEM模型分析海拔高度、坡度和地表破碎度3个地形因子综合的地形复杂度。结果表明:地表破碎度代表了地形变化上的一维独立属性,3个地形因子综合的地形复杂度比海拔高度和坡度2个因子组合的地形复杂度更好地反映地形起伏变化的信息。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评价,天水市非常适宜、较为适宜、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5级土地的比重分别为9.7%、24.6%、19.3%、21.9%和24.5%。以村级尺度来评价,丘陵山区地形变化大致归为6种基本类型:塬峁型、上偏型、正态型、下偏型、河谷盆地形和复杂变化型。非常适宜、较为适宜的建设用地多分布在下偏型、河谷盆地形,结果与人类长期以来实际选择的建设用地高度一致。在地形复杂的天水市,实行"组团发展"有利于城市空间的扩张。  相似文献   

14.
都市区设施农业用地空间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荣  张小京  周建 《资源科学》2015,37(4):637-644
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从SPOT-5遥感影像上提取了顺义区2003年和2012年的设施农业用地,并对设施农业用地的数量、转化方向和不同用途管制区内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顺义区设施农业用地净增354.89hm2,流入的设施农业用地以耕地为主,流出的设施农业用地以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且2012年仍有44.45%的设施农业用地位于《顺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从退出的设施农业用地占各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比例看,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是退出设施农业用地的主要分布区域,且退出的主要去向是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也是新增设施农业用地的主要分布区域。研究认为,无论是原有的设施农业用地被建设占用,还是在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新增设施农业用地,都导致对设施农业的政府补贴投资和农民个人投资的"过程性"浪费,还会增加未来的政府征地成本;为此,农业管理部门在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时,应充分参考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规划,不在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新建设施农业;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应尽可能地保护设施农业用地。本研究可为类似北京的都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制定设施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管理政策提供有益参考,对促进都市区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建  沈田华  彭珏 《资源科学》2013,35(1):207-215
评价耕地生态价值有利于了解耕地生态外部性大小,为政府制订合理的耕地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采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法的Logistic模型,从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和农民的受偿意愿两个角度评价耕地生态价值.研究结果显示:①按5%的折现率计算,在WTP和WTA法下重庆耕地生态总价值分别为876亿元和2132亿元;②耕地资源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③城镇总体支付意愿和农民总体受偿意愿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情况下政府应采取农业补贴等形式解决耕地生态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用地中,土地上附属物大多数是店铺和住宅的综体,其土地更多的表现为商住综合用途,所以对城市综合用地的评估越来越重要,本文运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和收益还原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综合用地的地价。  相似文献   

17.
耕地保护县域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与政策、行政与财政体制,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27个县级市和25个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县级政府多重角色选择与责任规避的机理,揭示了县级政府规避耕地保护的责任,导致耕地过度损失的原因,以及实施耕地保护县域补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构建补偿模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县级政府具有独立经济人的特性,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之间存在巨大收益差距,且地方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建设用地出让收入,是其热衷于推动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原因;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补偿地方政府因保护耕地所导致的财政损失,缩小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边际收益差值;在省与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中设立耕地保护补偿项目,并以省内耕地现状数量与质量、人均粮食产量及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损失为基准,建立补偿资金转移支付预算模型,不仅具有客观公正性,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如果实施补偿,补偿资金成为耕地保护好且产粮多的县域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将会有效激励县级政府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接受主体与给付主体确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文章首先基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概念、类型及其所引发的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其次,在对耕地保护主体类型划分及其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从耕地保护外部性供体的属性和特征出发,论述了耕地保护的区内和区际经济补偿接受主体;同时,在对耕地保护外部性受体的概念、作用模式及其外业调查的基础上,界定和分析了耕地保护的区内和区际经济补偿给付主体。研究表明,耕地保护区内经济补偿给付主体应为区内和区外所有获取耕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社会效益的自然人(外部性受体),其中区外经济主体所获取的生态社会效益(耕地保护区际外部性)应在区际经济补偿实现的基础上,再通过区内经济补偿纳入到耕地利用经营主体(农户)的收益之中。经济补偿接受主体与给付主体的界定,从理论上解决了耕地保护区内和区际经济补偿受益方与受损方模糊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明确耕地保护的管理主体、社会监督主体的责任和行为约束。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旨在通过学习,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方法,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针对目前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具体的基于项目或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助完成项目任务,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土地的供求原理,探讨了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指出城市土地储备使土地供给失控现象得到抑制,土地储备初期土地市场供给量减少,市场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土地储备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地价上涨.从长期来看,土地储备垄断土地供应对地价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为缓解土地储备初期地价上升对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土地储备机构应适当增加储备土地的供给量,以降低地价上涨的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