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从古到今都在经历着生命的三重悲剧:生命是短暂而有限的,充满了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的痛苦,不可避免的死亡会将一切人类的努力化为虚无.<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和<秋颂>清晰地展示了济慈直视生命、超越生命、达到永恒的人生轨迹,诗人的个人追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启发人们尤其是当今的人们严肃思考各自的人生和人类共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赋的"鸟兽"类,起先是咏物成分很少的借物造端的<鹏鸟赋>之类;自祢正平<鹦鹉赋>借己说事,开启咏"自我"的示弱、示小风气;咏"自我"又有示贵、示大中示弱、示小风气,如鲍照<舞鹤赋>之类.赋的"鸟兽"类又有颂美之作,如颜延年<赭白马赋>之类,咏物赋有了宏大题材的意味,但可以称说的只是其写作技巧.咏物赋有讥讽一类,即借物讥人,发展为对人的攻击.上述的咏鸟兽赋作,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而待发展到鲍照<舞鹤>之类,与己与人与社会都不即不离,最可谓即普适又特指,有着最广泛又最敏感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3.
<秋颂>是英国诗人济慈六大颂歌中最后的一首,但往往得到的评价最高,其原因除了诗人别出心裁地歌颂秋天之外,还应联系到济慈对诗歌"想象力"的重视和他在写作中对"通感"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位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摩崖,为中国现存汉代摩崖精品和甘肃摩崖文化遗存的代表.翻检古代文献,视<西狭颂>为文学作品的探究,自北宋至今一直未断,但尚欠深入.<西狭颂>的文体形式:"颂"、"表"俱存,但"颂"轻而"表"重,其文体地位在碑铭表体中属上乘之作,低于文人表体而高于俗话表体.<西狭颂>的创作,既有当时武都郡及周边文学氛围的熏陶,也受到其时对西部远至敦煌一带匈奴羌氐作战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形式主义方法对济慈的诗<夜莺颂>进行细致明晰的分析,立足诗歌语言(主要是审美修辞)与实用语言的差异,力图全面探究陌生化技法在<夜莺颂>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带来的诗意化审美效果,从而深化对诗歌<夜莺颂>形式美层面的理解和感味.  相似文献   

6.
<从军行>叙写"从军有苦乐",王粲之作颂美并纪实,后代则多叙说"苦哉"并虚拟,粱陈时高扬英雄主义乐观化的叙写,北朝之作则多慷慨之气并具游侠精神.<从军行>的写作手法,或先点题后铺叙,或先铺叙后点题,或截取战争某一场面.  相似文献   

7.
<西风颂>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三大颂歌"之一,它被品评为西方抒情诗的登峰造极之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因此,它似乎是众多中英诗选的必选之作.查看众多关于<西风颂>的介绍、品评、注释等文章,从阐释学角度出发的不太多,本文将从阐释学的角度浅析<西风颂>的部分翻译文本.  相似文献   

8.
原始宗教礼仪对古代诗歌艺术的产生,发展的重大影响.尤其是<雅>、<颂>诗歌年代久远,这些上古诗歌与乐、舞在宗教礼仪的影响下融为一体,成为积淀了深刻社会内容、并影响华夏民族文化心理观念的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赵薇 《华章》2011,(17)
苏童小说<妻妻成群>中颂莲是一个男权社会中奋力抗争、渴望获得新生的女性,然而她却在陈腐的封建家庭中越陷越深.颂莲的命运、她的抗争、她的自我放运都时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选择提出了警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士禛<秋柳>四章一出,整个清代都一直唱和不断,但<秋柳>主旨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选取的较有代表性的四个群体的和诗,可以看出其用典与主旨有着显著的不同.通过对<秋柳>和诗的分析,探讨原诗旨意,可以看出王士禛作<秋柳>时并无太多"本事"蕴含其中,诸多本事说的产生,与最初的遗民诗人群体不断追和与阐释有着重大关系,而清廷的文字狱政策及<秋柳>模糊的意象神韵,也是促使<秋柳>众多主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说"人胜"     
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是语文教师常备的古诗词鉴赏参考书,该书对唐宋词人及代表作分析透彻,确为经典著作.笔者阅读此书,读及迦陵先生分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认为先生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句中"人胜"的说法不妥.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咏秋悲秋的诗文歌赋不计其数.可既不一味歌颂,也不一味悲啼,而是表现一种自然而健康的人生境界的,当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了.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散文。独领30年代咏秋散文的风骚。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颂秋。郁达夫是颂秋,这其中的“秋”味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2003年秋开始使用的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试用修订本)和改版前的教材进行了认真对比,感到新教材设计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模块,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其中,表达交流包括写作、口语交际两个内容,共20个专题.高一第一模块的"写景要抓住特征"专题的教学内容与第二模块写景状物散文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在学习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与<囚绿记>三篇课文后,进行"写景要抓住特征"专题教学.对本节课作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周人重农,周天子举行亲耕仪式,是西周时代重要的公共性政治礼仪.礼以乐成,乐必有歌.从诗本文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内涵来看,<周颂>中的<载芟>、<良耜>、<噫嘻>、<臣工>,就是周成王时用于藉田仪式的乐歌.  相似文献   

18.
<正>郁达夫《故都的秋》堪称散文作品中的经典,选入人教版必修二。无论是它优美的文笔还是深厚意蕴的情味,都引发了后继学者的不断探讨。尤其是作者到底是悲秋还是颂秋的问题至今争论不休。之所以说郁达夫的经典之作引发了学者的讨论和思考,是因为不同的学者从文本中读出了不同的意味。宋玉在《九辩》中说:"悲者,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许多学者把悲凉看做是文章的感情基调,认为这是一篇悲秋之作。  相似文献   

19.
<吉檀迦利>所颂之"神"是"泛神"的看法,从来就不为诗人泰戈尔所接受.其实,诗人的神源于印度吠檀多哲学阐发的精神实体"梵",只是又融入了从人性中抽象出来的美好品格,核心是一切宗教倡导的人类之"爱".泰戈尔认为,只要行动起来,不断亲证这一神性,世界就会变得无限美好.  相似文献   

20.
在竹书<孔子诗论>中,孔子对<诗经>的总评,概括了<颂>诗乐歌声缓静穆的特点,<小雅>的怨愤情绪,<邦风>的题材内容广泛与采诗观风情况,<小雅><邦风>"言文"、"声善"的艺术表现,真切地揭示了<诗经>的艺术风貌,对于解决<诗经>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