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受体育价值的影响和制约,体育教学只有结合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判断,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为学生的价值取向服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体育的价值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相融合,树立综合素质健康教育观;社会体育价值和个人体育价值取向相容,多元化交叉融合发展模式的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刘俊一  张强 《冰雪运动》2009,31(6):66-69
运用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滑冰课的价值取向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滑冰课的价值取向从建国初发展至今,分别经历了滑冰课体现军事体育价值取向阶段、滑冰课充分体现前苏联体育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阶段、滑冰课完全成为军训课的价值取向阶段、滑冰课强调"三基"的价值取向阶段、滑冰课价值被学校体育忽视阶段和滑冰课的价值重新被学校体育再认识等阶段。指出我国学校体育滑冰课的价值取向应始终围绕学校体育的价值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将最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第一、以人文本"的价值取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的行为表现取决于价值取向。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进程的主体性地位突出,以有选择性的诉求竞技体育成绩的最大化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教育为目的,以文化为引领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美国高校的体育理念、体育属性与竞技体育实力构成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价值取向的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北京奥运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奥运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进行思考,建议以后奥运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检视、客观评价我国体育的过去,全面规划未来。提出对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进行调整:告别悲情体育,走近快乐体育;结束焦虑体育,迎接自信体育;正视金牌体育,欣赏魅力体育;调整奥运体育,发展多元体育;审视申办体育,关注效应体育。  相似文献   

5.
体育价值观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以社会需要为主要价值取向,还是以人的发展为主要价值定位,是体育目标的困难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价值需要重新估量;体育价值观凸显了人的发展取向,迫使人们回归思考体育的本原意义;体育既要肯定国家、社会的需要,继续发挥其工具价值,也要体现人的个体发展需求,实现其内在价值;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从培养先进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着手。对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理论做了研究和分析,以期对这一课题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为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更为完善的、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认为,排球普修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是贯彻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免费教育政策的客观要求;是落实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题中之意;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全面发展人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认知差异影响、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的影响和目标取向的评价体系影响。最后以此为基点,从理念、目...  相似文献   

8.
王畔领 《体育世界》2011,(7):107-109
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体育价值主体在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体育需要对体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体育价值取向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密不可分,是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发映。通过对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重新认识与解读,当前我国体育价值取向应是以人文体育价值取向为主导,承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及适当保持二者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围绕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这一主题,阐述价值、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内涵,厘清价值取向内在构成;从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趋于人本化、多元化以及对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日趋深化三个方面来对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体育价值取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认为,学校体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在国家发展层面是为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服务;社会发展层面是终身体育和民主化体育教育的实现;学校发展层面为丰富内涵、精细管理,均衡发展、强体兴校;学生发展层面是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最后,提出顶层设计,政策引领;多元参与,共同促进;科学管理,注重实效;确立目标,全面发展等学校体育现代化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希望以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从而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育人任务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