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一直是文学批评史上引人注目的话题。本文从女性主动求婚、女性追求经济和人格平等、女性追求自由婚姻的角度比较分析《简·爱》与《飘》中女主人公身上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试论《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十九世纪杰出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由于书中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男权话语、努力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女性形象简·爱,因此《简·爱》这部作品一直被女权主义者们奉为反抗男权话语体系的女性主义代表性著作,在女性文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特殊的文化意义。筒·爱这一敢爱敢恨的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形象也被人们赋予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权运动中新女性的代表性人物。  相似文献   

3.
郑文思 《考试周刊》2013,(43):30-31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由一个长相平庸频频遭受虐待的小女孩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坚强、自尊、独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并勇于追求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真爱的故事。简·爱面对不公,面对羞辱,敢于反抗;面对真爱,不顾阶级差异勇敢追求。本文从简·爱的反抗意识和爱情观分析简.爱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勃朗特姐妹的代表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旨在揭示其中所流露出的处于萌芽期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从而解读19世纪女性小说中女性解放、回归自然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近年来随着"文化转向"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翻译批评理论,在世界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女性主义融入于其译文之中。因而,本篇论文以祝庆英的《简·爱》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简·爱》原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简·爱》的译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和勃朗特《简·爱》中的简·爱形象特质有同有异。她们都是当时时代的另类个体,却拥有不同的生命过程,走向了不同的结局。《私人生活》和《简·爱》中都大量提及了“房间”这个意象,我们也正是通过这个意象来探讨倪拗拗和简·爱的孤独与女性意识。我们可以发现,简在追寻的路程中渐渐消除孤独。倪拗拗在人生的开头是不那么孤独的,但她却越来越孤独,并学会在疼痛中享受孤独。简捍卫自由平等和尊严,是女性意识的萌芽,而倪拗拗则是反抗男权、控诉社会,是当代女性意识的具化。  相似文献   

7.
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倪拗拗和勃朗特《简·爱》中的简·爱形象特质有同有异。她们都是当时时代的另类个体,却拥有不同的生命过程,走向了不同的结局。《私人生活》和《简·爱》中都大量提及了"房间"这个意象,我们也正是通过这个意象来探讨倪拗拗和简·爱的孤独与女性意识。我们可以发现,简在追寻的路程中渐渐消除孤独。倪拗拗在人生的开头是不那么孤独的,但她却越来越孤独,并学会在疼痛中享受孤独。简捍卫自由平等和尊严,是女性意识的萌芽,而倪拗拗则是反抗男权、控诉社会,是当代女性意识的具化。  相似文献   

8.
简·爱形象既没有符合激进女性主义者的期望,也并非如部分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维护.实际上,徘徊于反叛与回归之问的简·爱看似矛盾,实为合理,正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追求平衡的女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9.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从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入手,主张采用修正父权诗学的方式重新解读传统文学中被遮蔽的女性作品,并使用女性经验和视角审视、发掘隐藏在作品中的女性文化经验,归纳总结女性作品的共通性和相似性,以此构建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框架体系。两位批评家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中对《简·爱》分析时采用的策略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是分析19世纪其他女性作品常用的方法。归纳梳理批评家分析《简·爱》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正确认识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内涵,对我国女性主义批评建构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成功塑造了两位典型的女性形象,一位是追求独立自主、渴望个性解放的简·爱,一位是长期被囚禁、失去自由的疯女人形象。试从女性的视角分析《简·爱》中的文化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与碰撞。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解放女性,拯救自然,进而追求并实现男性和女性的真正平等,在鞭策女性主义积极地关注环境问题的同时,还不断思考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途径,这就赋予了传统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更加浓厚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2.
在《金色笔记》中,作者多丽丝·莱辛探讨了自由女性自我追寻的过程以及所存在的困惑,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该书进行解读和分析,探讨了自由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女性的自由是有限的,不可能摆脱大的社会背景,必须要以男女两性和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4.
<正>谈及《简·爱》,读过这本书的人会十分自然地想到“独立自强”“自尊自爱”等字眼,似乎这几个词便是与《简·爱》的解读绑定的正确答案,其实细细体味后不难发现,女主人公身上所被赋予的是作者夏洛蒂的内在气质与内涵,更体现出的是女性创作者的自由意志。把握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真正理解《简·爱》的永恒魅力与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优秀女性题材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虽然出身贫寒、身体娇柔、外表平凡,但是她却以自己一系列的反抗行动告诉世人自己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女性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简·爱》这部作品也随处都在体现着女性意识。本文主要对《简·爱》这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首先会介绍这部作品大致的内容梗概,接下来把简.爱这个女性形象与作者夏洛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后笔者将以具体的实例对《简·爱》中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简·爱》以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作为线索,诉说了一个自信、自尊、独立并坚强的女性的爱情故事。小说将其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反抗精神诉说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分析《简·爱》中的女性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分析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展示萨拉姐妹追寻女性自我价值和渴望自由生存状态的心路历程。此外,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反家庭叙述,揭示女作家对父权制社会的强烈控诉。  相似文献   

18.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19.
经典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有着双重文本策略:一方面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的表层故事,而深层意义上,是另一个女性主义形象疯女人梅森.伯莎所体现的女性灵魂深处所蕴藏的疯狂与叛逆,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压抑下不得不妥协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女性作家内心的冲突,从而充分体现了女性作者身份的焦虑。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女性主义对《简·爱》的阅读揭示了文化语境对文本阅读的决定作用,它促使我们探寻《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复杂性的生成机制。在小说文本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略的。一是小说的罗曼司式的叙述策略;另一是主人公在情爱纠葛中呈现的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