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它是宇宙中的"大块头",体积是地球的100多万倍;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很多行星、流星、彗星都得围着它转;它"岁数"很大,目前已经在宇宙中生活了几十亿年;它"呵护"着地球生长,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光和热;它偶尔也会"闹脾气",利用耀斑、黑子等"搞破坏"。它,就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疑问的太阳。为了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发射过很多太阳观测卫星和太阳  相似文献   

2.
正专家简介:路立,1955年生,中性原子成像仪国际合作研制团队项目负责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实验室完成空间物理博士后研究。曾担任"双  相似文献   

3.
论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从世界生态系统退化和中国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角度,阐述了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所面临的生态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问题的风险逐渐加大,并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环境危机、以及控制其风险加剧等问题的途径,即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它是以生物地球物理与化学过程为主的"地球健康"系统和以生命地球物理与化学过程为主的"人类健康"系统的有机结合."地球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健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生物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要求,生态建设是维护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必要手段.探求生态资产开发市场化途径,即实现"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双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体制,对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建立融自然资本与社会资本为一体的"新资本论"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地球天气最温和你可能觉得地球上有些地方或有些时候的天气很恶劣,但无论你现在在地球何处,至少相对于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地球拥有的气候条件已经算是最好的了。地球之所以会有最好的天气,那是因为地球自身拥有很多独特的特征:它的大小,它与太阳的距离,它的轴倾斜、轨道和旋转周期,以及它的化学成分。而地球上的很多天气类型基本上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水形式"(各种水参与的形式)。同时,还有大气层和磁场保护人们免受太阳剧烈辐射的伤害。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网络是在中国科学院地磁台链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的,目前涵盖了9个主要的野外站和1个数据中心,它们大部分是国家地球物理台站网络和"子午工程"的骨干站,为我国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的建设,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将成为我国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的研究基地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将在我国日地空间环境地基观测中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地震、重力、形变、电磁等多种固体地球物理观测与研究,以及开展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多物理量的近地空间环境观测与研究。地球内部到外部空间的综合地球物理观测对认识地球本体和近地空间环境的结构、形成与演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规律及预警和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尺度地球物理台阵观测资料,获得了郯庐—大别构造带多尺度结构、变形和孕震构造特征。基于近地空间环境观测数据,揭示了中高层大气与电离层的精细结构和变化机制。这些研究为区域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研究、近地空间环境监测和空间灾害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据天文学研究家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星系都有一定的寿命。地球到最后将以何种形式终结其"生命"呢?科学家们对此作出了"冻化"和"火化"两种推测。以往,有些专家认为,地球最终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冰球"。其推理是:太阳不断地向空间倾泻热量,它的能量将会减少,温度和光度将不断下降,最终便会熄灭。在太阳逐渐走向熄灭的过程中,地球也会随之逐渐冷却,寒冷地带不断扩大,海水不断冰冻,生命相继灭绝。最后,地球将会以"冻化"状态存在于溟溟的宇宙之中。自从近年揭开了太阳发光的奥秘以来,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地球将会以"火化"终结的新推论。他们的解释是:太阳之所以发出强光和强热,是以它的氢核聚变的形式不断向外辐射能量的结果,大约每秒钟耗损400万吨的物质。当大部分氢燃料耗尽之后,其它元素将会接替其聚变反应,而且所产生的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亟待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环境系指地球20-30公里以上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和行星际空间,它受太阳活动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制约。没有适宜的空间环境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今天的发展。了解它、利用它和保护它,是人类神圣的职责。空间环境研究是以观测为基础,多学科(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大气物理等)、多技术(现代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高度交叉综合,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有机结合,进行全球性的合作探测与研究,以解决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宗旨的重大前沿科技领域。人类已进入空间时代,地球空间已成为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重要场…  相似文献   

9.
日地系统是由约20公里以上的地球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行星际空间及太阳上层大气组成的庞大空间,其中地球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又称为地球空间,该系统与人类活动和生存条件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地球空间已成为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重要场所。日地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太阳活动可引起日地系统连锁式扰动,使地球空间环境产生灾变性事件,如太阳质子事件、磁层亚暴、磁暴、电离层暴和热层暴等。这些事件会显著影响航天器系统和宇航员的安全、卫星轨道和寿命、通信系统、导航…  相似文献   

10.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熾热的气体球,它象大火炉一般无休无止地“燃烧”着。太阳毫不吝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星际空间,地球所得的一分能量仅仅占太阳总辐射能的二十万万分之一。然而,这一小部分光和热,使我们可所居住的星球充满了生气。可以说,地面上一切现象(潮汐和火山活动除外)都受太阳能量的驱使;除原子能以外,近代各种技术所使用的能源,都直接或间接的使用了太阳的能量。太阳的光和热更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太阳能量来使地球变暖,地球的温度就会降低到星际空间的温度,即接近于绝对零度。这时动植物就要被严寒夺去生命,世界将变成一片死寂。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地磁与空间微物理场及其应用系统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磁对地球科学研究及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与需求出发,简要介绍了地磁学、地磁测量仪器与传感器以及地磁在导航、空间天气、大气科学、日地关系等相关学科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传感器与基础材料、地磁测量理论与技术、地磁和空间微物理场与地球系统关系、地磁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设想,以及地磁和空间微物理场多要素一体化探测系统与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发的设想,提出了推动地磁科学研究及产品与应用系统开发的几点建议,展示了地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太阳对于地球上所进行的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和气象现象起着巨大的作用。不有太阳就不可能有生命。在极大程度上太阳决定着人的生产活动。在很久以前,人类就知道太阳带来了光亮与生命。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天体的本质,因而崇拜它。古代的中国人、印度人、波斯人、巴比伦人、埃及人、希腊人和斯拉夫人都认识到人类与太阳有关而把太阳看作一个主要的神祇。如今这些无知的观念已经成为历史上的陈迹了。现在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太阳是一个气态的星体,它的直径比地球大109倍,体积比地球大130  相似文献   

13.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天体与人体     
地球上的岁月光阴、能源、万千气象的一切生机、人体生命长短等,无不与太阳、月亮等星球运动相呼应,尤其是太阳、月亮的活动对地球环境有着错综复杂的影响。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认为:人的器官和功能受天体的支配。他说:“不必看你的病人怎样而应看他的星宿如何。”后世人称它为“星占医学”或“星占测病法”,即医生可运用日月五星与人体各部分的对应关系作出疾病的推算和  相似文献   

15.
魏莱 《未来与发展》1990,(3):37-38,18
气候和天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指当地某个时刻或一个时段内风云雨雪、冷暖干湿等天气状态,而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常见和特有的天气情况。气候同人类的关系密切,丰富的气候资源可供我们开发利用,而灾害的天气则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地球上的气候并非固定不变。造成气候变迁的原因很多,天文的、地球的,还有物理的——物理因素中包含着人类的活动。这就是说,一方面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活动,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1国际合作已成为空间天气学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地球空间是人类航天活动、空间开发利用及空间军事活动的主要区域,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第四生存环境。和地球天气一样,空间环境也常常出现一些突发的、灾害性的空间天气变化。有时会使卫星运行、通信、导航和电力系统遭到破坏,影响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生命之所以出现在地球上,是太阳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热量、地球自身的质量以及离太阳的距离适中等因素造成的。不过,吹毛求疵的科学家说,要想让生命在行星上更早出现,或者生存得更久远,那么其实太阳和地球这对搭档并非完美。  相似文献   

18.
向往太阳     
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是人类的生身父母。它提供了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全部能源。因此。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就崇拜太阳。热爱太阳。把太阳与许多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伟大的思想家康帕内拉在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杰作《太阳城》中。憧憬着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和自由。并且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众所周知,空间飞行器在轨道上的环境与地面是完全不同的,那里有高真空和来自太阳及其他辐射流的高能辐射。又因飞行器在飞行中受到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相抵消,所以它又是一个微重力环境。为了设计和制造能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的航天飞行器,就必须开展微重力流体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太阳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以各种方式依靠太阳而生存的。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就没有生命。太阳给了我们食物、衣服,甚至我们用的煤都是太阳供给的。太阳还给我们创造了白天和黑夜。光是直线传播的,它来自9500万英里远的太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