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课题,其中包括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合格“产品”。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与经济建设需求相适应,同时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按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为本地区现代化建设培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切实更新观念,改进专业教学,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有的服装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造专业、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机遇,高等服装教育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为经济和社会的服务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学习化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探索现代化建设与学习化社会的关系和学习化社会发展趋势与规律,自觉地向学习化社会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现代化建设与学习化社会的关系(一)学习化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发展实现现代化,必须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的思想,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劳动者的高素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支持,从而最终达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对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提倡创新教育,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要完成这一课题的实践,就必须建设一支立志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以及具有专业特长的合格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等职业学校提倡并努力实践创新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注意自身创新意识的强化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曾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在各个领域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因此,不断提高技工队伍素质,培养跨世纪高素质劳动者、大批优秀技工人才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技工教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专业现代化建设的特征 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作为最直接、最及时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追求职业学校建设的现代化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现实的、迫切的需要。目前对于职校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理解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对专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解决开放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存在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的时候,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这不利于我们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培养相当数量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经济管理人才。开放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培育开放教育经管类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独特意义,把握其基本原则,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达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中职护理专业要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首先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抓科技的同时必须抓教育,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教育带来的发展。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教育是科技对社会经济推动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转变观念加快高师化学专业和化学课程结构的改造广西师范大学黄瓅,覃海错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现代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而科学技术的应用、开发和创新,必须依靠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要适应这一培养...  相似文献   

12.
杨帆 《考试周刊》2014,(51):12-12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现行各类教育中培养技术和技能应用性人才,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渠道。唯有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职校教师素质,才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动力,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提出如何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长远方针。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证,是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方针。因此,对高职学生来说,不仅应具备本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职教学诸环节中,加强实践训练,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点。 一、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特点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特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已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是新时期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必然反映。教育基本规律之一教育体制必须同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科技进步和化传统相适应,教育必须面向市场经济建设,教育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教育规律,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是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我国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也必须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不仅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促进就业、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所谓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指既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具有相应的人文素养的劳动者。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管理者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三个面向”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等教育来说,就是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培养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这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我…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实用人才。近几年我们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河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协调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调整目标定位,创新培养模式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成人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将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  相似文献   

20.
董先 《教育》2006,(16)
思想力“原点”经济全球化要求地方政府加快产业调整结构步伐,寻求有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把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办学的立足点、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