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世界竞争格局看,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科技制高点.本研究以百度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传统互联网向人工智能企业升级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特征和机理.百度创新生态系统共经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三阶段,遵循偏应用型—相互交替型—双元均衡型的演化路径、特征,对应一元观—对立观—双元观的演化机理,演...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基于网络社区的创新竞赛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收集了任务中国网站524项创新竞赛任务数据,运用多元调节回归分析方法,对创新竞赛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设置较高的奖励金额可增加参赛人数,而延长竞赛周期则可增加解答方案数量和提高任务完成率;(2)过多的任务描述会降低创新竞赛的绩效水平;(3)奖励机制对创新竞赛绩效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技竞赛是一种准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科技素养和良好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创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它们对创造力开发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著名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组织制度安排分析了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影响,即: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都能够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研究与实践的兴趣,锻炼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探索精神;同时通过参加科技竞赛收获各种荣誉。另外,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各有特色,基于此提出国外大学生科技竞赛对我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32)
本文基于个体动机的AOM(能力、机会和动机)模型,结合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梳理出了影响工商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10个重要因素,采用DEMATEL方法对专家给出的重要性打分进行计算。结果发现技能训练、意识培养和竞赛激发是最重要的三个影响因素,而获奖激励、导师指导和竞赛激发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结论给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尹作栋  孙皓  刘旭  刘炳山  李辉 《大众科技》2014,(6):211-212,216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一项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的综合性赛事。文章主要阐述对参加该赛事团队进行指导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并提出几点具体参赛策略。  相似文献   

6.
郝根彦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150-156
以某"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高校22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对其参赛前后的创造力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参赛团队学科交叉水平和指导教师指导频次对创造力变化幅度的影响.结果 发现,参加学科竞赛使大学生创造力的四个维度,即研发力、洞察力、执行力、创意力均有显著提升,且提升幅度受到学科交叉和指导频次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同时,从样本中选取其中一个团队作为案例,跟踪其参赛后比赛成果实现转化并进一步产业化,刻画该作用机理在实践中的复现过程.研究结果有望为高校结合学科竞赛培养创造力的模式形成和效果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百色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通过以赛促塞、以赛促学、用机制推动竞赛等方式,实现了获奖人数、层次、专业覆盖率等方面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应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形成各专业百花齐放的参赛新局面;构建学生人人参与竞赛的广谱式新体系;转变指导老师被动指导为主动指导;转化竞赛"作品"为产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是高校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协同学习平台,提出了竞赛活动协同学习模型,据此分析了协同学习模式,并对参赛学习的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协同学习过程进行了研讨,对于提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柏青 《科教文汇》2013,(20):44-45
"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是高校高层次学科竞赛之一,它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近几年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此项竞赛的实践,分析了大赛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阐述了学生参赛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该举措契合国家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与传统大学生创新活动不同,以机器人竞赛为平台,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对于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均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分析、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概况及其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学建模竞赛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探究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对我国农业类、工科类和综合类3类院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中获取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 表明: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大学生的创新知识基础与创新思维能力在竞赛活动中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1995年由美国主办的国际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取得全国参赛高校最好成绩.今年国际数模竞赛有美国、中国、加拿大、保加利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99所院校共320个队参赛,其中有我国的清华、北大、国防科大、中国科大、复旦等31所高校的84个参赛队,可谓高手云集竞争踊跃.这是一场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解决各个领域实际问题、比全方位知识、比综合能力的激烈角逐.每次出A、B两道考题,参赛各队任选一题,一天内完成建模、实现和论文.参赛队员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共有51个  相似文献   

13.
学科竞赛可以促使大学生养成创新性思维,增加学习动力,培养团结意识;影响大学生参赛的因素有实践能力差、经验不足、竞赛形式单一、学校支持不够和管理不科学等;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科竞赛的成果孵化、转化体系等改进的措施,为各高校更好地应用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利用扎根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创新团队信息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团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过程]以参加创新竞赛的大学生团队为研究单元,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数据,按照扎根理论的规范流程进行编码分析。[结果/结论]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改善其信息获取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激发经济发展创新活力、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江苏省某高校345份大学生调研样本为例,在分析受访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较好的学业成绩、学生干部及党员身份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着促进作用,周围亲戚朋友的创新创业经历也会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课程教育体系、提升高校政策支持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偶发性创新过程模型及激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偶发性创新的相关概念框架下,分析了这一过程模式的作用机理,并通过阶段划分提出了偶发性创新过程阶段模型,进而对各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聚焦于企业层面因素的偶发性创新激发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17.
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以安徽大学本科生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挑战杯"竞赛、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情况为例,分析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意愿,以及探讨影响其科研绩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培  杨迎 《科研管理》2020,41(8):31-38
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索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过程,以软件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实施过程展开案例分析。研究表明:行动主体在服务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服务生态系统结构和知识共创具有差异性。先导阶段为核心行动主体型结构,以内向型知识共创为主;发生阶段主为多元网络型结构,以内向型与外向型知识共创混合为特征;输出阶段为多元网络型或复杂系统型结构,以外向型知识共创为主。案例揭示了服务创新过程中行动主体参与度、知识共创和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关系,为探究多主体服务创新内在机理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及力学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吉桥 《科教文汇》2012,(3):115-116
基于作者进行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和赛后阅卷评分工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及所在单位的参赛情况,结合自身从事的力学教学工作,谈谈对力学竞赛和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文关注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脉络的系统梳理,挖掘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和过程机制。基于现有文献,创意研究的主题演化脉络分为三个阶段:(1)关注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阶段,即从个体、管理者、团队和组织四个层面对可能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同时剖析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及其原因;(2)关注关系机理和影响路径阶段,即挖掘创意产生对创意实施影响的强度和方向,找寻可能影响两者关系的调节变量;(3)关注创意从产生到实施过程模型阶段,即探索创意产生与创意实施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阶段,挖掘创新过程的阶段性划分情况及其特征,为完整展现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过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模型解析。最后,从六个方面对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条件、作用机制、研究视角、分析方法等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