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语录     
生活教育除本身是武器外,并是一种粗茶淡饭,使人吃了能生长一种力量,去为民族解放、人类解放事业而战斗。目前我国是处在一个非常严重时期,要渡过这个难关就要动员一切力量,生活教育社应为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而努力。生活教育是有而一向未曾公开的朋友,一个是贫穷,一个是患难。十五年来的生活教育社同人是忍受了一切困苦与阻难,但是为了生活教育事业的推行,都能为生活教育事业而牺牲。  相似文献   

2.
高三一年,由于准备高考,学生学习生活高度紧张,学习几乎挤占了学生生活的所有时空,生活变得单调而乏味。生活的乏味,心情的紧张,使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为素材的枯竭而苦恼。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几乎成了这些学生高考作文时的最大障碍。而有些学生过去作文不错,但由于高三这一年学习生活的紧张,无暇顾及其他,时代“活水”  相似文献   

3.
达永梅 《甘肃教育》2011,(16):68-68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相似文献   

4.
一、意蕴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创共享的一种语文生活。现在的语文课堂虽然较以往多了一些“活跃”,但师生关系依然严肃而紧张,学生的课堂生活、语文生活规范而沉闷。为使学生课堂生活、语文生活更多一点舒心,多一点惬意,多一点生命的本真,聊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滴水     
有谁细细地感悟过一滴水呢?一滴水再平淡不过了,无色亦无味,有时一如我们的生活。在阳光下,一滴水可以幻化出迷人的色彩,而在爱中,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含蓄而隽永。没有人因水的平淡而厌倦饮水,也没有人因生活的平淡而摒弃生活。日子平淡如水,而在平淡之中,可以找出许许多多不平淡的东西来。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把一鱼缸水拿进教室,对同学们说他看见了水中有一条透明的鱼,同学们围拢过来仔细地看着,过了一会儿,大家纷纷说看到了那条美丽而透明的鱼。其实,生活也是如此,许多美好的东西要用心去领悟。一滴水可以蕴藏海的浩瀚,平淡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幸福     
<正>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也许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而我却知道,有不少人,甚至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因而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们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极富创造乐趣的生活,也是一种充满爱意的生活:是一种平静而又朴实的生活,又是一种富有而又高贵的生活,更是一种积极明亮、充满快乐的人生境界,清贫且悠扬,富足且高雅。  相似文献   

8.
胡金凤 《时代教育》2014,(8):205+212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叶圣陶老先生的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让学生的作文有内容、有个性、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必须根植于生活。  相似文献   

9.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了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味,顾名思义,以生活为轴心而孕育出的品位和感悟。生活味母语教学便是营造母语运用氛围,在课堂中引进生活元素,激发符合学生童心的最真切、最强烈的生活感知能动性,取知识于生活,用知识于社会生活的一种童心教学模式。一、生活味——母语的生命之源母语因生活需要而生,也因生活得到延续和发展。在发展中,祖先们通过对生活中实物的描绘,实现了传达信息的生活目的。在执教苏教版第三册语文《荷叶圆圆》时,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英语教学局限在为了学习而学习,只会让学生觉得英语成为了一种负担和压力,而忽略了其作为一种"生活工具"的本质。我们应该把英语和生活更多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和应用英语的机会,让英语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陶行知将学生一词分而化之,认为"学"是要孩子自己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学,而"生"更多的是指儿童的生活及学会生存。这种朴实而新颖的学生观令人赞叹。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更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主张教育来源于生活,要以生活为中心,强调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生活教育的场所,他则认为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应利微 《考试周刊》2008,(24):34-36
生活化教学是从学生生活出发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行为,是基于教学与生活相互融合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思路,是对教学的实践和对生活的解读的综合.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生活化教学受到了各学科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的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向生活延伸而接近数学学习的本质,可以通过生活向教学的靠近而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在情景创设中引入生活,在数学思考中融入生活,在互动学习中解读生活,在数学应用中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原本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场合 ,师生共同展示生命活力的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过程。但在现实课堂教学实践中 ,人们却把它简单地概括为一种认识活动。在这里 ,一切都为着知识而存在 ,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活着 ,学生为接受知识而存在 ,以知识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主宰了整个课堂 ,课堂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教师与学生“买卖”知识的“交易所”。课堂生活变成了一种压抑、贫乏、困苦而艰难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严重压抑 ,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激情、热情和理想的消退。现代生活“主体性丧失 ,价值失…  相似文献   

16.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行为与学生的生活相伴而生,因学习、生活的需要而实践,因实践而让学生体验成功,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可是,如何让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成为生活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17.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此,我以为,如果能让教师群体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的教育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幸福而完整"。单是受教育者"幸福而完整"而忽略了施教育者的生活状态,是不公平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李彤 《阅读与鉴赏》2006,(11):46-46
初三的生活是紧张的,也是快乐的。小作者避开了紧张的学习,以一种轻松和略带调侃的笔调讲述了初三生活中的几个片断,简单而真实,而快乐就蕴含在这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中,只要你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胡同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色彩斑斓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如此。我生活的世界平平淡淡,却充满了神奇色彩。在我身边,有许多平凡而又可歌可泣的人。正是他们,在我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中增加了一  相似文献   

20.
榜样教育法内在机制及实践反思——以北京大学实践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榜样教育法富有成效,根源于客观事物发展不平衡性与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所特有的自我反思性及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以共同构筑的生活世界为基础,通过人所特有的社会心理特征——模仿心理,榜样示范活动与学习者的行动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均衡。传统榜样教育法中,共同生活世界的构筑成为其生效的内在根据;而在传统社会生活向现代社会生活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生活世界的缺失而无法构成这种内在张力而使得榜样教育法效果弱化。而北京大学的榜样教育遵循了科学机制而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