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常安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96-1098
为了解地域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3类,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予民间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对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受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为此建立宣传机制及研究机构,逐渐把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与民间体育活动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岭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了地域项目分类和开发存在问题探析。提出岭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要引入市场机制,强化不同地域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以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推动资源开发,积极结合全民健身计划来促进岭南民俗体育生活化,并提出了岭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思路。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21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原生体育文化经过历史积淀后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对广东省21市237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分类,并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民俗特征、文化内涵和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好地挖掘、推广和开发广东省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推动岭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和一些带有体育活动性质的民俗活动被纳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对山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征与开发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山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含晋商文化元素,呈现戏曲化的表现形态,体现武舞交融的审美情趣,具有传承的家族性和竞技的团体性等特征。一些资源面临消失,保护抢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只有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主要以传统武术、民俗社火、表演艺术类项目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标志性、继承与变异性、强身健体性、表演趣味性等特点;保护开发中存在着项目种类单一、缺乏保护资金的投入、缺乏理论研究、缺乏传承人和专业技术保护人员、没有形成中原体育非物质文化产业群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的先民在长期的征服自然,抵抗外敌,宗教祭祀,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活动,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容纳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使之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民族民俗活动都是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岁月的沉淀下成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归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和“民俗”类。这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体育活动的记录和承载,是继承、传播和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后人必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河南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入选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原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利用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中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利用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要注重民俗体育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之路,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在不失草根文化和乡土特色的前提下,大胆改良,增强民俗体育的吸引力,从而推动民俗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选取河东民俗绛州锣鼓与稷山高台花鼓作为研究对象,对两者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与活动特征进行考证梳理,从体育文化的角度,诠释其蕴涵的体育文化价值,以期实现河东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外交流与传播,为晋鼓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佐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厘清民俗体育和体育民俗概念之间的差异。以上海为个案,介绍其体育民俗的发展历程。认为:古代上海的体育民俗既呈现出江南民俗的普遍性,又具有上海自身的地域特点;近代上海体育民俗有了区域的分化,同一种民俗事象也呈现不同的发展路径。建议:厘清体育民俗各项目的归类;更好地依托传统节日、新型节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开展体育民俗活动;还体育民俗于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