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短视频正逐渐成为我国网民最青睐和最日常使用的社交媒介。随着近年来公众对掌握基本科学知识重要性的意识提高,科普类自媒体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迅速崛起,随时随地可“刷”的短视频成为当下受众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以个人自媒体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为研究对象,文章简要介绍其运营状况,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四个角度入手,总结其传播策略并提出建议,这对此后国内的科普类传播的自媒体账号的运营与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短视频因其传播的优越性,被尝试作为科普的新途径.科普的方式多种多样.基于社交媒体的出现,科普方式开始与社交媒体进行融合.本文以科普类视频为例,分析自媒体科普节目的科普效果,找到新媒体时代下科普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已逐渐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以回形针为研究对象,抽取该自媒体在bilibili网站排行前20名的短视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特征的五大特点:组建优质的创作团队,立足打造科普精品;多渠道的信息发布,构建多元的传播矩阵;标题多采用提问方式,易勾起公众的好奇心;数据的可视化呈现,让科普更加生动有趣;广告定制的盈利模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科普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与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科学传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健康科普类短视频数量增长迅速,如何实现准确而通俗的视觉叙事并实现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是相关内容主体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健康时报”短视频账号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423条短视频为研究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并检验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叙事要素与其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文章发现,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标题叙事策略、标签数量、叙事主题、叙事风格、叙事框架及叙事时长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冉 《新闻世界》2023,(5):11-15
本文以B站486条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内容主题、视频类别、视频时长等对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内容主题对于视频传播效果有显著影响;疑问句式的标题、短视频时长可以显著提升B站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在视频的呈现方式方面,个人出镜解说和情景剧与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屏幕方向方面,横屏的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翟爽向斌 《视听》2023,(2):106-109
移动传播带来了文化传播的新形态,短视频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分支,诗词类短视频通过不同模态的协同作用实现创作者的传播意图。“都靓的1001页”作为致力于古典诗词文化传播的短视频账号,以特定的语言模态打造账号特色;通过精心的视觉设计增强与受众的联系,以及多种模态协同确保意义的传达,探索出了一条诗词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在“国学热”现象兴起,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国家层面重视的背景下,这一致力于传播优秀古典诗词文化的短视频账号对其他传统文化短视频账号的内容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融媒体时代,科普主力军转战短视频赛道,科普短视频成长为公众喜闻乐道的科普形式之一。科普短视频消弭了知识分享的时空藩篱,在科学普及过程中举足轻重,研究影响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关键因子有利于科普工作者打造优质科普作品。本研究以“上瘾模型”为理论基础,借助熵权法提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计算公式,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上瘾模型”中触发、行动(用户体验三要素)、投入等维度的部分自变量对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酬赏维度的自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未见显著影响。因此,充分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加强创作者间的有效合作、平衡科普短视频的公益性与功利性,将有利于短视频科学普及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回形针PaperClip"抖音号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科普视频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本文分析了以"回形针PaperClip"系列视频为代表的科普类短视频在科普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彭忱 《北京档案》2022,(10):39-40+42
该文通过对国内档案部门抖音短视频的实证分析,认为档案部门短视频运营存在账号开通率低、内容缺乏规划、互动不足、影响力有限等问题。基于调研结果,该文提出积极入驻短视频平台、注重短视频内容质量、发挥短视频平台社交属性、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等优化策略,旨在为档案部门短视频长期运营与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媒介的高速发展为科普传播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带来新变化,也为科普知识的生产创作带来新思考。以抖音平台为例,本文迁移并分析SECI模型理论在科普知识类短视频创作中的应用过程,积极引导创作者在生产上关注知识管理转化四阶段核心环节,并帮助相关行业人员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管理理念来把握科普短视频在知识生产创作中的深层次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扬 《传媒》2024,(6):51-54
基于抖音平台的数据分析,本文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主要是非政务新媒体账号、传播内容主要是截取的视频片段、传播效果对既有流量依赖较大、政务账号传播能力强于非政务账号、沉浸式共情内容更易成为爆款,但也存在传播内容顶层设计不足、短视频逻辑性思想性不够、以小见大的生活叙事较少、非政务账号发声积极性仍需提升、“信息茧房”影响短视频传播效果等问题。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视频传播,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内容为王、遵循传播规律、建立激励机制、规范算法技术。  相似文献   

12.
移动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公共图书馆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应用移动短视频推动、引导全民阅读。文章通过分析6个用户量较大的短视频平台中的账号信息,了解到公共图书馆应用移动短视频的平台选择倾向于抖音,账号命名倾向于使用机构名称,但短视频产出和粉丝量等总体偏低且分布不均,内容同质化等现象突出。文章从防止名称滥用、鼓励读者创作、创新内容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迪  王雪艳 《今传媒》2021,(4):55-58
当下科普视频的内容良莠不齐,分析"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科普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对当下科普视频的内容创作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科普视频为研究对象,以"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科普视频为个案进行分析,对其科普视频的视频文本和文字文本进行切入,从传播环节中的传者、内容、受众三方面对其传播策略进行探讨并分析,以期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潮州菜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粤菜、客家菜并称为广东的三大菜系。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与短视频传播的优势,为潮州菜的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抖音账号“潮菜叶飞”的成功之道,认为其在内容定位、团队运作、传播技巧等方面都对潮州菜的新媒体传播提供了借鉴。潮州菜的新媒体传播策略应打造传承人IP账号、视频制作的故事化、账号运营的精准化等方面发展,传承与发展潮州菜的制作工艺,对于岭南文化“走出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面对出版业融合发展与健康科普的需要,文章对抖音平台中出版机构账号的健康科普短视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出版业的健康科普短视频生产存在科学语言规范、专业知识表达、作品生产技术的问题,未来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产环节,发挥出版业在媒体融合中的主体优势,转换编辑思维,完善效果评价体系,在健康科普传播中维护公共利益并创出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6.
吴功全 《今传媒》2024,(1):19-22
农业科技信息的普及对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普类短视频迎来了新图景。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需要更多农学专家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创新传播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小周说农资”视频号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因此本文以其在自媒体平台的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其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农业泛知识类短视频给三农带来的价值,为农业科普创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管莹  李伊玥 《传媒》2022,(23):55-57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短视频的传播格局,新兴媒介技术与社交媒体平台带动二次创作短视频蓬勃兴起,但其版权模糊与颠覆原创内容的制作方式为短视频的发展带来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二次创作短视频产生的原因,总结其传播现状,并为其转型发展提出可行性策略,期望能推动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制作传播符合短视频传播规律,实现二次创作短视频与原创视频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传播的兴起与发展,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短视频的出现,更是促进了主流媒体传播中实现新的信息传播矩阵构建,为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本文将结合主流媒体短视频创作的机制,对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宁 《传媒》2021,(18):79-81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中科普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为科普知识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和方向.以趣味化的短视频进行科普传播,让高冷深奥的科技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更接地气,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同时其形象化的展现方式、密集化的知识含量、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有效拉近了平台和受众的距离,提高了科普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王超  武骁飞  张静 《传媒》2019,(5):94-96
医疗类新媒体肩负着引领健康科普规范传播的责任,既符合百姓需求,又可以抵制健康科普伪科学现象,应该大力发展。新媒体内容生产的IP化特点要求新媒体健康科普内容生产同时具有科学意识、受众意识和联动意识。柯林斯通过对人类互动机制的研究,阐明了人类形成互动的主要条件及互动产生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微信小编与医学专家、粉丝及专业媒体的互动仪式链模型,探讨该理论对提高新媒体健康传播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到达率的建立和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