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阅读下文,完成1-5题。圆明园残简(王和声)一①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②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③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④读圆明园,如同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⑤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  相似文献   

2.
圆明园残简     
一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读圆明园,如同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她原来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  相似文献   

3.
对《上博简(二)》《子羔》篇竹简的编联、残简拟补、释字、断旬提出修订。释“ ”为“ ”读“怀”,释“ ”为“卣”读“you”,释“ ”为“采”(穗)读“逸”;认为“ ”释“史”、“ ”释“弁”,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初读,学生表达了初步感受后: 师:会读书的人,读一字句能形成一幅幅画面。通过“烧”字,就会仿佛看见侵略者肆意放火烧毁圆明园的痛心场面。读吧。  相似文献   

5.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350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150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前几年香港的一次拍卖会。在拍…  相似文献   

6.
成龙 《语文知识》2006,(8):41-4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心情澎湃,觉得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一个莫大的耻辱。文中讲述了1860年8月,英国联合法国侵犯当时清朝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废墟。  相似文献   

8.
绝唱     
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身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采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  相似文献   

9.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是读课文第3段知道的。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的景观很美。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简”的意义出发.通过相关课例的分析,围绕课程资源的利用、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结构的架设、文本核心的探求四个方面展开阐述,试图触摸和感受“简”化课堂背后的另一番深意。一、选用简当的课程资源:在单薄与丰富、文本与拓展之间 [场景]课例一: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用诗赋般的语言描摹了圆明园的壮丽.控诉了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读写训练落到实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逐步达到仿中创新 ?我的具体做法是:在读中导问,读中导写,写中导读。   读中导问。疑是思维的开端,读中有疑必问,才能弄清真正的缘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以“自由”的天地,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1)从课题入手导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中可以挖掘出许多的知识。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当教师揭示课题后,即可提问:课题为什么用“毁灭” ?而课文大部分内容却是写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呢?这是课…  相似文献   

12.
一、研读词句,口头表达掠夺的经过。激发愤怒之情 师(出示课件):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并在文字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体会。(生自由读课文并作批注,师巡视。)  相似文献   

13.
在少年的岁月中,曾不止一次地游历过圆明园。那时,我并不十分了解英法联军烧毁它的历史,望着它古老的残垣,我丝毫没有兴趣。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地领悟了那刻在每一块圆明园残石上的无字的史实。我的心,不可抑制地想发出悲凉愤怒的呼声。圆明园,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品。雨果曾称之为“幻想艺术的典范”。然而今朝重游,遍地野草,满目凄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新课,扫清阅读障碍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跟老师一起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生:圆明园的毁灭。师:(板书课题)"圆"里面的点要写得长一些,写"园"字要写好里面的竖弯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圆明园?生:曾经的圆明园非常宏伟。生:曾经的圆明园里面有无数珍藏。生:圆明园是一个皇家园林。生:圆明园的毁灭让人非常痛心。师: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充分,了解了不少资料,我相信大家对于文中的字词也一定认识了。(出示)  相似文献   

15.
张晓惠 《华章》2011,(12):16-16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相似文献   

16.
理解课文背景激发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补读□庄浪县南湖镇石峡小学郑永军☆☆小学语文教学☆圆明园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1709年,全园占地5200亩,周长20华里,经过150年六个皇帝的经营,其规模之宏大...  相似文献   

17.
勿忘国耻     
就在150多年前的昨天,走过了五千年漫漫长路的中国却举步维艰。最终,两次雅片战争如两枚锋利的钢钉,将中国牢牢地钉上了耻辱的十字架。作为这沉重的十字架的组成,香港、澳门被“委婉”地“租借,有“万园之园”之誊的圆明园则被一种野蛮而又直接的方式变成了堆满残砖破瓦的废墟。相比之不,圆明园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初读,学生表达了初步感受后:师:会读书的人,读一字句能形成一幅幅画面。通过“烧”字,就会仿佛看见侵略者肆意放火烧毁圆明园的痛心场面。读吧。生朗读“1860年10月6日……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师:这段话中有一句写得非常精彩,概括得非常好,是哪一句?生“: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我仿佛看到了浓烟滚滚、大火冲天的惨状。师:(范读,反复引导读“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句)圆明园究竟怎么好?请大家回过头来默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三段主要写了什…  相似文献   

19.
残石、枯木、荒草、干塘,是我跨入这个曾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大门时第一眼所目睹的。或许康熙帝也料不到他苦心修建的圆明园会毁在八国联军的一把火里,更想不到如今园外的那堵断墙竟吸引了千千万万来此一游的人们。大门的内侧,正有一大群人围着看原“圆明园”的模型,我没兴趣,在这个寒  相似文献   

20.
古书类的简文因有上下文辞例对照,文字相对容易释读,但包山楚简中未能释读的字,大部分为人名、地名,这给文字考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字形释读文字七则,希望对包山楚简的研究有所帮助。简130■字应释为"■";简183■字应释为"秋";简90■字应释为"";简60■字应隶定为"■",读为"捷";简119反■字应释为"紴";简4■字应读为"翠";简190号■字应读为"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