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藏书家尤袤,字延之,号梁溪、遂初。无锡人。生于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卒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尤袤在历史上是一位封建循吏。《宋史》本传对他的赞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扶农桑;(2)恪礼仪;(3)扬道学。他深为封建统治者所赏识,宋孝宗亲口对尤袤说:“如卿才识,近世罕有”。尤袤还是南宋初著名诗人。他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诗坛上称为“南宋四家”。四人中,尤袤与杨万里交谊最深。《诚斋集》中保留了不少杨万里赠尤袤的诗,其中有“谁把  相似文献   

2.
藏书是保存与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许多古籍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尚能传承至今 ,这与历代藏书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十分注意对图书的收藏 ,因而成为文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众多藏书家中 ,南宋目录学家、史学家 ,诗人尤袤是其中耀眼夺目的一位。尤袤 ,字延之 ,号梁溪 ,宋常州无锡 (今江苏无锡 )人。生于南宋建炎元年 (112 7年 ) ,病卒于宋光宗绍熙五年 (1194年 ) ,终年 6 8岁。他从小聪明过人 ,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 ,只要是他没读过的 ,总要千方百计找来阅读。而且 ,凡是他读过的书 ,都要作笔记 ,并写…  相似文献   

3.
郑樵目录学思想的理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1104—1162)是南宋初年著名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郑樵学术思想的精华,一是“会通”精神,二是注重“实学”。由此可以演绎出郑樵目录学思想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4.
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嗜书成癖,他广收博采,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并“汇而目之”编成《遂初堂书目》。友人陆游曾光临其藏书室写下《遂初堂诗》,盛赞其藏书之富:“异书名刻堆满屋,欠伸欲起遭书围。” 尤袤读书更是如饥似渴,每日公退便闭门谢客,躲进书房专心攻读。他曾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遂初堂书目序》)这段话成为文人嗜书的格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此事,写下“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的诗句。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曾以此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四当斋”。  相似文献   

5.
论版本著录之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认为,最早著录图书版本的书目是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即称:“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近人汪辟畺也称《遂初堂书目》“一书兼载数本,则又开后世版本学之先河,又晁陈二家所未逮也”(《目录学  相似文献   

6.
版本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学者)都认为只限于书册形态的“版本”。钱基博《版本通义》说:“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吴则虞《版本通论》认为,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一书记其不同刻本)出,“言版本者直视为先河矣。”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  相似文献   

7.
南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所建的“万卷楼”是我国私家藏书中早期代表之一。本文对万卷楼及其创始人作了简单介绍,并就该楼形成的历史、社会和个人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略加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耿文光的目录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清代目录学家耿文光的生平、著作和目录学成就.分析他的"读书目录"的内容和特点,指出他在清代目录学家独具特色的贡献,以及他的经验对于当代目录学研究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著名目录学家谭瑟勒学术思想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当代著名目录学家谭瑟勒学术思想初论程焕文(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1979年,执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目录学研究牛耳的“弗吉尼亚大学目录学会”理事会和被美国目录学界将本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称为“鲍维尔斯时代”的弗雷德森·鲍维尔斯(FredsonBo...  相似文献   

10.
“邸报”一词未见于唐人的著述,仅在《全唐诗话》中有一段关于大历诗人韩翃的记载,其中讲到了邸报。然而,《全唐诗话》乃贾似道门客廖莹中假托南宋初年的名士尤袤所作,廖莹中距韩翃生活的时代相去已有五百年,“邸报”一词至少已流行了二百多年,将宋人语汇写入唐人口语的可  相似文献   

11.
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是唐代诗人绝句的总汇。编辑者是宋代洪迈。洪迈(1123——1202),鄱阳(今江西)人。他不仅是唐代诗歌的编辑,也是南宋有名的学者。他从小好学,“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览群书,涉猎极广,学识渊博,经史百家,医卜星算,都有研究,尤其熟悉宋代掌故。他二十三岁时中第,绍兴三十一年,三十九岁时迁左司员外郎,第二年奉命出使金国,金国要他在表中改“陪臣”二字,并用旧时的臣礼朝金,他坚决不从,没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其著作《校雠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在章学诚的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深者有三人:一是其父章镳,乾隆七年进士,曾任湖北应城知县,为官清廉,性嗜史学。学诚“自少读书,不甘为章句之学”,惟对史学情有独钟,十五、六岁即“取《左》、《国》诸书,分为纪表志传,作《东周书》几及百卷”,这显然与家学渊源相关,是其父导之入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清代目录学家耿文光的生平、著作和目录学成就.分析他的"读书目录"的内容和特点,指出他作为清代目录学家独具特色的贡献,以及他的经验对于当代目录学研究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收录比较丰富,共著录书1496部,除去重见者为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南宋以前我国古代的各类著作,尤以收罗唐、宋(北宋和南宋初)时的书籍更为完备。可补《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之阙。更有不少书籍在今天已残阙,甚至亡佚,因而就显得有较大的史籍参考价值。《郡斋读书志》以其著录丰富,解题完备翔实,不但开私家目录优良传统之先,而且为后世目录学家所推崇仿效。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就是仿《读书志》而作,同时称该书“其所发明,有  相似文献   

15.
田艳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0(6):161-162,168
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他的《郡斋读书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以此,通过揭示《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体系、著录方法,说明了《郡斋读书志》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地位和作用,彰显了晁公武的目录学成就。  相似文献   

16.
略论梁启超在目录学和藏书上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著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目录学家和藏书家。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1929年,出生于地主家庭。幼时很聪明,五岁从祖父读《四子书》、《诗经》。祖父经常向他讲古代豪杰哲人的故事,用宋末、明末有民族气节的人物事迹教育他,六岁跟随父亲学习中国略史和《五经》,十一岁考中秀才,他读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书后,开始明白旧学的学问。十三岁专心钻研训诂方面的知识,十五岁肆业于“学海堂”,十六岁中举。后又从师康有为,曾…  相似文献   

17.
柳和城 《出版史料》2003,(2):96-100
孙毓修先生(1871~1923年),近代著名编译家、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他1908年开始主编《童话》丛书,被誉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茅盾语)。他热诚倡导儿童文学,《少年杂志》是他又一有广泛影响的杰作。《少年杂志》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种月刊,创刊于清宣统三年二月(1911年3月)。  相似文献   

18.
(一) 费正清,原名费尔班克(John King Fairbank)其汉名是梁思成为他起的,取正直清廉之意,且与英文原名John King谐音。他一生四次来过中国。在回忆录中他说“南达科他州正是以它的开旷、辽阔而促使我研究中国。”[1]“研究中国似乎想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机会,一直延伸到未知的地平线,等待着我去勘探和开垦”[2]他最终走上了研究中国的道路,并成为西方汉学家之魁首。在回顾50年的汉学研究生涯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是我的母亲“灌输给我的两种精神品质:回答挑战时的自信心和在地平线上消失的安全感。”[3]美国学者余英时则指出:费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哈佛燕京图书馆宏富的藏书。事实上费氏的成功不能说不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     
徐特立的‘日积月累’读书法徐特立的读书办法是以‘定量’、‘有恒心’为主。他在学‘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时。每天只读两个字,一年才学完‘说文’。他四十三岁时才开始学外文,每日只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三百六十五个单词,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徐特立常说:‘读书切不可贪多,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他称这种读书方法为‘日积月累’法。(据《经济时报》)  相似文献   

20.
正本书为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3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著,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华校。本书选用南宋淳熙八年(1174)尤袤刻本为底本,以敦煌吐鲁番本(英藏、法藏、俄藏)、日本古钞本(猿投神社藏、九条家藏、上野精一氏藏、宫内厅藏、三条家藏、东寺观智院藏等)、杨守敬过录日本室町本、陈八郎本、朝鲜正德本、北宋国子监本等为参校本,从目录、版本、校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