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变幻的云     
大气降温使水汽凝结成小水滴,便形成了云。云有两种基本形状:单独的“团云”或一片片“层云”。看云识天气云也按它离地面的高度分类。每一种云都可以提供未来天气的信息,因此气象学家们能利用云作出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2.
《少年科学》2009,(9):46-48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坐看浮云。我们要观察的不仅是云的变幻莫测,还有云的高度、形状和颜色。因为云的识别对了解未来天气征兆很有用处。一般认为,云有3种主要形态:纤维状的卷云、片状的层云和团状的积云。国际气象组织按照云的底端高度把它们分为3类:高云族、中云族和低云族。  相似文献   

3.
威威 《启蒙(3-7岁)》2012,(10):22-23
简单地说,云主要有3种形态:积云、层云和卷云。积云是一种垂直向上发展的云块,它的轮廓分明,看起来像棉花堆。层云的云体表现出了均匀的云层,看起来像雾。卷云通常是白色的,具有丝缕状结构,看起来分离、散乱。根据云底(云的下边际)高度、云的外形特征等,可以将云分成高云、中云、低云、直展云这几族。  相似文献   

4.
肉眼看云 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就爱看云,还将观测结果用甲骨文记录下来。 然而我们用肉眼观察了数千年的云,对它真的很了解吗?别急,科学帷幕才刚刚拉开。两百多年前,英国的气象爱好者霍华德根据云外形和成因的不同,将它们归为积云、层云和卷云三大类,从此正式开启了对云进行系统研究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辨图识天气     
天气变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每天,电视台、广播电台都要播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怎样来的?这就涉及到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天气预报图的有关知识了。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通俗地说,是由气象卫星从高空拍摄的地球大气的彩色“照片”。卫星自动发射的图像被地面接收后,人们根据彩色“照片”上的不同色彩可判读出大气状况并通过依次连拍的“照片”预测其发展趋势。卫星云图共有三色构成,其中蓝色表示海洋(无云),绿色表示陆地(无云),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云区下面下的雨往往愈…  相似文献   

6.
破解全球变暖之谜的关键云对我们实在太熟悉不过了。随意抬头望去,晴朗的天空中到处飘着白云;阴沉的天空则泛着乌云,此外还有彩云、卷云、层云、霞云、雨云、浮云、阴云、鱼鳞云、火烧云……从古至今,人类创造了无数描述咏叹云的文章和诗词歌赋,难道我们对云的认识还不够吗?气候学家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除了云层对气候和天气变化所起基本作用之外,我们人类对云的了解并不多。云是协助我们认识地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更是破解目前全球变暖之谜的一个重要线索。云层能够反射阳光,因此可以对地球起到冷却作用;但是它们也能吸收地球辐射的热,将其…  相似文献   

7.
说明文的语言首先要准确,当然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叶圣陶语),使人读起来有滋有味。如何让说明语言平添风趣呢?办法是:把握事物的特征,选取生动的词语。1.巧妙设喻。即凭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例如:“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看云识天气》)把“云”喻为天气的“招牌”,把握了二者内在的相似点,揭示出了云与天气的密切关系。2.借助拟人。将说明对象赋予人的形象、性情,用新奇的形式反映事物的特征、特点,这就是拟人说明的方式。比如《雪花的自述》一…  相似文献   

8.
肉眼看云 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就爱看云,还将观测结果用甲骨文记录下来. 然而我们用肉眼观察了数千年的云,对它真的很了解吗?别急,科学帷幕才刚刚拉开.两百多年前,英国的气象爱好者霍华德根据云外形和成因的不同,将它们归为积云、层云和卷云三大类,从此正式开启了对云进行系统研究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在风景摄影中,经常会拍摄一些自然环境中的特殊要素,例如云、霞等.这些物体在拍摄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得到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 云的拍摄 云的确很美,而且有多种不同形状.一般常见的,如浮云、朵云、鱼鳞云、片云、条云、层云、火烧云等.  相似文献   

10.
Unit 19 第十九单元一、情景。1.说明。本单元的话题是天气预报,也是谈论天气,不过与前面几单元不一样的是,前几单元主要谈论过去的天气,或某一个地区或某个季节天气概况,使用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而本单元的天气预报谈论的是未来的时间里将出现的天气情况,那么英语句子中使用的应当是表示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中有“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显然语句中把谚语“朝霞不出门”理解为“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把谚语“晚霞行千里”理解为“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这样理解有悖情理。何谓“朝霞”、“晚霞”?新华词典说,“朝霞是早晨东方的云霞”,“晚霞是日落时天空出现的彩云”。朝霞、晚霞出现的时间、地点说得很清楚。而课却说“朝霞在西……晚霞在东……”,这个句子本身对“朝霞”、“晚霞”的理解和使用就出现了错误。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清晨东方天空中有红霞(多为血红色),则近两天内将有阴雨;傍晚西边天空霞光绚丽(多为橙红、橙黄色),则第二天必定天气晴朗。故谚语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或“朝霞雨凄凄,晚霞行千里”之说。  相似文献   

12.
莫须有老师有句名言:玩的就是开心,怎么开心怎么玩。这一天,他给大家上自然课,讲的是《认识云》。“水蒸汽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点成团地在空中飘浮就叫云……”莫老师一口气讲下去,连标点符号也不要。“老师,讲慢点好不好?你讲的,我一个字也没听懂。”刘宇飞说。“由水滴、水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叫做云。”莫老师换了一种说法。“老师,我们还是听不懂。”张子龙傻乎乎地说。“云有多种,有积雨云、城堡云、高积云、雨层云、卷积云、层云、卷云……”莫老师扳着手指头说。“老师,我知道,还有火烧云!”刘宇飞说…  相似文献   

13.
百科快餐     
云的家族 1956年世界气象组织按照云底高度和云的形状,将云分为四族十属。第一族是高云族,云底高度在6000米以上,包括卷云、卷积云和卷层云。第二族是中云族,云底离地面在2000至6000米,包括高积云和高层云等。第三族是低云族,包括层云和雨层云。第四族称直展云族,云底高度在1000至1500米,包括积云和积雨云。  相似文献   

14.
考完了一连串的考试,该好好休息休息,你的朋友却叫你出去旅游。好吧,你决定一切由老天安排,以天气状况而定,那你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天气?A.万里无云的大晴天B.满天的云,阴阴凉凉的天气C.乌云笼罩,雨将下不下的闷热天气D.空中有许多特殊形状云的小晴天  相似文献   

15.
下坡,复行二十余步,穿树丛,遂至河畔,翘首望,层云叠嶂,碧空万里,长雁云翔。岸沿,草繁花盛,古木参天,虽使远眼而不可望焉。蜒蝶翩舞,或停或起,俯身细视,味甚浓矣,不禁怡然称快。视河中,波光荡漾,回清倒影,细  相似文献   

16.
《文科爱好者》2004,(8):53-57,78
本单元你将学习有关日期、月份、季节、天气的话题的常用句式,以及有关序数词,反意问句和表示时间的介词等有关语法知识。你将能用本单元日常交际用语询问日期、月份、季节和天气,能简单地描述季节和天气。  相似文献   

17.
现在先对分析综合的写作方法这一问题略加论述.先分析,后综合,在说明文写作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看云识天气》一文,从开头到“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对云的不同形状和天气的变化做了初步的分析;最末一句“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则是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所做的科学概括——综合,又如《宇宙里  相似文献   

18.
依据云异常我们成功预测了世界各地的多次地震,包括2012年5月意大利的6.0级地震,据此提出了"断层云"概念.本文对意大利断层云的研究时间扩展到3年(2011—2013年),3年内断层云总共出现了21次,然后筛选了意大利所有大于4.7级的地震共10次.最后通过假设各种不同的云异常和地震情况,分析了它们之间可能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当二者的时间间隔定在2345天时,10次地震中的8次地震可以通过云异常被预测出来.同时泊松随机分布模型也显示云异常出现率(AAR)与地震发生率(EOR)都要比偶然情况下的值高很多.该方法证明云异常现象与意大利地震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预测地震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雨中登泰山》“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象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是云吗?头上明明另有云在,看样子是积雪,要不也是棉絮堆,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把天边变成海边”.这段文字写的是山间层云,这种云远看是云,近前是雾,它们有时高飞和天上的云融合在一起,有时就在山间不沉不浮,悬于峰峦之间,连成一片时便成云海,作者写的就是后一种情况,这是进过大山的人大抵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20.
许多幼儿园班级设有气象角,其目的通常在于让幼儿通过记录,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这些气象角有的是教师事先做好气象标志(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再做一个转盘,每天让幼儿转动转盘上的箭头来表示当天的天气情况;有的则由教师事先画好表格,幼儿每天在表格的相应位置上打“√”,以表示天气状况或填上数字来记录当天的气温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