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写作,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训练中,我们除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丰富自己见闻、积累妙词佳句等个人素养外,还应充分开发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利用它来为学生开凿一个能使其文如泉涌的“泉眼”,使之能有所思、有所抒,并能写其所想,轻松落笔。  相似文献   

2.
何谓“作文”?叶圣陶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但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作文。找一条什么路径能让我们的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应该渗透和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要求“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一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是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放在首位,让他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让作文真正成为生命的对话与个性的张扬。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文,张扬个性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学生作文或是无话可写,或是缺乏生动具体的情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使小学生作文内容充实,情节生动而富有吸引力呢?挖掘社区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孙琳 《现代语文》2011,(2):124-126
“占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期,应让孩子放胆子去写,消除写作的神秘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志”,这就要求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写作应是学生生活的需要,情感表达的需要,交流的需要。为此,我们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9.
日常练笔可称为写作教学的“雏形阶段”,可以让我们的“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几年来,我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坚持让学生日常练笔,体会深刻,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0.
李文 《辽宁教育》2006,(7):50-51
一、让日记打开孩子写作兴趣的天窗。引导学生喜欢用笔“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部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两句都告诉我们,习作其实就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一种记录生活、表达感情的方式。大多数孩子在与他人聊天的时候。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甚至是眉飞色舞,但一提到写作。顿时像被霜打了的茄子——蔫了。究其根源,就是孩子没把写作当成是一种表达,他们只觉得那是作业,是为了考试而不得不爬的一座山。我们可以尝试让日记打开孩子写作兴趣的天窗,引导学生喜欢用笔“说”话。如何让学生爱写日记,坚持把日记写下来,而且越写越好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应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二者的观点都是习作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恰恰是完全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如果语文教师能因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资源,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最终达到“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善于写作”。  相似文献   

12.
梁琳 《现代语文》2014,(4):125-127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让写作成为学生自我生命的表述形式应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坚持开放原则: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之外,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心声,让“人”融入“文”,让“文”包蕴“人”。  相似文献   

13.
张立杰 《教师》2012,(4):59-5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教学中要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激发热情,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近年来,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命题”、“选材”、“写作形式”、“作文指导”等方面显得过于陈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写作有一种畏惧心理,觉得“无话可说”。因此,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们明天就写桂花吧!”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我潜心摸索读写结合方法,促使学生阅读和习作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生活资源,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并行之于文呢?一、求真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