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语文审美力是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判断的能力,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语文审美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结  相似文献   

2.
陈卫华 《广西教育》2007,(10B):9-10
语文审美力是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判断的能力,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语文审美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审美力。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高校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教育内容。高职语文实施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客观存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利用美学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就要把握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敏感力、审美情感力,激发学生创新的热  相似文献   

5.
提高审美情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强化语感训练则是提高审美情趣、登上“文学象牙塔”的第一级台阶。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语感为突破点,借助情感的协调力、体验力、理解力、想象力,让学生对以文字为媒介的审美对象产生良性的正效应。文章介绍了笔者进行语感训练的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6.
你给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如把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作一座金字塔,那么审美素质便是塔基,一个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丰富的感知力、情感力和想像力。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很多,语文教育是主渠道之一。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可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自身的情感力量,只要求学生去玩弄一些文字游戏以应付考试,“不闻琅琅读书声,但见习题如海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情感教育不良,甚至出现感性和理性断裂,成为一个没有灵性、缺少创造力的人。那么,语文教育又应怎样…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浓厚的情感,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中加入了大量经典的、有质感的古诗词。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构造出丰富的意境,描绘出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审美力,激发丰富的情感,从而感知美、创造美,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韩长煌 《考试周刊》2014,(74):29-30
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学科教育,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在语文新课改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从改革创新与全面育人的高度认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情感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9.
刘洋 《职教通讯》2012,(36):46-48
完善的审美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丰富的重要标志。高职语文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从高职语文教材作品的丰富情感、语文教师教学的全情投入、各种教学手段和艺术形式的合理运用等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高职语文教育对高职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李玉 《中国教师》2010,(8):10-13
<正>语文审美教育的性质属于情感教育,即通过语文审美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建立并完善审美心理结构。而语文审美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审美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的培养,最终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创造力。一、语文审美教育的性质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个判断比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美育的本质,并符合美育发展史的  相似文献   

11.
距离是审美的一个必要因素,审美中的距离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指时空距离,更重要的是作为艺术因素的"心理距离”。审美过程中插入心理距离以后,实际上处于一种功利情感淡出审美情感介入的状态之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异与惯常思维,是由于距离带来了艺术的虚构。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审美教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以改善我国的素质教育,使审美变成一种习惯,让美的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美育在语文教育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将语言教学提到审美的高度上来,语文教育方可真正成为人性的教育。美育在语言教学中的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用体现在情感陶冶、品德熏染、智力开发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完形心理学认为审美完形是一种最和谐、最规则和最简单明了的结构。体育中的审美完形是极其丰富的,它是人的知觉乐于接受的形式,因而能激发学习热情。审美完形教学不仅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而且有利于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论高教管理审美文化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教管理的审美文化是指以关注人的最本真的生存状态为价值指向、以体现和解放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为行为准则、以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美洁雅的校园环境为外在表征的高教管理的审美化。现实的高教管理中存在着过度逐利、模式化、混乱无序等审美文化缺失现象,审美文化对高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教育管理者实现对自我功利欲求的超越,能够实现个体特别是被管理者个体生命对模式化管理的超越,能够引导教育管理者创造和谐有序的高效管理并实现对效率的超越。高教管理审美文化可以通过培育学校精神,建立对话关系,树立价值信仰,丰富审美文化生活,完善学校制度规范和美化校园物质环境等方面来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6.
麦卡里斯特提出,科学共同体在理论估价中诉助审美标准是理性的行为,科学革命是科学共同体对以前审美规范的舍弃。科学家用于理论估价和选择的审美规范是通过审美归纳机制形成的。理论估价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经验标准;另一个是审美标准。只要科学目标不变,经验标准就始终有效,审美规范随着过去的科学理论的经验绩效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罗丽榕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113-114,41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陶冶情操,使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而且有助于智力开发.身心和谐发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将美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使美育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8.
美育能陶冶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对实施素质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一些教学实例来论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对室内装修设计应遵循的功能性、审美性、工艺性、整体性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