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经多年,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已经转变为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形成直接源于信息技术的深刻变化,同时也根植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中.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新课程是新理念的反映和载体,而课堂则是以课为单元的内容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实施与创新.其中,课程理念是指导,课程是中介,课堂是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则是实现这一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微课教学模式运用在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辅助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课堂教学。微课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对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在实现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剖析,其目的是希望能够实现对"微课"的推广,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做教学研究就要走进课堂,多多地走进课堂,去研究真真切切的家常课、平常课。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不改变,新基础教育改革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课堂上究竟发生着什么?不走进真实的课堂,不观察最平常的课,教研员就了解不到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也不知道教师真正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教研员也只是了解了个大概,课堂调研就只能做闭门造车的研究,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指导"作  相似文献   

5.
微课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同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它越来越多地被广大一线教师关注与重视,并运用到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中,但从教学现状看,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成效相见甚微。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纷纷加入微课课堂有效运用的研究中。那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应当如何运用微课构建高效课堂呢?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高职的英语教育也要进行教育改革。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变化,也为人们生活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微课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也成为如何提高学校课堂的收听率,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话题,本文就对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教学实践出发,说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好处,并从中总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机课、上网课成了信息技术课的代名词,课堂上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常常面临尴尬处境。从新沂各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来看,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不受控制等现象,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原因,结合本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指出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优劣。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是对课堂中诸因素进行有效的调控,采取适宜的方式与策略,以学生的自我控制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实施为目标的过程。然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有其特殊性,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这对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考虑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我们需要重视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彭阳一中青年教师"高效课堂"大赛落下了帷幕。本次大赛历时五周,有57位教师参加了说课、作课活动,有近百名教师参加了看课和评课活动,可谓盛况空前!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发现当前"高效课堂"仍存在许多问题。一、对"高效课堂"理解出现偏差"高效课堂"一词的提出有其具体的社会背景,它是山东杜郎口中学实施课堂改革后,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提出的一个概念。从其产生的过程看,它并不是一种教学理念,更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代名词。课堂教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切实做到"会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一、加强对微课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进入课堂,而且在教学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了信息技术有效介入的课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这五个方面的新特点,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生活中的旋转》一课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什么样的课是好课”。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制定了初步的评价量规。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和对本文提出的评价量规的合理使用,能促使教育者真正做到把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到课堂中。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信息技术也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随着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融合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似乎已是触手可及的美妙前景。目前,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都采取了各种手段来提倡、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也有相当多的教师自发地学习信息技术,对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做了很多极有创见的尝试。K12教育软件交流中心中的1万余个课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在K12教育网的论坛上,就常常看到这样的帖子:“求助!说课急需课件!”也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用了课件,学生好像离我远了。”针对这些问题,编者特从K12课件制作论坛和信息技术教育论坛撷取了有代表性的两场讨论,希望与大家一起深入探讨,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进入了"微课"时代,微课具有简洁、生动、形象、拓展等特点,教师适时运用微课将对传统教育课堂实现有力改造,实现教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在概述微课与翻转课堂理论及翻转课堂的内涵与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以"驯服‘小老鼠’"教学为例,阐述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策略,旨在帮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灵活运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时间与空间突破,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也走进中小学课堂成为一门课程,从而对学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迫使每一个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面临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当然,这绝对也是一股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积淀校园文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文化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关系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学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中的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符合体"[1].对每个在校读书的学生而言,课堂文化关系到上什么样的课、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他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而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课堂效果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如何转变角色,构建新课改形式下课堂教学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兴教学资源方式"微课"和新兴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是网络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微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开放式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把教学内容微课程化和结构化,完成课堂教学改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现行高校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发挥基本的素质教育功能,完善现有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洪明 《教育学报》2007,3(1):10-16
"课堂主渠道"观点批判的实质,就是否定学校教育在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否定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依然起着主渠道作用;它是当前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过火"现象中的典型事例,非常值得重视.此论的错误根源在于,缺乏对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误解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的关系.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主渠道"观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辩证地看待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批判观,正确对待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要立足于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的发展,课堂教学录像课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课堂诊断、远程教学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方面。各级优质教学录像课比赛年年有,近年来本市有不少教师借助于教学录像课这个平台,参加全区或全国的教学现场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作为一名在教育信息技术化发展前沿的工作者,笔者对课堂教学录像课这个平台有很深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