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在课文里无处不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努力地发现美、鉴赏美,使他们受到祖国文化瑰宝强烈的感染和熏陶,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审美情趣的提升。本文将结合《桂林山水》的教学,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观舞记》正是对学生进文化感染、审美熏陶的最好例子。它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大量排、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美好的视觉形象转化为美好的语言形象,动而鲜明地表现了异国的文化风情。教学中,宜将朗读与想象分融合,在读中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积累美,思考美、延伸。进而得到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位,培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作者细读徐迟的《江南小镇》,从“求真意识”、“求善价值”、“审美理想”方面洞察、解析徐迟晚年的传记,诠释《江南小镇》创作中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感受徐迟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人格、情感倾向和理想志趣.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爱美之心和有一定欣赏美的心理特点。我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讲读课时,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去发现美点,激发美感,从人物形象的心灵中得到陶冶,从而在心灵深处树立起美的丰碑,使其受到一次愉悦的审美教育。 一、动之以情渲染美 审美靠的是形象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形象和情感,也就没有审美教育了。于是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披文”即是注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在《月光曲》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将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融为一体,再现皮鞋匠和盲姑娘听贝多芬弹奏乐曲时展开的联想,使学生入情入境,真切感受到《月光曲》的意境美、情感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曹桂玲 《现代语文》2009,(10):154-155
审美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领悟文字美、感悟意象美、感知情感美三个方面介绍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发现自然美、寻求生活美、感受意境美、挖掘意蕴美、领悟情感美、剖析形象美、品味语言美、揭示结构美等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项羽之死》一课的讲授以历史叙事和审美叙事为抓手,主要从“初识悲剧美”切入,继而通过解读文本让学生“感受悲剧美”,最后经由合作探究“升华悲剧美”,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体验文字带给我们的情感冲击,让学生明白“真正的悲剧艺术效果:既令人悲伤,又令人振奋,既给人痛感,又给人快感,从而使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获得灵魂的净化、精神的提升,以及超常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9.
浅谈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那么,音乐教学该如何付诸实施,笔者认为以音乐本体为核心,构筑音乐“审美型、互动型、实践型、综合型”教学,是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一、“审美型”音乐教学“审美型”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教学的,它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  相似文献   

10.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11.
吕创辉 《现代语文》2007,(1):122-122
节选自余秋雨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的作品《都江堰》是一篇描述形象生动、议论深刻独到、抒情自然深沉的写景记游散文,教学此文,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蕴含于文中的三美,即“引人深思的形象美、意蕴深邃的情感美、丰富多彩的写作技法美”。  相似文献   

12.
设计依据: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是这一文化精髓的载体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古诗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质兼美的写景散。课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章词如珠、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为此。我以“美”为核心,以“画”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素养。  相似文献   

14.
《荀子.大略篇》和刘安《离骚传》撇开诗乐之隆的《大雅》《周颂,》而独将《国风》《小雅》并列标举,正面肯定其中的“好色”与“怨”等带有强烈个体感性色彩的本能情感和社会情感,把《诗经》带入了情感艺术的评论视野,突出和张扬其文学性的情感审美特征,在《诗经》文学阐释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学理念《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文章词如玑、语如诗、景如画,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6.
杨芳 《江苏教育》2022,(61):47-51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书法的关键期。书法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短撇》一课,由形及字,层层深入,通过读帖、临写、比对、调整四步法教会学生“临摹”;适时引入经典碑帖《颜勤礼碑》,初步感受颜体笔画变化之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但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自然地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有机地渗透美的教育。散文《小站》结构精巧,文笔质扑,意境优美,教学中应贯串美感这一红线,把学生带进如画的意境,从而使他们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净化自己的心灵。一、引导学生感知形象美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同的审美标准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审美的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母系氏族的结束,父系氏族的建立,女性由“统治者”地位逐渐沦落为男人的附属品,相对应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女性的人体美、品德美、装饰美、性情美等方面来对比观照《诗经》、《楚辞》中的女性形象,清晰的了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下女性的审美特点以及审美意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迷娘(之一)》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迷娘的唱词,音韵优美,感情真挚,被称为德国抒情诗中的一颗明珠。本节课设计了“意象(体式)—情感—文化”的教学路径,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运用意象意境分析、比较阅读、反复朗读和知人论世等方法,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味诗歌意蕴,感受意境美、声韵美和情感的起伏流动之美,最终走向文化理解,感受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20.
吴伯萧的《难老泉》是一篇取材广博,内容丰富,而中心十分突出的优美游记散文。作者巧以“难老泉”象征着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祖国永远充满活力,青春长驻,赞颂了晋祠一带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景象。这篇散文佳作,觅满着浪漫激情,充满着审美意趣,给人以美的享受。纵观《难老泉》一文,其美趣在于疏散美、风格美、人格美、语言美,概言之为“四美”,下文就依次谈谈这“四美”。 一、疏散美 文学是一种审美创造,而结构的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