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准备。物质材料的准备包括教具和学具准备两个方面。如果教师不合理安排这个准备,必将造成时间的隐性浪费。如有的教师将要使用的教具随意放置,不考虑拿取这一细节的有序性、合理性,教师在出示教具时就会忙乱无序从而造成幼儿等待现象。学具的准备应是活动前要求做好的,也是教师知晓的,但教师因为害怕幼儿拿着玩耍,分散学习注意力,因而会在活动中再发给幼儿,而这样将其一个一个地发给幼儿必定占用幼儿活动的时间,不仅造成时间的隐性浪费,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幼儿活动纲要》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相似文献   

3.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对时间的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要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既照顾到个体差异,又能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因时、因地灵活地运用。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同时,《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七条中也指出要合理安排幼儿在园时间。  相似文献   

4.
赵锐 《早期教育》2015,(3):52-5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要求: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之所以具体规定体育活动的时间量,是因为体育是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身体素质,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关注幼儿体育活动时间量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体  相似文献   

5.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对时间的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要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既照顾到个体差异,又能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因时、因地灵活地运用。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同时,《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七条中也指出要合理安排幼儿在园时间。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每日保育教育活动的总和。时空观视域下儿童一日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的、有序的发展。然而在常规幼儿一日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安排不当导致时间固定分配和隐性浪费及活动空间锁定,使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受到抑制,思维发展受到阻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给予幼儿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为幼儿提供充足丰富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佳佳 《家教世界》2014,(22):24-2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然而很多教师重课程教学轻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总是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才补充开展。这就造成了户外体育锻炼时间不能达到相应的运动量、锻炼的形式单一、以教师组织为主,不能自我管理等诸多问题。为了将户外体育活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园除了每天8:30开展常规早操活动外,还在上午10:  相似文献   

8.
陈思秀 《福建教育》2011,(10):29-31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操作的活动,能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与集体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所区别.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非正式的、隐性的和机动灵活的。那些低结构性、非正式的活动更适合3-6岁幼儿。目前。虽然很多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困惑。本文将着重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精细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平均每堂课的显性与隐性浪费至少为6分钟,而这些时间大部分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过程中浪费的,互动式教学工具需要更新和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所指的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展开的活动。它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部分幼儿的"进餐"和部分幼儿"自主活动"阶段;二是全体幼儿进行安静的非正规的"集体活动"阶段。在现实教育中,由于幼儿个体差异较大,进餐速度有快有慢,产生了幼儿进餐和自主活动交叉环节的管理。【问题呈现】镜头一:《顾里顾不了外》时间:11:00~11:10  相似文献   

11.
叶华巧  庞莹 《文教资料》2013,(21):150-151,162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具有自由性、自选性、主动性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指导策略更多的是非正式的、隐性的和机动灵活的.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支持幼儿的想法、行为等,能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情境一:在某幼儿园的晨间活动场地上.各班保育员紧张地忙碌着。从器械房中拿出各种活动器具,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随着音乐声起,幼儿在主班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布置好的活动场景中开始活动。半小时以后早操音乐声起.幼儿扔下手中的器具,跟着教师进行早操活动。活动结束后。保育员开始整理零乱的器具。  相似文献   

13.
李艺然  王玉 《学前教育》2005,(12):16-17
我们组织的合宿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延长幼儿在园时间,即由原来一次连续在园9个小时左右,延长到33个小时左右(第一天早上入园至第二天下午离园)。把原来在家庭中发生的晚餐、晚间活动、盥洗、睡眠、起床等生活活动放在幼儿园里,教师可将晚间活动与日间活动进行整合,为幼儿的全面  相似文献   

14.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结合集体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完成区域的材料,不但能有效地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把教师从繁重的收集、制作区域材料中解放出来。怎样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应该确定一种幼儿自发运动的方式,教师充当的角色不再是"发令者",而是隐性指导者、保护者、支持者.在活动中,幼儿需要借助自己的感官、双手和身体的实际活动来获得发展.其活动往往通过以下一些形式呈现:运动型活动、讨论型活动、技能型活动、游戏型活动.教师的隐性指导贯穿于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  相似文献   

16.
以教师利用材料的隐性指导为视角,多方面阐述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的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我认为决定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结”出现时。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二、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积极等待是相对消极等待而言的,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隐性指导策略主张教师对与幼儿活动有关的内容和方法不作直接说明,而是把它隐含于幼儿自己开展的活动之中。1.活动前的隐性指导在开始一个活动前,教师首先要布置好有关环境并准备好活动所需材料。其次,要引导幼儿用口头语言把"要做什么"表达出来。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一个与自己的思想有关的大脑表象,并知道怎么去实现这一目的。最后,教师要协助幼儿发  相似文献   

19.
蒙台梭利曾指出:"体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幼儿园工作规程》还规定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但一直以来,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幼儿园户外场地小、危险性高,不能正常、高效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体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意志品质的锻炼,  相似文献   

20.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1 小时。”这明确指出了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本文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指南》讲述室内体育活动的意义、室内体育活动的不足、室内体育活动的措施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的反思四个方面。促进幼儿园能够更好地开展室内体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