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许多教师为备课所累,强烈呼吁改革备课,甚至有人提出应该废除写教案. 而笔者以为,从教学工作的特点来说,无论教育怎样改革,备课的价值不容置疑,写教案这一环节不能改掉.备课改革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写教案的问题,而是解决备课中不求实际的风气和高耗低效的问题,使老师们在备课中追求教育智慧,享受成功愉悦,让备课成为教师智慧财富的积累与丰富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教师为备课所累,强烈呼吁改革备课,甚至有人提出应该废除写教案。而笔者以为,从教学工作的特点来说,无论教育怎样改革,备课的价值不容置疑,写教案这一环节不能改掉。备课改革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写教案的问题,而是解决备课中不求实际的风气和高耗低效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如何备课,备课的质量如何?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如何上课,如何在课中开启学生的智慧门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并写好相应的教案。教师上课可以不看教案,但不能不备课和不写教案。教师认真备课,同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改进备课和教案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备课的质量,使教学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整体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备课中除了应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重点、…  相似文献   

4.
备课杂谈     
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教师的备课也与其他教师不同。要全面研究这个问题,不是笔者所能办到的,这里只谈几个具体问题。备课与写教案“备课”与“写教案”都是教学的准备活动,但“备课”包含全部的准备活动,而“写教案”,只是准备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把二者“合而为一”了。这主要是由于领导者在检查教师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备课解释为单一的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备课与课堂教学脱节的重要原因.在备课中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和回归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摆脱被异化的备课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的备课观     
1.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不要将备课和写教案画上等号。写教案绝不等于就是备课。我们通常所谓的写教案,最多也只能算作狭义的语文备课,我们应该树立大的语文备课观--终身备课。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应该用一生去备课。终身备课是以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上好每一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备好课,写好教案。随着新课程逐步广泛而深入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的推陈出新,如何备课、如何写好教案的问题就提到了每一位教师面前。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备课观念,在备课时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备课不等于备教案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相似文献   

9.
备课与教学,是学校教务管理中必须认真处理的一对基本矛盾.传统的、目前通行的做法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定期标准化检查评比教案,且结果与教师诸多利益挂钩.此做法衍生了诸多怪现象,如写而不用、写用对立、抄摘教案、复印教案、下载教案等.相当部分教师写教案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无奈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中学英语备课要备写规范,备课要体现教学思想,遵循教学原则,要处理好备课中教师用书的作用,处理好因材施教与创新的关系,认真细致地写好教案。  相似文献   

11.
备课写教案应注意的几个薄弱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天天在讲课,讲课前要备课、写教案。但如何能备好课、写好教案,使教案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却大有研究的必要。多年来笔者纵观广大教师在备课、写教案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如能注意克服,对提高教学质量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备课、写教案中其薄弱环节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备课制度,是学校实施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备课制度设计细致周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总是以教案的撰写为蓝本,总要把要上的课事先作假定,忽略了学情,没有考虑到千变万化的课堂。针对以上弊端,我校近年来借课改实验的东风,大胆重建备课制度,开始尝试进行教案改革,为教师减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有利于集中教师群体的智慧,增加教师之间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机会,实现以老带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教师存在很多困惑,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教材研究不…  相似文献   

13.
一、备课≠备教案什么是备课 ,顾名思义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 ;如果谁没有写教案 ,那一旦发现 ,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 ,不仅要受批评 ,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 ,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 ,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 ,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  相似文献   

14.
谈备课中的背功●亓臻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案写好了,不等于备好课了,写好教案不是备课工作的结束,写好教案也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功夫,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  相似文献   

15.
崔瑛 《早期教育》2002,(6):10-10
前不久在全市幼儿园教师座谈会上我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您认为当前备课写详案对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有实际效用?您认为目前对教案的检查是否有实效?第一个问题回答"否"的占56%,第二个问题回答"否"的占58%.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当前备课写详案缺乏实际效用,备课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应付检查.在教案的抽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备课中仍存在不尽如人意和值得反思的地方,1.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内质.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管理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不少学校,管理者往往把检查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质量源于备课质量,要做到有效教学,首先要做到有效备课.而不少教师把备课理解成照看教参、教材、以及其他参考书写教案,备课不具有实用性.“三次备课”模式其实就是教案的预设、课前反思、课堂验证,课后再备课、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这种备课模式提高了教师备课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也能使数学课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教师备课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育研究部门应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上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引导教师重视备课和课堂教学工作,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教师把注意力转向备课和课堂教学上。在备课上,教师要掌握课标,熟悉教材,改革教案,变教案为讲义,充分发挥教案的资料价值和保存价值。课堂教学要达到"两率"要求,即100%以上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90%以上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其核心要做到让学生"学会"知识,让学生"会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是备课,写教案就是其中的主要环节.教案只是备课的基本构思,如果教师简单地认为教案就是一本知识集合,那么就失去了备课的真正意义.教师应当重视备课,认真备课,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知识、学生基础等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融汇贯通,进而编排科学合理程序、选择合适教学方法的过程。传统的备课方式,特别是教案编制中不乏存在抄袭他人教案、沿用旧教案、写应付检查的教案等不良现象,这种做法既浪费人力物力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备课成为一个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广泛整合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呢?我校自2006年秋开始创新备课方式,通过改革组织方式、呈现方式、检查方式,将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师生共用“四合一”优化设计,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