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SSI)教学是利用真实世界中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复杂科学议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法框架,引导学生基于科学观念与方法、综合考量多元视角、通过协商合作最终针对议题形成道德决策或负责任的问题解决方案。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视野下,SSI教学是落实新课标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的适宜框架,是培养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SSI教学在我国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尚且有限,其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本文提出,针对小学阶段的SSI教学,应当以“态度责任”素养为切入点,基于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科学思维”、“科学观念”、“探究实践”水平的提升。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明确态度责任素养的构成维度,形成相应的评价量规;从非形式推理转向社会科学推理(Socio-Scientific Reasoning,SSR),关注社会科学视角转换(Socio-Scientific Perspective Taking,SSPT)的认知、情感双重面向;融合科学建模与SSI教学,挖掘科学思维与态度责任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颠覆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运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下统称AI)、开辟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能够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帮助。在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当下科学教学和科学学习的国际化视野,对AI赋能学习科学的启示和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学科英语教学实践为例进行剖析,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科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提出AI赋能学习科学,并从学习过程和学习分析两个方面聚焦教学实践,构建AI学习平台,推进教学质量,以达到提高并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福贵 《大观周刊》2011,(24):63-63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化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的步骤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通过实验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怎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如何创造性的设计运用“问题”则成了关键。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技馆体系在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构建了科技馆助力科学教育的实践框架,即以助力学生科学学习、助力科学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和助力协同育人生态构建的“三大助力”推进科学教育向更优质、更多元、更创新、更融合的方向转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技馆赋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实施路径,包括教育智库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育人者素养提升、科技资源转化、在线平台搭建等方面,以期为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明确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5.
伊文臣 《青年记者》2012,(23):76-77
新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学新闻专业的教师既应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还必须具备新闻素养.教师的新闻素养不仅会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当教师把新闻素养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中时,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新闻意识,形成牢固的新闻思维.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担任此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更应具备深厚的新闻素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在各级教育中开设信息素养课程。这些课程有别于以往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了信息社会特有的教育实践。本研究的目的是借鉴现代西方实践理论的目的情感结构概念和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致知、致用、致远概念,考察信息素养课程在赋能学生方面的机制特点,为论证这一实践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独特地位提供洞见,同时为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启迪。以我国北方某地六所高校为案例,聚焦相对正规的学分制信息素养课程,以学校为单位,采用课堂参与观察和师生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考察该类课程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在被调研的课程中,存在一个由课程关涉对象及相关素养组成的结构。该结构体现着被调研课程对诸如“信息素养究竟是关于什么的素养”“由哪些具体素养组成”等问题的认知,决定着课程能够给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边界,本文称之为“信息素养施教结构”。本研究还显示,根据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该结构可以延展为包含更多对象的“信息素养基础结构”。这一结构关联着一组系统化的知识与能力,可以支撑信息素养教育从工具与智识两个方面以及致知、致用、致远三个层次对学生赋能。以基础结构为参照,信息素养施教结构越完整,它带给学生的赋能就越全面。除了信息素养基础结构和信息素养施教结构两大概念,本研究还提出了信息素养对象、对象关联素养等概念。这些概念共同揭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赋能机制,解释了它作为独特教育实践的合法性,同时显明:在原有文献检索课基础上形成的信息素养课程若能将智识赋能和致远赋能纳入其教育目标,将信息、数据、意义纳入其施教结构,有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图3。表1。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布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有机融合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文章以学术界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研究为切入点,总结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学者从“课程思政”理论建设方面及依托实体/虚拟课堂探索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专业课堂隐性教育结合的路径,并与信息素养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进行比对,探索出课程思政融入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路径,反思信息素养课程思政教学原则、内容保障性、教师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1996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随后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也对“探究式学习”高度关注,这成为本轮科学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探究”。本文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指导理念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对科学课程标准给科技博物馆教育带来的启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论证了将“探究”纳入科技博物馆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将人类带入数字新纪元,不断推动人类发展进入数字化高阶形态。在人工智能技术、交互技术、物联网技术、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元宇宙技术群的加持下,其深度沉浸性、交互性、自由性等特征为构建虚实交融的信息素养教育场域提供新可能。因此,从元宇宙赋能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等内在机理着手,优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结构,包括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主体及对象、教育环境及教育评价等方面;明晰元宇宙赋能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如国家监督手段相对缺乏、关键技术尚未成熟、隐私等伦理问题相对突出;提出制定相关国家法律监管体系、夯实元宇宙技术基座、加强伦理监督及追寻元宇宙赋能信息素养教育的道德回归等优化路径,从而为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AI)的广泛应用给新闻业带来了变革与挑战。本文通过对9位媒体机构新闻工作者的深度访谈及相关资料分析,回顾了AI赋能中西方媒体新闻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AI技术给新闻生产在内容偏向、隐私版权、信息真实等方面带来的挑战,梳理了从媒介融合到人机协同的演进路径。为了适应AI赋能新闻生产的愿景,我们应当处理好生产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重新界定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身份,积极开展面向公众的AI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刁俊雄 《大观周刊》2012,(8):251-251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思考和探讨。要在教育教学的理念、行为、方式方法上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刘臻 《传媒》2023,(7):78-80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的背景下,本文明确了声音设计课程改革中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声音设计课程运用智能化教学媒体的必要性;着重阐述了在“人工智能×媒体融合”的声音教育图景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学生”身份及“教学”结构面临转变的迫切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优化理念、改进方法,进而起到推动声音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数智赋能”内涵及“数智赋能”背景下的情报思维培养,为情报学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参考,有助于“数智赋能”的高效实现。本文分析情报学视角下的“数智赋能”基本问题,梳理“数智赋能”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明确“数智赋能”对情报思维培养的新要求,厘清“数智赋能”背景下情报思维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智赋能”过程中需要贯彻情报思维以确保“数智赋能”的质量和效率;需立足于情报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初心,基于顶层逻辑视角明确情报思维培养的实践价值,以针对“数智赋能”对情报思维新要求的理论探索为学理支撑,面向“数智赋能”与国家战略现实需求将完整的情报思维合理融入教学及应用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4.
英国格拉斯哥科学中心以联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如基于常设展览“助力未来”向学生渗透与能源相关的职业信息内容;以苏格兰的“卓越课程”改革方案为标准,开设“我的实景工作天地”和“成就挑战”课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教育,将职业教育延伸到学校、家庭和社区;并通过互联网开展职业能力测试,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帮助。本文提出借助科技馆平台联合学校及家庭、社区,基于科技馆的常设展览和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教育,使科技馆成为学生了解、体验职业教育的窗口,实现科学技术普及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促进科普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博物馆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因此,博物馆在开发教育课程时应以核心素养教育理论为导向,以科学的教育课程设计原则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系统的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有效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理论真正落到教学实践层面,使博物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舒坤伦 《大观周刊》2011,(41):106-106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与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而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小学科学属于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大胆实践.鼓励其创新,提高其实践能力。在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是我国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新举措,而且还是促进高校科学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的新路径。“互联网+”双创大赛融合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优势,“互联网+”双创大赛既是一种项目导向式创新型科学教育,也是一次面向大众的科学传播活动,对于高校教师、在校大学生和高校管理者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大数据时代,发展数据科学教育、培养数据科学人才已成为图书情报专业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对iSchools学院的数据科学类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将有力推动我国数据科学教育,有利于提升图书情报专业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国外31所iSchools核心院校的研究生项目为对象,基于“数据生命周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对其数据科学类课程内容进行统计,总结iSchools核心院校数据科学类课程的特征,并建议我国图书情报专业设置数据科学类课程要体现专业特色、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探索研究生分类课程教学体系、拓展课程知识应用领域、丰富课程实践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斯琴夫 《大观周刊》2012,(13):120-120
新课标明确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对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作了大规模调整。此次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整合了国外教育的先进理念、思想,在国内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融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突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传递了人与技术和谐共融的现代理念。为配合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的实施,非常有必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培训,我的信息技术理念受到了洗礼,身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以下就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谈谈本人的认识及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朱晓臣 《大观周刊》2011,(49):168-168
“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融入体育教育教学之中,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