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论语》中关于言语的论说并未自成体系,而是零珠碎玉般零星见于各篇章。以《论语》作为研究材料,提炼《论语》中孔子关于言语的论说,分析言语的社会功能和个人价值,以《诗》为教材,以“雅言”为正式场合用语,以“仁”为价值追求的言语内容,以及“警慎言、戒巧言”,“辞达而已矣”“时然后言”.“言行一致”的言语交际原则。  相似文献   

2.
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改革,我们的价值追求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要关注并重视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言语智能。那么,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能从何而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文中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语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并在言语现场中锤炼学生的言语智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言语能力到言语智能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以儿童的“学”为本。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并重视言语实践,才能回归语文的本色。努力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全方位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让“童本”的言语实践追求儿童的和谐发展,成就思想和精神的张力,追求实践的广度和温度。最终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寻求言语实践适合童本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言语与言语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是以言语为基本内容,提高人的言语生命素养的学科教育。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勃勃生气的。这种蕴涵着人的生气与活力的言语,是与人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言语、文字的鲜活,无不来自于生命的灵气,生命的灵动。人有怎样的生命状态,就会有怎样的言语人生;而一定的言语状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促进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文本对话中培育言语智慧是以言语作品为教学凭借,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开展多维言语活动,学习语言运用,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提升人的言语生命智慧.落向言语智慧的文本教学的结课范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回读文本,积淀言语智慧;二是再构文本,发育言语智慧;三是互涉文本,生长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少年言语素养的基本特征是,广泛地使用普通话,追求语言的创新和变异,但摆脱不了方言影响;过分宽容新词汇;交际语言中的亲情日渐淡化;口语能力相对弱化.提高青少年言语素质,必须加强母语教育,强化言语实践训练,净化社会言语环境,还要健全、完善社会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的言语表现、言语人生的教育。正确的人格意识是塑造学生言语人生的根基,正确的言语人格意识包括言语活动彰显生命意志,言语表现追求人生价值,言语主体敢于担当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语文世界(高中版)》2011,(12):F0003-F0003
儿童生长是经历与经验的连续性丰富、个性与能力的充分自由发展、生命意义的不断实现。隆亭实验小学以“儿童生长”的价值取向领航语文课堂——从儿童出发,以儿童的方式,为儿童的生长。语文教学追求言语和生命的共同成长,以灵巧的设计,将语言文字本身潜在的灵气开掘、激活,使学生浸润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以灵活的品读,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经典,滋养灵性:  相似文献   

9.
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是同时成就的,言语内容生成于言语形式,言语形式实现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课文的言语形式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特征和优势所在,语文教学必须以言语形式为纲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实语言是教育交往的媒介。语言只有转化为直接性的言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交往。教育交往中的言语是言语主体在相互言说中表现“存在的事件”与“意义的生成”,是主体生命的自我表述。然而,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已因缺失和异化而产生困境。具体表现为:言语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双向对话;言语目的,重工具性价值轻目的性价值;言语内容,重本源轻流传;言语过程,重感知轻体验;言语理解,重符应轻生成。教育交往中言语困境产生的缘由包括:教育疏离生活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效率主义与教师权威的泛化等。走出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必须:消解中心,加强对话;重构言语环境,激活主体意识;丰富言语内容,注重体验生成;回归生活世界,指向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只关注“言语内容”而完全忽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先把握“言语内容”后感受“言语形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叠,且违背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对待“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主张是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理解这些“言语形式”生成、塑造的“言语内容”.教学中教师界说课文(言语作品)“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途径是借助题材,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线.  相似文献   

12.
“有氧英语”既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有氧英语”澡堂意在构建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的话语权,即课堂不再是教师言说的“无限地”.而是教师言说的“有限圈”,学生言语的“畅说园”。“有氧英语”课堂尊重学生的言语觉醒.重视学生通过言说将内在精神、思想、情感外化,强调学生在课堂赦学中言语的自发力和能动性,是学生生命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表现。在英语教学中加氧的视野下.全语言的视角、合文化的态度可助推学生英语言语能力的觉醒.实现英语课堂学生言语畅说的本真回归.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语文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与言语现象的关系,根据人类言语活动存在的形态差异,提出言语世界的三种类型的概念,指出其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必然关系: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主体自我言语世界为基点,以现实生活言语世界为背景或前提,以客观文本言语世界为科学高效的最佳途径,把延展艺术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形态,以帮助学生建构主体自我言语世界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培植言语生命,顺其自然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内在的生命本能中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并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积极主动的发挥,言语生命得到尽情的绽放。因此,要还原言语生活,敏感言语感受,丰富言语体验,让学生言语生命鲜活自由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担负着从学习语言到应用语言的过渡。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言语表达的方法,让阅读教学为儿童的言语习得而服务,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本文从如何习得言语内容和习得言语形式两个层次,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语言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具有听说读写的言语交往活动能力,以适应社会交往和改造自然和社会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重视人的发展,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类进化和人类历史进程中双向建构积淀的产物,人只有依赖语言才能成为有意识的生命;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的本质,决定了语文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有氧英语"既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有氧英语"课堂意在构建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的话语权,即课堂不再是教师言说的"无限地",而是教师言说的"有限圈",学生言语的"畅说园"。"有氧英语"课堂尊重学生的言语觉醒,重视学生通过言说将内在精神、思想、情感外化,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言语的自发力和能动性,是学生生命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表现。在英语教学中加氧的视野下,全语言的视角、合文化的态度可助推学生英语言语能力的觉醒,实现英语课堂学生言语畅说的本真回归。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言语习得具有很强的情境色彩。他们在情境中会因为情感的驱动而自我、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言语系统,获得言语生命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依据文本和教学的目标,建构起适合儿童言语习得的情境,即以情境建构的方式来展开教学,组织儿童学习,能够在资源、内在需要和学习能力方面为儿童言语系统的自我建构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是以言语为基本内容,提高人的言语生命素养的学科教育。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勃勃生气的。这种蕴涵着人的生气与活力的言语,是与人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言语、文字的鲜活,无不来自于生命的灵气。生命的灵动。人有怎样的生命状态。就会有怎样的言语人生;而一定的言语状态,  相似文献   

20.
德性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要求,而天然地蕴含着德性的语文对语文教师的德性修养提出了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诉求。语文教师在德性修养上与其他学科教师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言语,这一点往往被教师德性的一般内涵遮蔽。言语是探究语文教师德性的切入点,虔敬言语生命是语文教师最根本的德性。语文的德性之师应该激发、呵护学生言语生命的表现欲求,这是语文教师德性形成的认识之本;语文教师还应该追求、创造言语表现的卓越境界,这是语文教师德性形成的能力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