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对《蒙古风俗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现生机。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对《蒙古风俗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现生机。1982年开始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间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1994年扎格尔教授率先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俗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对《蒙古风俗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现生机。1982年开始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间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1994年扎格尔教授率先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俗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文白异读作为汉语历时方言中特有的一类语言现象,在反映北京话时音的一些重要韵书中多有保留,比如《中原音韵》《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李氏音鉴》等.清初韵书《音韵清浊鉴》为大兴人氏王祚祯所编,其成书受《中原音韵》影响较大,韵谱中入作三声的类别里也保留了不少文白异读词.《音韵清浊鉴》作为北音系韵书之一种,所保留的这些文白异读...  相似文献   

5.
(上接 1999年第三期第 90页 )二 蒙古与百蛮蒙古民族在八千年前已经形成 ,它的族称 ,也随着民族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这个族称便是———蒙古。蒙古 (mongGoL)这个族称源于古代蒙古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man》 ,即“我们”、“汉字标记为“蛮” n峷?。“蛮”是蒙古民族的最初文字记载 ,蒙古的单称是“man”、“mang”的形式出现的 ,如“忙 勒 (mangGoL)、(《蒙古源流》)、而学者们转写“忙豁勒”时多用“Mang -Gol、Mankhol”。中世纪时 (monggol) ,但《蒙古秘史》所记“忙 勒”(MangG…  相似文献   

6.
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第一手资料的跨语言比较和考证是关键。对古代蒙古文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与明代戏曲《葵花记》进行逐字逐句的跨语言比较,证明《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蒙古人主要翻译了《葵花记》的对白部分,省略了词曲,并在结尾部分增加了佛教本生故事内容,从而把戏曲《葵花记》转换成了小说。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在适应和改造蒙古高原渔猎和游牧环境中,创造出了独具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字。作为蒙古族百科全书的《蒙古秘史》以浓郁游牧民族语言全面真实地记录了蒙古人源流、历史、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多领域的内容,是蒙古人对天、地、人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表达。《蒙古秘史》是一部了解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珍贵典籍,对其原生态语言进行系统整理和科学分析,有助于了解蒙古人的宇宙观、哲学观、生态观、价值观的演进及发展的历程,对当代传播正确的生态理念、生态知识及生态智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瓶梅》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和加深.但由于该书一直被列为禁书,且作品多用口语写作、涉及众多方言、俚语、隐语、歇后语及风俗习尚,致使四百年之后,读后难解之处甚多.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 版)的出版,无疑地是金瓶梅词语诠释方面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正如《词典》的“凡例”中所说:“本书收录《金瓶梅词话》中读者不易弄懂原意的词语,如方言、市语、习语等,酌情选录风俗、宗教、职官、典章制度、器物、服饰、人名、地名等词语”.由此可见,《词典》无论对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都是极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风俗文化论》评介王楠陕西师范大学辞书编纂研究所由已故陕西师范大学辞书编纂研究所所长刘学林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马重奇副教授共同撰著的《中国古代风俗文化论》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计25万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社会...  相似文献   

10.
牛僧孺的传奇集《玄怪录》虽以满足大家嗜奇记奇的兴趣为特色,而小说对唐代官宦府第和百姓宅舍的生动描绘,却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唐代官民的居住形式,再现了唐代官民居住等级森严的历史事实,特别是作者对奢华豪靡与简约朴素两种不同居住风俗风格的崇尚,体现了以牛僧孺为代表的中晚唐文士追求奢华与简朴的矛盾心态。《玄怪录》蕴含着深厚的居住风俗文化意蕴,成为展示唐代居住风俗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对于时间观念的认识是逐步形成的。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特点,对民族文化诸方面的认知是由其居住的生态环境决定的,而且要受该环境经济类型的制约,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记时观念。 我们从《蒙古秘史》这部充满草原气息的战争史著作可以窥见蒙古民族对时间的把握。《蒙古秘史》作为一部战争编年史,以时间序列来说,上溯成吉思汗第二十二世祖,以其远祖孛儿贴赤那、豁埃马阑勒写起,到窝阔台在灭金战争结束后对国内外形势的全面总结为止,前后时间达五百年(公元八世纪至十三世纪)。其编年是以十二生肖按顺序计算的。《蒙古秘史》在时间序列的表述上,也是比较系统而又准确的。如“鼠儿年四月十六日,成吉思汗祭了旗纛去征乃蛮”。(193节)节肖年的后面是季节,如狗儿年秋、猪几年春,过夏(259节)紧接着是月、日,如正是夏四月十六日(118节),还有日夜,昼夜之分,如兼行了三昼夜(92节),最后是时分,如一日清早苍黄将明的时分”(98节)等。编年史以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蒙古民族的时间观念,表现了游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蒙古”一词之涵义,说法不一,有沙漠说,勇敢说,山名说,王国维均以为无稽。据今人道润梯步研究,“蒙古”一词是由蒙语“长生天”和“炉灶之火”结合而成。长生天的蒙语读音为。炉灶之火的蒙语读音为,表示氏族部落的象征。由于语意和谐律的支配作用,取长生天的,加上炉灶之火,遂演变为“蒙古”。《黑鞑事略》载;蒙古人所为,“无一事不归于天,自鞑主至其民,无不然”。所以道润梯步教授认为“蒙古”一词象征着蒙古是个敬天的民族,而天是一个永恒的存在,所以有长生天之意(见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卷一P~2)。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內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人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內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虽然以男性英雄为主 ,但是也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全面分析《水浒传》中的种种女性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 ,并能进一步了解这些女性形象的客观意义和认识价值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社社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汉文版兼教育科学版主编刘成法编审在发言中,首先回顾了学报五十年发展历程。在学校历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从1958年创刊时的“四无”(无专门机构、无专职编辑、无正式刊号、无固定出版时间)和“四有”(文科、理科、蒙古文、汉文论文集于一刊)刊物,发展到如今有哲社(蒙古、汉文版)、自然科学(蒙古、汉文版)和教育科学的具有独立公开出版发行资质的5个版本学报。2001年,学校成立了学术期刊社,学报编辑队伍发展到13人。1998年以来。学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学报的学术质量不断提高。学术影响迅速扩大。在教育部科技司和社政司的支持下。1999-2006年,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和社科学报开展了3次评优活动。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析津志辑佚》一书中有关北京及北京地区的风俗史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通过具体地分析和研究,拓宽了北京都城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关中人,陈忠实的作品使用了大量关中方言,为我们细致展示了陕西的风俗民情和地域文化。《陈忠实文集》收录了1978——2003年以来陈忠实的小说、散文、言论等不同体裁的作品。本文从读音、释义和书写等方面对《陈忠实文集》中的关中方言词语进行例释,希望可以加深读者对于其作品的理解和关中方言特点、民俗风情以及地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美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 ,1986年的《国家为培养 2 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日的教师》两个报告 ,标志着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开始。此后 ,美国上自联邦政府 ,下至州和地方各级学校都在为探求教师教育改革的方法和模式而努力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这场改革运动的重要成果。笔者旨在对美国近二十年来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行探讨 ,以它国历史为鉴 ,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研究,认为范祖禹所撰《唐鉴》,集中反映了他如下几方面史学思想:1、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达到鉴古知今的目的;2、通过撰写《唐鉴》史著,反映自己的政治观点;3、《唐鉴》反映了作者守旧法古的史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