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散文,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歌般富有韵律。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在本课教学时,本人设计了多次读书,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使感情完全融入到文章当中,心境随着文章跌宕起伏。美读是有感情朗读的升华,能够使读者的心灵与文章发生碰撞,擦出火花。所以,美读不仅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而且是一门艺术,一种享受。美读能帮助学生咬文嚼字,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美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读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美读还能使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从而更好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如  相似文献   

3.
古语云:“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我虽然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自从我走进学校到现在,也读了不少好的文章,懂得了许多道理。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令我如痴如醉,其伟大的精神令我无比的感动。就如最近我读的《路过幸福》,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4.
好文章读之如饮醇酒,如品芝兰,会令人击案叫绝,怡然自喜,只觉得情趣盎然,意味绵长。文章,就要写出这样的味儿来。情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谓之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谓之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谓之不  相似文献   

5.
毛裕中 《教师》2010,(24):97-97
(1)带着问题读文章:“看问题一读文章一解问题”与“读文章一看问题一解问题”相比,前者的优点在于:阅读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如按部就班地解题,则无目的性、无针对性,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佳,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6.
多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课内激趣.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教师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文章.如读了<最后一课>,学生有感于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深细描绘,教师适时推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读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之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描写春的文章,搜索有关春的诗词歌赋来诵读,还可以读关于其他三个季节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正>《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诗歌般富有韵律,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代讲,读中体会,读中悟情"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也都是这样进行的,这也考虑了学情的需要。文章的语言如此美,你用不够美的语言,或是美得学生无法理解,让学生坠入云里雾里的"美言"来诠释,那不就是  相似文献   

8.
父爱同母爱一样,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此类文章屡见不鲜,往往很难写出新意,不易使读者动容。而读了《绳子》一文,感觉真好!让我回味无穷,正如臧克家所说:读好文章,如饮醇酒。  相似文献   

9.
读一篇如水一般忧郁的文章,连续读了三遍,写得很忧伤。差点就让这忧郁的水经过内心的河道,泛滥成汪然的涕泪了。  相似文献   

10.
一、解题策略 (1)带着问题读文章:"看问题-读文章-解问题"与"读文章-看问题-解问题"相比,前者的优点在于:阅读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如按部就班地解题,则无目的性、无针对性,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佳,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双语公示语随处可见,作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媒介,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在读者反应论指导下,分析了由于忽略读者的反应,如读者的文化习惯、心理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一些翻译问题,认为只有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并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才能得出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略祖国语吉文字的美;通过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美育呢? 声情并茂,读出美。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从而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美。美读就是有表情地读,语音要抑扬顿挫,语调要有变化,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如此朗读,自然会领受文章的美感。如教学古诗时,应让学生多读,美读,可以摇头晃脑,可以踱来踱去,也可以吟诵,让他们自己通过读去体会诗的意境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图文结合,欣赏美。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形象的展示有关文章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自己读,把想像到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进行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可见丰美的词语,飞扬的文采,灵动的语言,读起来如风行水上,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一、整散结合,打造语言的音韵美读《安塞腰鼓》,我们无不为其磅礴的气势、铿锵的音韵所折服。文章语言长短结合,整散互见,长句悠扬;短句铿锵。作文采用这种句式,无疑会增加文章的韵味与魅力。如以下精彩片段:夕日欲颓,那酡红如醉,  相似文献   

15.
一个字的正确读音关系着文章恰当表情达意和读者准确理解文本内容。但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却大量存在着由于该统读而不统读,该确读而不确读,该读如本字却按通假异读而造成的混乱现象,因此有必要商榷并正误。  相似文献   

16.
?析读,就是在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析文章的美词雅句。这是一种以读带析的教学设计思路。此种思路运用于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文章层次划分、写作思路理解、文章情感及中心的把握、重点词句的分析等。其主导教法是:以朗读为主线,贯穿于文章结构、写作顺序等内容的理解之中,贯穿于重点词句的品读过程之中,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教学内容。如《春》的析读教学设计。第一教学板块: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们自读课文,体会这篇课文主要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标自然段序…  相似文献   

17.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阅读教学的所有任务都必须通过读来完成。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就是要将科学、高效的读书指导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最终学会读书。因此,就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指导学生读好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我们往往能透过这个窗口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也就是说,只有先读懂了题目,才能进一步读懂文章。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再让学生说说读了题目后想知道…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圣许曰:文章必明秀方可作案头山水,山水必曲折乃可名地上之文章。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相似文献   

19.
所谓异读,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如“骑”既读qí(其),又读jì(济);“乐”既读yuè(钥),又读lè(勒),还读yào(要)等。之所以要异读,是为了区别词性、词义,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而不是追求读古音。在今天大家都用、都懂的读音,就没有必要去读古音。如“叶公好龙”的“叶”,就无须要读she。为异读而异读,不仅不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义,反而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今天,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区别词义为了区别词义和词性,有些字往往须异  相似文献   

20.
哪是多音字,有下列几种情况:1.哪读nǎ。用法:①疑问代词,后面跟量词或数量词,要求在所问范围内有所确定。如:你喜欢读哪本书?哪篇文章写得好?②表示反问的疑问副词。如:没有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