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艳楠 《记者摇篮》2012,(10):24-25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广播媒体发挥自身灵活、快捷的优势,积极采用新闻现场连线报道这一形式,为广播新闻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广播连线报道,是指在广播新闻直播节目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与直播间里的主持人进行交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或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新闻连线报道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一、广播新闻连线凸显新闻的时效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新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新"。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2.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3.
广播现场连线报道是以记者现场口头播报的形式出现,它时效性强,能迅速鲜活地展现新闻现场的特点,备受广大听众的青睐。独具优势的广播媒体现场连线报道实现了“第一时间”再现新闻现场,听众也从广播媒体的工作中感受到了新闻报道的提速。连线报道看似简单但要出彩,避免平庸却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现场报道是广播新闻中最富广播特色的一种报道形式。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这种形式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笔者多年来从事广播新闻报道工作.我认为要做好现场报道,就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即:坚持“三贴近”.使用好现场音响,捕捉把握好现场新闻细节。  相似文献   

5.
唐琼斐 《新闻实践》2014,(4):112-113
核心阅读:随着新媒体的生猛扑来,广播在信息的“快捷”上也越来越失去优势.广播新闻在媒体竞争的新形势下是否就此落败?在笔者看来,只要有心为之,广播新闻依然可以弥补劣势,重放光彩.除了快速、及时、真实、客观、深度、可听,这些广播新闻的基本质数外,着力打造广播新闻的“可视性”,尤其是在最具广播特色的现场连线报道中,用画面的想象空间最大程度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时下,受众接受新闻的渠道可谓繁多,新闻传播方式也不断出新。在都市报的快餐式新闻,电视媒体“民生”新闻、调查新闻的强力冲击下,广播新闻在传播上的优势已大不如前。要提高广播新闻的到达率和接受  相似文献   

7.
刘海涛 《视听界》2011,(6):36-38
相较于电视、纸媒,广播是弱势媒体;但是在快速变幻的媒体环境中,广播过去的劣势成为今天的优势。广播是听觉媒体,新媒体的崛起,会跟电视、平媒争眼球,而广播与新媒体只有互补关系,没有替代关系。新媒体让广播新闻拥有了“可视化”的平台,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嫁接上新媒体的广泛性、互动性,让广播新闻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台在时下众多的媒体竞争中,如何彰显自己的优势,怎样更好地贴近听众,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做的口播新闻以形式新颖,现场感强,传递迅速及时,贴近听众,成为带有鲜明广播新闻特色的新闻样式,从而突出了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多种媒体使出全身解数、参与“新闻大战”的激烈角逐中,如何发挥广播的优势,搞好经济报道,一直是我们广播工作者努力探寻的问题。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增强广播经济新闻可听性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之间“眼球争夺”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最关键的是报道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往往落脚在新闻的比拼争夺上,媒体只有在竞争中胜人一筹才能在众多媒体品牌中脱颖而出,体贴入微的新闻策划是媒体竞争中胜出的有力武器“。强化新闻策划意识,打造媒体宣传强势”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务必认真研究的课题。新闻策划是在新闻报道时,把事件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联系,主动地思考,从平淡中挖掘出精彩,从静止中演变出运动,从孤立中衍生出联系。新闻策划应更好地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11.
一、“现场同步报道”:让听众身临其境 新闻现场有着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加上现场报道的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具有同步性,所以,记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以及生动的现场音响采访,更能体现广播“音响”的自然性、传真性,更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在现场同步报道中,也更能将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以比其它媒体更快的速度满足人们获得最新信息的要求。我们的广播新闻,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现场同步报道形式,以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让听众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2.
刘晓涛 《记者摇篮》2004,(12):17-18
一直以来,广播新闻都是在编、采、播的生产流程下向受众传播的。然而,这种新闻传播模式的速度已无法跟上如今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了。更快、更新鲜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制胜法宝。那么广播媒体该如何打破陈旧的传统模式另辟蹊径呢?思考再三,总结一句话:就是让广播记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尽快实现从文字到口述的转换.更多地拿起话筒到现场口述新闻。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找到广播新闻独特的生存空间,扬长避短。发挥广播新闻的真正优势.是每一个广播新闻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快速反应.口播为主,资讯丰富”,是提升广播新闻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侯智 《新闻知识》2006,(5):71-72
现如今,我们时常可以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中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提法——打造“新闻精品”、实施“精品战略”。“新闻精品工程”已经成为各类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媒体内部也形成了人人争出精品、争创优稿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5.
陈莹 《新闻世界》2012,(5):54-54
如今,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网络媒体都在争抢“第一时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如何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听众传播信息成为了广播媒体正积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家广播媒体在新闻竞争中日益强化记者连线报道。笔者认为广播要实现抢先传播优势,吸引听众并提高受众到达率的竞争目的,记者连线报道是最大利器;而要做好广播的连线报道必须做到选取最有特点的新闻现场,强化报道的“画面”思维,并在注重语言表达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场音响,增加听众的现场感,从而调动听众的联想力,让听众在收听新闻时有“看”到新闻现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新闻要短,广播新闻更要短,新闻界一再这样呼吁。为什么呢?从广播的特点来看,报道迅速,先声夺人是它的最大优势。长篇大论,言不及义,听了半天,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然就要关掉或者调台。因此,广播要吸引更多的听众,充分发挥先声夺人的优势,新闻就一定要写得简洁明快。从广播的服务对象来看,要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使多类型多层次的不同听众都能从一次新闻节目中“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也要求广播新闻报道要广,条数要多,信息量  相似文献   

18.
一、“现场同步报道”:让听众身临其境 新闻现场有着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加上现场报道的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具有同步性,所以,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以及生动的现场音响采访,更能体现广播“音响”的自然性、传真性.更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在现场同步报道中.也更能将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以比其它媒体更快的速度满足人们获得最瓶信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任伟 《记者摇篮》2010,(6):63-63
近年来,我们在新闻实践中看到,在广播传媒中录音报道在不断增多。录音报道的增多,是广播传媒与时俱进,提高新闻质量的需要。也是广播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需要。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有现场效果、有被采访主体谈话式的消息、通讯、言论等新闻。那么我们作为广播媒体新闻工作从业者,应该如何发挥好广播新闻工作优势,做好录音报道呢?  相似文献   

20.
魏诠  王剑 《新闻知识》2012,(1):57-58,110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出现,以几何速度提升了信息数量和信息传递速度,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以"快"为优势的广播新闻。在微博时代,广播新闻需要扬长避短,并适时适度借助微博平台,才能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