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例简析】全篇课文用两个课时教完。除了介绍时代背景、预读课文、概括段意等内容之外,重点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认真品读“白蛇娘娘”的故事,体会“我”的情感。 1、“白蛇娘娘”的故事可概括出“许仙救蛇、白蛇报恩、法海藏许、白蛇寻夫、白蛇中计、被塔镇压”的情节提纲。 2、“白蛇娘娘”在故事中的性格特点为:①善良。②追求幸福。③敢于反抗。 3、因此白蛇娘娘是义妖,她有情有义。 4、“我”对白蛇娘娘的同情和赞赏之情,流露在叙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称鲁迅杂感为“文艺性的论文”。论文需要严密的逻辑文艺需要生动的形象鲁迅的杂感就是这二者的美妙结合。下面针对《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白蛇娘娘的故事”一段的教学,谈步如何使学生体味鲁迅杂文文艺性论文的特点。这段白蛇娘娘的故事,意在说明“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的原因。故事突出白蛇娘娘的善良,对幸福的追求和对恶势力的抗争,所以写白蛇娘娘变成女人来“报恩”,法海将许仙藏在金山寺,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漫金山”。作者指出这个神话故事出自于(义妖传),写这一笔的真意不是为了考证.而…  相似文献   

3.
白蛇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白蛇故事以及"白蛇"的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删减。其中唐代《博异志》、宋元话本、冯梦龙《警世恒言》及当代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对白蛇故事的记载都极具特色。分析不同时期白蛇故事的变化,可以探求这种变化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特质和人民内在的追求与思想表达。  相似文献   

4.
白蛇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代谷神子《博物志》中《李黄》《李琯》的影响。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基本梗概。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是它的定型之作。清代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和玉山主人《雷峰塔奇传》将其日臻完善。笔者试图通过叙述白蛇故事的演进历程“淫欲——悲情——圆满”,来解释隐匿在这种变化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白蛇传》是中国最著名的民间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妖恋”故事可视为其直接源头,由此出发,从叙事学切入,通过对该故事发展嬗变中的角色及其行动以及其叙事功能的对比分析,揭示“白蛇故事”从起源到成熟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6.
白蛇传故事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四大神话传奇之一,自古以来以白蛇故事为题材原型的文艺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戏曲即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白蛇戏曲在其不同版本、不同时代的嬗变过程中透露出浓厚的伦理观照。一方面,戏曲主要人物身上都被寄托了不同的伦理期待,这些伦理观随着时代背景的改变,或是被建构,或是被消解,共同构成了白蛇戏曲的伦理嬗变框架;另一方面,不同伦理观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冲突,又引起了戏曲主要矛盾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是白蛇故事世代累积的集大成之作,其下场集唐诗自成特色,涉及72位诗人、96首诗作。本文以方本《雷峰塔》传奇为切入点,初步探讨学界研究相对薄弱的集唐诗,并深入发掘方成培《雷峰塔》下场集唐诗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将流传已久的白蛇故事演绎得完美尽善和感人至深,剧中的白娘子已大大褪去以往白蛇故事中的蛇精妖气;在我国传统的清明、端阳、吕祖诞辰和观音寿诞这几个节日中,白娘子如凡闹女子一样为追求甜蜜爱情和幸福生活而奋不顾身和顽强不屈。  相似文献   

9.
“故事新编”是一种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有趣的写作方法。近几年来,这种写作方法已成为中学生考场作文的“新宠”,年年的中考作文中都有不少这样的文章被评为满分。所谓“故事新编”,是指对经典著作、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进行合理的改编,融进改编者自己的观点、情感,使故事具有新的内容和含义。一“故事新编”的构思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1.立意翻新。所谓“立意翻新”就是抛开对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已有的评价,以全新的视角对他们进行重新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在评价时,要考虑可行性、科学性和大众的接受心理。2.人物重…  相似文献   

10.
<白蛇传>本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从初始形成至今已历经变迁.本文以香港作家李碧华小说<青蛇>为参照,借助其小说与电影剧本的两重性,通过对其故事新编及叙事策略的研究,动态观察白蛇故事在小说、戏剧、影视等方面整体重编的过程,管窥这一传说在人物重塑、文化意义和价值判断上是如何完成现代流变的.  相似文献   

11.
旅美女作家严歌苓善站在中西文化的双重立场上写作,其中代表作《白蛇》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作品采用了后现代的片段拼接的写作结构,以中国古代传说“白蛇传”为写作原型,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演绎了一个唯美的同性恋故事,从而完成了爱情对人性和美的拯救。由于文本的特殊性,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也不在少数,但是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其特殊的结构以及神话演绎的文化内涵,反而忽略了其本身的主题意蕴。本文主要从故事背景,同性恋爱情模式以及对人性和美的救赎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雷峰塔的倒掉是一件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 ,作者鲁迅敏感地抓住这件事进行评说 ,但他不是简单地说其倒得好与不好 ,而是借对雷峰塔倒掉和“白蛇传”“蟹和尚”等民间传说的评述 ,辨清是非 ,晓以利害 ,表达了自己的理智感和道德感 ,字里行间既充满了理性 ,又生动活泼 ,含蓄幽默。“白蛇传”中的许仙救了两条蛇 ,“一青一白 ,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 ·报 ·恩 ,嫁给许仙了 ;青蛇化作丫鬟 ,也跟着。”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叙述中 ,作者不忘突出白蛇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报恩”,是正义之举 ,这就为后文对法海无端干涉白蛇与许仙婚姻的丑行的谴责奠定了…  相似文献   

13.
结构主义认为,是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构成了世界.在同类的叙事性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其基本"语法"的恒定性,也可以分析出其故事所必须依赖的社会背景与意识形态.本文期望通过对"白蛇"故事的文本分析达到上述目的,从而得到对故事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具备典型的外显性结构和内蕴式结构 ,其内蕴式结构主要以男主人公“我”的故事和套在“我”故事中的对面女子的故事为两个支点 ,解构了爱情与人性的神话。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的———“对面”境界的渴望 ,却总是被假的———欲望之河所隔阻。可以说 ,《对面》描述了现代人的追求与失落。此外 ,《对面》较为牵强的结局也体现了铁凝创作中“生命无法承受现实之重”的审美局限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虽有千余条各自独立的故事,但这些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相同,因此可以把其作为一个统一的叙事文本,借用现代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色模式”与“语义方阵”理论去寻找其基本叙事模式。从众多故事中提炼出《世说新语》的基本叙事功能:人物鉴赏;基本叙事流程:被鉴赏者的“雅”从隐蔽到显现的过程;“雅”的基本规定性———生命的本真存在与自然显现,不但指清谈、赏誉等“美”,也指汰侈、忿狷等“丑”;基本叙事动力:社会鉴赏审美倾向,对凡是能成为审美对象的现象(包括在社会规范之外的自然状态)加以鉴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影视作品多出自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一大批文学经典被搬上荧幕,从小说中的文字到荧幕上的光影声音,改编者为迎合时下审美心理需要而努力再次生产。从电视剧版《倾城之恋》的成功改编,充分看出改编者的当下意识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蛇与塔     
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写这故事的书有好几种,我最爱《警世通言》里的“白娘子”。从那里看来,白娘子是个极富人情也极有人性的平凡的女性,她爱许仙,嫁给许仙,后来为法海收服。文情简单朴素,让人感到一点淡淡的无名的悲哀,是中国短篇中的杰作。别的书就铺张得厉害,什么水漫金山,压在雷峰塔下,许仕林祭塔等等。蛇,纠缠,毒。用它比女人,是颇有些憎恶意思的。但这意思,在一般人中间,似乎并不怎样普遍、深刻。写白蛇故事书的人,讲、读、听这故事的人,就都不怎样憎恶她,恰恰相反,许多人似乎还同情她。用老话说,这叫做公…  相似文献   

18.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具备典型的外显性结构和内蕴式结构,其内蕴式结构主要以男主人公“我”的故事和套在“我”故事中的对面女子的故事为两个支点,解构了爱情与人性的神话。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的--“对面”境界的渴望,却总是被假的--欲望之河所隔阻。可以说,《对面》描述了现代人的追求与失落。此外,《对面》较为牵强的结局也体现了铁凝创作中“生命无法承受现实之重”的审美局限。  相似文献   

19.
论昭君故事的三重叙述模式与审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昭君故事的解读,史家重在客观真实的记录,着眼于汉朝与匈奴的民族关系;文人则是结合自身的主体意识,开启昭君故事的情感与艺术空间,借“咏昭君”表达自身的人生价值观与审美情趣;而在民间,昭君故事被劳动人民编织成众多神奇绚丽的传说,把昭君理想化、神化,体现了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与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史家、文人及民间的不同解读构成了昭君故事的三大叙述模式与审美体系,表现为史家求“真”、文人尚“悲”、民间重“乐”。  相似文献   

20.
论李白尚"清"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白有着尚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这表现在他一系列以“清”为主要审美尺度的审美活动中;这些审美活动有以清论人、以清论物、以清论文艺等。李白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与尚“清”的审美理想对其诗歌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