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震科技档案是指从事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与救援的科学研究、仪器研制和基本建设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磁盘(带)、光盘、录像带、影片、照片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地壳板块构造学说主导了地震学领域。地震科学家将地壳分成若干大的板块,认为板块之间的断层活动和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是破坏性地震的主要成因。开展历史地震档案资料编研,利用历史地震档案资料编研成果,是做好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信息基础架构以及美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建设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面临的地震科学前沿问题,提出了在未来5到10年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发展的战略方向。即扩展和完善地震信息网络、建立地震数字化数字体系、发展高性能计算数字模拟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和建立地震网络协同、应用信息通信新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信息基础架构以及美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建设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面临的地震科学前沿问题,提出了在未来5到10年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发展的战略方向,即扩展和完善地震信息网络、建立地震数字化数字体系、发展高性能计算数字模拟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和建立地震网络协同、应用信息通信新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相似文献   

5.
《科技档案》2008,(2):23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6.
地震乃自然灾害之一,是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所说的地震一般都指的是天然地震(非天然地震是指如矿山开采等引起的人工地震等),主要为两种。一是构造地震,一是火山地震。构造地震即由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而产生的地震,地震若是超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就会造成灾害,其破坏性强和影响范围广,往往会在瞬间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因此,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人们最恐惧的莫过于地震了。我国是多地震国家,由地层的结构所决定。强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7.
李涛 《云南档案》2004,(3):36-37
云南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复杂,一方面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观,一方面也成为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抗震减灾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大量的地震档案。在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的这些珍贵档案中,有一份写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地震考察报告,经专家考证,是近代中国第一篇关于地震的科学考察报告,对我国地震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斜坡带平湖组砂体发育模式及分布规律不清限制了斜坡带勘探开发评价进展。从基础资料深入分析出发,井震结合明确“振幅-频率-波形-反射外形”四个参数为地震复合微相描述敏感参数,在此基础上依托BP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地震复合微相自动识别。明确斜坡带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潮汐砂坝及席状砂等多类型砂体发育规律,为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上海5家主流报纸关于5·1 2地震新闻报道的主题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难性新闻报道在不同时期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中国5·12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大报纸本着透明,高效、快速的特点,对地震进行了报道。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上海5家主流报纸的地震报道进行内容从主题词角度的追踪分析,拟从中探索我国报纸媒体在灾难报道上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简称《地震档案分类表》),于1988年立项,历时六年,七易其稿,编制完成。我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以《地震档案分类表》为准绳,使地震科技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科技档案》2008,(2):40
一、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震。 二、动物反常表现: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挖掘分析在地震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壳活动越来越频繁,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每次地震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地震监测工作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需求,引起了诸多关注,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地震监测系统中。随着新技术被应用到地震监测中,日常监测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被采集到监测系统中来,传统的专业数据采集基站已经无法应对海量数据建模分析要求。本文拟从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方面入手,从已有地质信息采集平台提供的海量数据源中提炼筛分信息,并对其中的有效数据进行发掘、建模、分析,探究其在新时期地震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这一部分地质构造带在比较长时间内不太可能再发生规模巨大的地震了,因为这次世纪大地震及其后几次剧烈余震释放出了太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张盼盼 《档案》2023,(1):48-54+61
有明一代,地震频发。而宁夏作为中国陆地地震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其在明朝(1368年-1644年) 277年的时间内,大小地震累计174次,地震灾害贯穿了11朝,共84个年份,平均地震频率0.63次/年,远超该区其他朝代。纵观明代宁夏地震活动史,可以看出其在时间分布上,以明代中期最为活跃,在空间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宁夏北部贺兰山和南部六盘山两处地震带。同时,明代宁夏地震活动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震前的各类预兆、震时的各种异变以及震后的次生灾害,这些无一不在当时造成深重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丽 《今传媒》2015,(3):112-113
在汶川地震、奥运会、两会开幕式、纪念日等重大事件面前,各大报纸的头版纷纷让位于这些"特别事件",而且极尽各种视觉表征之能事,视觉话语无疑成为各大报纸重点呈现的元素构成。与其他重大事件一样,2013年的雅安地震同样占据了报纸头版的重要篇幅和位置。无论党报、都市报和行业报纸,其头版位置无一例外将目光转向了雅安地震。  相似文献   

16.
地震科研档案是在地震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记载和反映地震科学研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载体的科研文件材料。地震科研档案是地震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地震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地震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趋显著,科学、合理地做好地震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科研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以利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地震科学数据共享过程中存在数据种类繁杂、数据量大而存储线性扩展困难、检索性能瓶颈等问 题,从核心地震业务数据资源入手,梳理了地震观测、探测、实验与试验、专题等7大类科学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 集成重构了一套全新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该平台以数据集为基本单位,为地震科研人员、监测预报人员、地震科 学爱好者等全行业用户提供开放、统一、便捷、一站式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南亚——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地震发生相对多的地区分布广、不均匀。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仅1949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近千次,其中造成破坏和伤亡的130多次,占14%;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强震有15次,震塌房屋832万多间,伤亡人数达4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元。其中,所在地区的档案馆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市发生的强烈破坏性地震使距震中较近的包头市及其周围的盟市县区的共14个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馆库建筑受损,装具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2005年11月26日上午,江西省瑞昌市、九江县发生5.7级地震,处于地震震区的瑞昌市和九江县等地档案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所带来的灾害损失将越来越重,灾害的预防性措施对减轻损失所起的作用越发重要了。  相似文献   

19.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8,(18):12-15
5月19日-21日:全国哀悼日;中国发起抢救生命大总攻;地震孤儿收养潮来临;地震损失尚难以准确估量  相似文献   

20.
地震报道这样的重大选题,除了央视、各大卫视等电视媒体外,对新闻性有追求的地面民生新闻频道也有自己的操作规程。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的地震报道操作为例,展现地面频道民生新闻栏目对于地震选题的报道原则、选题方向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