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冬云 《生物学教学》2005,30(11):28-28
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呼吸运动与肺通气”一节中,描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由于该节内容涉及到有关的物理知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而突出重点“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是至关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相关的物理知识融入课文,并设计好一些起“桥梁”作用的辅助活动(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冬云 《生物学教学》2004,29(12):22-23
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吸收作用”。本节内容与前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起,构成绿色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并为后面要学习的蒸腾作用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这节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学习起来会感到有些抽象,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重点节,内容较多,为体现该节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授课时,特设计以下板书:  相似文献   

4.
张婧  时号 《生物学教学》2006,31(8):30-31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一节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该节教学内容围绕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展开。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将这节内容分为5课时。“血型鉴定与输血”安排在第5课时,教学内容有常见血型种类、ABO血型的鉴定及输血。课本上有关血型和输血的文字不多,知识量也较少,但是却与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学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基于此,正好鼓励、支持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和收集有关血型和输血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开展鉴定血型的活动。通过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本节内容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并能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伍黎 《地理教育》2011,(5):18-19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从而形成互动、有效、活跃的课堂。通过活动,可带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为例,预设以下活动。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沪科版8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实验装置是:铁架台、杠杆、钩码等。这个实验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物理来第六次系统地实施的探究实验,并且在初中毕业考试的实验操作考试中亦是常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1教学设计思想“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核心内容,其中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反射的过程等内容都比较抽象难懂事,如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兴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前后联系: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人教社九义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前一课所讲的“人体的血管”;本节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下一节),“内环境中三大物质的转化”(高二)及“心动周期”(高三)打下基础,故本章的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袁敬妙 《中学生物学》2009,25(12):36-37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本节是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循环、呼吸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较为紧密,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本节有较多的图片和表格资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好材料,用“四步模式”进行教学效果较好,本文是“四步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0.
说“棱柱”     
“棱柱”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A)第九章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能力目标:通过棱柱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棱柱性质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中数量最多的栏目是"活动",根据栏目的功能分为观察类活动(七年级上第二章第1节观察蜗牛身体)、实验技能类活动(八年级上第9节过滤泥浆水活动)、知识探究类活动(九年级上第三章第6节研究电功率跟电流的关系活动)。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自制温度计,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安排了一个"想想做做"——自制气压计。这两个自制仪器,所用的物品几乎一模一样,但是所运用的物理知识却不同。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自制温度计,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安排了一个"想想做做"——自制气压计。这两个自制仪器,所用的物品几乎一模一样,但是所运用的物理知识却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对加深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起着重要作用。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北师大版)第八章第七节“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一节,由于没有实验,学生很难理解,为此,笔者研制了一台“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的演示器,它既能生动地演示飞机(机翼)飞上天的现象,又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朱黎萍 《生物学教学》2006,31(11):31-32
“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是上海高中二年级《生命科学》教材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继于细胞分裂学习的基础上,对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及相关知识和科技发展,作初步的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思考、举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以自主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再在教师引导下,了解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冀少版)九年义务教育《生物》八年级(上)第四章“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中“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1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9年级物理第14章第3节的内容,它既是对压强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又为后面研究流体压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增强学生“学物理、爱物理、用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七年级数学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上课的内容定为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轴对称”的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对这一内容的处理用了极少的篇幅,要求学生通过探索角的轴对称性来了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考虑到这些情况,我校七年级数学备课组就如何处理教材和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达成了相对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第四章至第七章,依次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文谨就这四章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特点做一些分析。一、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相似文献   

20.
在义务教育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6章“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一节第一课时“叶片的结构”的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多样的活动(观察,实验,表演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每一位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来,学得轻松而有趣。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