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在计提过程中,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上市公司频繁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原因,提出了有效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资产减值准备与利润操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计提的过程中,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上市公司分为亏损和盈利两类,通过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透析,分析了上市公司频繁利用资产减值造假的原因,并提出现阶段有效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有计提范围、可以转回的资产范围、计提基础以及资产组合计提四个方面的变化,形成了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更具操作性。规定可以转回的资产范围,是为了防止公司特别是国有公司利用转回来操纵利润。新《准则》并不能堵住公司利用流动资产的减值计提转回操纵利润的漏洞,但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的普遍应用,会使公司操纵利润之路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4.
加强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对于衡量上市公司利润的增减十分重要。从案例“天大天财两度巨额计提操纵利润”的经济现象出发,分析我国部分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原因,指出要从不同方面堵塞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漏洞。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会计报表的利润进行粉饰,目的不尽相同,但基本手法都相似,主要是虚增(隐匿)资产和收入、虚减(虚增)负债和费用。其中虚增(隐匿)销售收入是主要的手法,采用一系数列方法来达到调节会计报表的利润。通过分析并总结企业主要的操纵利润的手法,以期待能够使读者对企业操纵利润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2000年底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从而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了重大突破.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对滥用谨慎原则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予以限制.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些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进行利润操纵,资产减值确认标准混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较强,滥用会计估计多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因此,针对我国现有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不足.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真正解决企业高估资产操纵利润等会计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资产减值已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为规范资产减值会计核算,降低利用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的机会.遵循企业会计信息谨慎原则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之资产减值准备中有关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的概述分析,以期对资产减值进行更加合理准确的会计处理,这将有助于投资者正确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更为准确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8.
朱俊 《培训与研究》2007,24(6):62-63
现行资产减值准备规定对于遏制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行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仅给企业留下了利润操纵空间,而且给所得税计算和企业审计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资产减值准备看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资产减值准备的角度探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在理论上虽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在实践中增加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变数,并具体列举了部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操作方法,且对此提出规范资产减值准备操作的措施,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杨彦开 《文教资料》2006,(26):189-19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企业往往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利润操纵。利润操纵的结果不仅造成损益不实,还导致企业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及权益等会计要素不实,以此计算的各种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企业会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树立上市公司良好形象、维护证券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利润操纵行为亟待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