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区滴灌棉田灌水量与灌溉周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其节水增产的优势,近年来,膜下滴灌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农田得到了迅速推广。由于轮灌仍是目前农田用水分配的主要方式,并且还需要考虑滴灌产生的土壤盐分积累问题,因此,对滴灌灌水量(Q)、灌水周期(T)以及相应的深层下渗(L)关系研究,不仅是农田用水分配的要求,也是盐分控制的需要。本文利用田间试验数据校验HYDRUS-2D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并结合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分析不确定蒸散下的Q-T-L关系,结果显示:①总体上,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可支持的灌溉周期增加,同时深层下渗增加,Q-T-L关系曲线表现为非线性关系;②其中存在3个关键Q-T阈值点:深层下渗出现点(Q为35mm,T为5d)、灌溉周期增加减缓点(Q为65mm,T为10d)、最大灌溉周期点(T为11d,Q为120mm)。因此,①在以水分利用为优先的模式下,最大灌水量不应超出35mm,最大灌溉周期为5d;②在灌溉间隔时间优先的模式下,有最大灌水周期11d,所需灌水量为120mm,适宜的灌水周期为10d,所需灌水量为65mm;③在有盐分淋洗需求模式下,适宜的灌水周期为10d,所需灌水量为65mm,产生下渗量约占灌水量17%,可用于根区盐分淋洗;④潜水位对灌溉产生作用的阈值深度是-300cm,高于时潜水可以补给根区土壤水分,从而增加灌溉周期。利用本文数值模拟与方法,可以为不同气候与土壤情形区域农田滴灌灌溉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膜下交替灌溉在西北旱区番茄中的适用性,将膜下滴灌和交替灌溉相结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下限、灌水定额对番茄耗水和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番茄生育期耗水强度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开花~挂果期。交替滴灌条件下,番茄生育期灌水13次,其中定植水50mm,开花期灌水45mm,挂果期灌水198mm,灌溉定额为293 mm的灌溉制度具有明显的经济产量效益和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3.
吴战平 《资源科学》1994,16(5):73-77
本文根据贵州省大娄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瓦赫宁根方法估算了大娄山南坡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的最大单产量。结合玉米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指出,提高山区坡地水分资料的利用效率,可使各高度层玉米产量明显增加,坡地中部为玉米产量最高层。同时对玉米增产应采取的大娄山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贵州省大娄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瓦赫宁根方法估算了大娄山南坡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的最大单产量。结合玉米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指出.提高山区坡地水分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使各高度层玉米产量明显增加,坡地中部为玉米产量最高层.同时对玉米增产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行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研究投入的不断增多,我国种植已经使用了滴管栽培技术,将覆膜与节水充分结合,让农业种植效率更高。在这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温度能够有效提升,并且达到一定程度的蓄水能力,保障了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栽培模式、选种、覆膜、调节时间以及防病虫害等方面的完善达到玉米种植的系统化管理,从而提升产量与质量。本文基于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要点,分析了玉米种植各阶段的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技术应用要点,旨在优化玉米种植,提升该技术应用效力。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主要针对我国现行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节水灌溉技术和技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阃)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对节水德灌溉技术和一些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物节水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限制作物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子,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倍受人们关注,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率是缺水地区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除了节水灌溉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之外,深入了解那些限制和调控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鉴定和筛选生理和育种性状,从而有可能在水分有限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生物节水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生物节水的机理就是通过遗传改良和生理调控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加强生物节水的机制与途径的研究,无疑会为节水作物品种的选育开拓新的思路,同时也将为节水灌溉和旱作栽培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滦平试区春玉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肥料─产量效应和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分─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水分─产量效应接近显著水平,而肥料─产量效应在任何水分条件下均为正效应。作者认为,在目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是肥而不是水。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当地春玉米合理种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进行的盆栽试验,分析了玉米在不同氮肥水平和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生物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受到水分胁迫后,生长发育状况与产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适量的增加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玉米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12.
节水型农业是以节水高产为中心,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并保证水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条件的农业。它主要研究解决节水高产、水资源供需平衡、输水灌水、农田蒸发和作物蒸腾中的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本文以南皮节水农业综合试点为例。系统阐述了上列问题。供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苛水灌溉技术是此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啦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帝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对节水德灌溉技术和一些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滦平试区春玉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肥料——产量效应和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分——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水分——产量效应接近显著水平,而肥料一产量效应在任何水分条件下均为正效应。作者认为,在目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是旱地、春玉米、水肥效应  相似文献   

15.
梁季阳 《资源科学》1997,19(1):23-27
农田节水灌溉的重点在两方面:一是灌溉技术:二是科学的灌溉管理制度。本文构造了节水灌溉系统框架;供水子系统、农田需水系统,农田水分动态系统和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论述了节水灌溉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给出了在限制供水条件下最优灌溉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系统求解  相似文献   

16.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能够将节水技术与覆膜栽培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项全新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以新疆乌苏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例,对棉花膜下滴灌工程进行介绍,并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节水灌溉对水稻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并对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所特有的生理机制作了较细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溉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灌溉水和自然降水,根本目的是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至作物耗水过程中的损失,最大限度她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量和产值.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针对现行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八五二农场试验,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采用无水层灌溉制度,利用大区对比法,对灌水量、土壤温度、降雨量、生长观测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找出节水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