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其中地方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尤为突出.文章分析了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误区,并探讨了如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来促进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新特点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多种因素,探讨如何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层面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如何有效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问题,应当从营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增强大学生就业主观意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能够顺利实现就业,需要从学校、用人单位及大学生自身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首先要解决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认识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讲,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从民生层面来讲,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可以解决广大高校大学生个人的发展问题,时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意义重大;从学校层面来讲,大学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高校、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都要主动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相互协作,勇于承担责任,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以多种方式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变单纯的就业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全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将是长期困扰高校的重大问题之一,主要归因于大学生供需比失调,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观上存在误区以及毕业生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通过教与学相长,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并且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浩 《黑河教育》2012,(10):75-76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革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社会需求、学生素质和学校的综合实力等因素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非常大.因此,在当前这种就业形式下,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就业形势,积极完善自我,多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更应该完善规章制度,改进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健全就业指导途径.本文分析阐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种种因素,针对大学生就业主观能动性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就业问题是当前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我省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减轻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当前河北省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如何加强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也已经引发各界关注.本文试着从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理论和要想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相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如何负起责任来唤醒大学生生涯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自觉的具体经验和做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回炉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回炉"的原因与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兴趣以及工作需要有关.这一问题反映了我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包括如何面对就业的问题、如何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如何有效引导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从教育的管理、办学的层级、教学评估标准的设计等方面全方位的对高职教育加以变革.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需求、高校教育、大学生素质等诸多因素综合匹配的过程。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社会环境、高校教育、大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就业和用人机制,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全面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振兴、社会稳定和学校发展,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的社会形势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条件,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一些实施方案,明确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就业指导方向不同,详细提出了各阶段的指导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杨秋仙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238+240-238,240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等种种原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一个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促进大学生就业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与作为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一样的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种种原因,旨在找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种种对策,特别是探索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优质毕业生,让被誉为“天之骄子”的的大学生能够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折射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已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引发的原因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试图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15.
浅谈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就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只靠提升"就业率"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就业指导应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学校、政府、社会通力合作,培养学生一生的生涯设计,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回报社会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找一份好的工作已成为他们最关心解决的问题,教育产业化更是增加了上学和就业的压力,逼迫着他们一步步向现实妥协,并在妥协中迷失了自己.国家的快速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对大学生回报社会的需求又是非常地迫切,唤醒大学生回报社会意识已迫在眉睫.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是大学教育健康发展的需求,是提升社会价值体系的需求,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需求.政府、学校、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为唤醒和培养大学生回报社会意识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邢文凯 《文教资料》2011,(20):231-232
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满足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对于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需要。但随着高职教育学校数量和招收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就业困难的局面。如何保证高职教育学校大学生就业率,提高高职学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日渐成为高职教育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分类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教育已成为大众化教育,但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教育针对性不强.据此,本文提出根据学校类型和社会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模武,强化师生对大学职涯规划的认识,提出考研与就业大学生分类培养,结合学分制进行多层次课程体系设置,社会实践内容按类设计指导,提高学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及大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吸纳毕业生的主体作用;高校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要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匹配度较低,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现象级社会问题。透视教育价值取向游离、就业机会缩减、大学生就业焦虑、应届生“慢就业”等大学生就业内卷的外部表象,可知其成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驱使下形成的就业内卷、大学生就业思维局限下产生的就业依赖、社会层面就业结构矛盾突出等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的趋势,需要大学生增强个人综合能力、明确就业目标,高校积极开展相关教学、培训等活动推动校企合作,优化社会层面就业环境,形成大学生、高校、社会三方解决就业问题的合力,促进内在因素的变革,切实推动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