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是存在于学校范畴里的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由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形成了学校的独特风格,它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外在表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功能,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由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风气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再论高校校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以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为基本存在形态。在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高校校园文化的文化个性和多元功能将会更加明显地得到体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人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共创校园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要折射出校园人的精神追求;制度文化建设要侧重于把精神文化建设制度化;精神文化建设要注重大学精神的铸造。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校园精神作为核心层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着力培育校园精神文化,应从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加强校风建设、融入现代意识和重视开放性等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一般来讲,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三个层次。高校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引导作用、社会辐射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要构建和谐校园应侧重从四个层面积极创建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攻克各种难关的动力,是学校的品牌和不断攀登高峰的阶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用“三个代表”思想统领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亚文化系统的校园文化,从校园逐渐形成一定范围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开始,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因此,无论学校历史之长短、规模之大小、专业之分工如何,都有其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就是由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风气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自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定文化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对包括自身在内的迄…  相似文献   

9.
一、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是相互联系的 作为校园文化就是要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园风气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创新教育丰富了校周文化的建设:学生思维敏捷,感情丰富,兴趣和爱好广泛,精力充沛,喜欢活动,但思维不够开阔。针对这些特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为重要阵地,通过讲座、座谈会、报告会、演示会,咨询会和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创新”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由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学校精神、风气与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它是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所学校都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创建自己的特色。目前,和普通高中相比,  相似文献   

11.
李茂山 《宁夏教育》2006,(10):18-19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便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学校,也很难自立于发展中的社会。我们理解:校园文化即是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文化现象。这种“精神文化”关系到学校的过去的历史,今天的存在,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把这种特有的精神现象狭义的理解为学校文化的一般存在形式。学校文化可以理解为三个层次,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学校的校容校貌、标示性的校园建筑、以及自然风光和优雅的人文环境是能见得到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因此,学校建…  相似文献   

12.
徐玮 《农村教育》2007,(4):22-23
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如果缺乏校园文化,就如鲜花缺少水的滋润,枯槁而苍白,精神溃散,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3.
罗凌 《教育艺术》2007,(3):16-18
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内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人际关系及规范化了的学校制度;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面的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种种思想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必须首先从这三个层面上来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4.
何谓校园文化?目前并未有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总和。显性文化即包括教育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校园建筑等物质形态。隐性文化则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形成的校风传统、校园精神、舆论风气、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校园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要求.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道德观的下降、网络文化的冲击,加快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创新观念,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个性教育,弘扬校园精神文化,加强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以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校园文化渗透并融入社会各领域而形成的“校园文化力”,对学校的发展日益重要。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环境和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校园形象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当然,与这种趋势不相协调的是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问题以及从哪些方面加强、落实,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试图就此谈些思考性的意见。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1、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看得见摸得着的办学“硬件”。…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积累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理想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校园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具体而言,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由浅人深的层面。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和谐校园建设,要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建设,形成全方位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的、以校园为活动空间、体现社会主流文化的组织群体文化。它不仅在校园生成,而且在校园中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主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息息相关。良好的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引导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产生全面的、深刻的、持久的甚至是终身的影响。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两年多来,我校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构成 校园文化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美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师大教育研究所所长林清江先生提出的。而在大陆,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概念的最早提出并得到公认则是在1986年4月上海交大举行的第12届学代会和1986年5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从那时开始,校园文化研究及理论的发展至少已经历了发起、:匿步发展和理论形成三个阶段。其间人们对校园文化概念和内涵构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与深化的过程。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人们关于校园文化概念的认识先后出现了“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氛围说”、“学校准文化说”、“规范说、“校园精神说”等六种主要观点。自20世纪末以来,人们对于校同文化概念的认识不断加深并趋于成熟。有人指出,校园文化是大学人在大学校同各项活动过程中所共同营建,并通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群体行为、生活方式、舆论风气、校园景物环境等所蕴含、表达或体现出来的一种层次较高的精神品质。而张德、吴剑平则在其专著《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一书中进一步把校同文化界定为“在一个学校范围内,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高校校同文化是高校师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所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校同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