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和器乐欣赏.   一般来说,人们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外部音响感知.第二阶段,想象联想.第三阶段,情感共鸣.第四阶段,理解认识.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发展过程,即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这里,感知体验为先,通过听觉直接接触到音响,在感知体验中发展联想(想象)思维,进入情感体验,最后通向理解,领悟音乐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感知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的综合体验中,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思维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蓉 《文教资料》2008,(5):60-61
琵琶文曲是琵琶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类作品.但在欣赏的过程中理解起来却比较困难.本文通过作品题目、整体情绪、情感体验、文学"移情"四个方面来阐述琵琶丈曲在欣赏过程中对情绪情感如何具体把握的问题,从多方面来理解琵琶文曲的内涵和意义,以便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3.
情感因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注重激活并欣赏学生的情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借助直观手段调动情感,借助姊妹学科深化情感,酝酿、创设、激发、培养学生丰富美好的情感并将它转换为写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4.
学习的过程亦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这里的情感包括多种类、多层次的情感现象.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数学教学中,情感随着认识过程从觉察某种现象并愿意做出注意——做出需求的反应——对行为的满意欣赏——形成个性、人生观,这与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应用是紧密平行交叠着发展,共存在一个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5.
文学创作是变善为美的创造,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自我解构和表达愿望释放和升华情感。文学欣赏是陶冶情感的主渠道,读者在欣赏过程中通过生理联觉产生情感认同和情感趋异两种相互博弈、循环上升的心理状态,进而不断扩大与深化多样情感。作者和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亲历情感的起伏与变化,当创作或欣赏结束之后,人的情感就像得到一番锻炼一样,愉悦感油然而生,愉悦方式潜移默化,进而养成良好的、平和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音乐艺术欣赏是人们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把握.人们通过耳朵去倾听抽象、流动的乐音,以听觉为传染系统,引起心理反应,通过一定的类比、联想,产生某种感受,以致产生美感,这是一个从有声到无声的过程.本文从官能的欣赏、情感的欣赏、理性的欣赏几方面对音乐欣赏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情感分析的合理运用可以突破某些诗文欣赏中遇到的难点,也更有利于落实情感教育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欣赏诗文的积极性。但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去欣赏诗文,势必要求欣赏者本人有同作者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体验、人生阅历、思想情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情感的引导,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情感共鸣在美术欣赏中是一个核心问题,贯穿在高层次的审美活动之中.情感共鸣是学生真正进行欣赏的标志.在欣赏中,引起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推荐和赞赏的作品不能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即使教师备课认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仍会造成欣赏的失败.欣赏课常会出现教师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地讲,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昏昏欲睡的听的现象.这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情感共鸣的作用,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从而造成欣赏的中断、师生的隔膜,致使美不能被感知,最终达不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蒋维 《儿童音乐》2010,(11):48-51
鉴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音乐鉴赏教学要促使学生由低层次的直观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必须通过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像联想——理解认识——审美评价这些过程来实现。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学生在有限的艺术空间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在艺术情感体验和冲击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运用理解认知,情感体验,准确细致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联想等,情感过程指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和爱习好恶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热情,心境等,其中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是在欣赏音乐时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  相似文献   

11.
欣赏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指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一切与情感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相应能力、发展个性的教学促进因素,主要包括作品本身的情感因素,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学欣赏的过程 ,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欣赏规律和创造特点。散文欣赏的特点是 :散文欣赏自始至终洋溢着想象的情感活动 ;在散文欣赏中作品的形象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 ;散文欣赏能使欣赏主体潜移默化地受感染、移性情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把所有在人类心灵中占据地位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我们的感性和情感,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丰富联想,进入作品的情感氛围,从而将情感延伸,达到情感培养目的的过程。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培养呢?1.分析美术欣赏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一个让学生从形式到内容把握的过程,而且总是在学生乐意接受的情况下进行的。正如鲁迅先生谈到观众看戏时说的“看客的取舍,是没有强制的,他若不要看,连拖也无益。”怎样让学生主动融于美术作品的情感氛围,主动进入角色呢?我认为主观灌入式是不可取的,详尽而有重点的分析才是必要的手段。欣赏中的分析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是对作者与作品的分析。其二是作者…  相似文献   

15.
文学欣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文学欣赏则是一种具有审美感受的心理活动;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欣赏者对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体验的积极运转和相互交织的过程。笔者认为,人们在进行文学欣赏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中,以想象和情感表现得最为突出。本文试图就此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是指人们对某一音乐进行感知,然后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欣赏的过程中,让欣赏者的思想情感与音乐表达的情感相交融,产生心理共鸣是一种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因此,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就要从优秀作品欣赏、基本的音乐知识、音乐的历史背景、相应的生活经历等方面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幼儿欣赏名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过程。通过欣赏,可以引导孩子从不懂得欣赏到喜欢欣赏,最后获得审美体验达到初步具有审美理解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名画欣赏中幼儿的互动作适宜评价。通过精炼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价值肯定和精神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它一方面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感受作品的深层情感与精神内涵,另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幼儿在名画欣赏中适宜的多样性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和器乐欣赏。一般来说,人们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外部音响感知。第二阶段,想象联想。第三阶段,情感共鸣。第四阶段,理解认识。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发展过程,即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这里,感知体验为先,通过听觉直接接触到音响,在感知体验中发展联想(想象)思维,进入情感体验,最后通向理解,领悟音乐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感知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的综合体验中,…  相似文献   

19.
曹张健 《学子》2013,(9):41-41
一、触动学生情感,体验润物无声美术欣赏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活动。它始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觉,通过视觉、知觉联合后再融入情感的过程。学生只有拥有了真正的体验,有了情感的触动,那欣赏才可谓是真真切切的。基于此,在美术欣赏时,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参与,综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我在教学"色彩的情感"一课时,先安排学生对战争的残酷图片进行一番欣赏,并配以浑厚沧桑的音色对图片进行逐一讲解,那低沉的音乐,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学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曹张健 《学子》2013,(11):41
一、触动学生情感,体验润物无声美术欣赏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活动。它始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觉,通过视觉、知觉联合后再融入情感的过程。学生只有拥有了真正的体验,有了情感的触动,那欣赏才可谓是真真切切的。基于此,在美术欣赏时,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参与,综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我在教学"色彩的情感"一课时,先安排学生对战争的残酷图片进行一番欣赏,并配以浑厚沧桑的音色对图片进行逐一讲解,那低沉的音乐,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学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